-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共同富裕 · 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312002
- 条形码:9787522312002 ; 978-7-5223-120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共同富裕 · 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 本书特色
1.全方位生动解读何为共同富裕、以何实现共同富裕,助力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本书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分九章对共同富裕进行系统的理论解读,内容涵盖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促进原则、推动路径以及总思路等,层层深入、逐个解答、解析到位。本书在内容上既注重理论的理性阐述,又联系实践的通俗性解读,旨在为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在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奋斗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真正把共同富裕理念贯彻到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2.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切实推进共同富裕,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高手、能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本书深入细致地解析了推动共同富裕的策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目标,展现了未来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理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施思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迎来共同富裕时代。 3.有理论、有实践,有全面专业的政策解读,有较强指导性和参考性专业作者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不同角度切入,解答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广大读者明白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真正搞懂“共同富裕”。作为一本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通俗理论读物,本书尤其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适合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政策学习用书,帮助其明晰政策、把握机遇、实现发展。
共同富裕 · 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共同富裕作出全方位、立体化的生动解读,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回答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明晰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思想脉络和推进策略。同时,聚焦“三次分配”“‘十四五’规划”“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等热议关键词,展开精到阐述,帮助读者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本书既注重理论层面的深度阐释,又注重联系实践的通俗解读,助力读者全面、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感知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真正把共同富裕理念贯彻到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共同富裕 · 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 目录
**章 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
一、共同富裕是党领导全体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 / 002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009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 013
四、实现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必然路径 / 020
五、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的长期执政的政治问题 / 025
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 / 033
第二章 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 / 040
二、毛泽东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初探 / 04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 / 053
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与完善 / 062
第三章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一、领导力量上:中国共产党是共同富裕的领导核心 / 076
二、主体上: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 080
三、内容上: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 085
四、步骤上:共同富裕要分三步走 / 089
第四章 在坚持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中推进共同富裕
一、 用革命的手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准备政治条件 / 100
二、 用改革的方法加速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条件 / 107
三、 继续解放发展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 114
第五章 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中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
一、 经济制度演进史对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启示 / 124
二、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 130
三、 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 140
第六章 夯实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基石
一、坚持分配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基础 / 150
二、 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 / 154
三、 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 164
第七章 坚持和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 170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所在 / 175
三、 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5
第八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
一、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 204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价值体现 / 210
三、新发展阶段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 / 222
第九章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236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挑战 / 241
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 259
后 记 / 273
共同富裕 · 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 节选
一、共同富裕是党领导全体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在总体上要坚持循序渐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新的推进理念、实现路径和根本方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基础 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穷凶极恶地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在中国攫取经济特权和巩固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压榨和残酷统治中国人民。外敌入侵、政局动荡和战乱频仍等因素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程度。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便成为阻碍国家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富足的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全面系统把握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尤其是要坚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只有推翻了这三座大山才能消除人民在经济上受剥削和政治上受压迫的“总根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没有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城市中心”的道路,而是开创性地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通过上山—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凝聚各革命阶级的政治共识,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党的一大确立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政治纲领,这昭示了共同富裕目标作为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之一的本质属性。在党的二大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又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低纲领,并确立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的*高纲领。可以说,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到来,为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积极地开展土地革命,帮助中国*广大基层人民过上好生活。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核心意义,即解决*广大人民的贫苦问题。 (二)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推进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实施“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原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状态转变为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占比达90%以上。 这一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1953年,“共同富裕”首次正式写入党的文件,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有了朴素的理解并产生了深深的向往。这表明“共同富裕”一开始就和中国社会主义的进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大力促进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用社会主义为共同富裕保驾护航,目的是避免两极分化,给大家提供一个安定、公平的社会环境,引导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虽然在推进这一进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人民追求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与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确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确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必须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进而建立和巩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总体上为继续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保障。《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正式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该决议强调要“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可见,当时的“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制度规定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1955 年,毛泽东同志又针对农村开始出现“新富农”和贫农分化的现象,强调要“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同志关于“新富农”和贫农分化的治理思想是对“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重要论断的坚持与发展,是随着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的逐步展开而提出的,这些理论创新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正基于此,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状况和实际深刻认识到:“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于是就逐渐开始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党深刻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因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清醒认识是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这一时期的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和基本构想,协调发展中的共同富裕理念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等。 (三)改革开放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共同富裕进程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进程相伴随。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这是对“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坚持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为更好地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构想,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把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际,努力解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例如,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要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后富,*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内涵就必须把“先富带后富”与“*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句话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理解,而不能人为地割裂这两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沿海先发展,发展起来后更多帮助内地”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来解决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问题;邓小平同志通过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和“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来解决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悬殊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注重在坚持以改革打破平均主义,并在不变中逐步发展多种分配方式,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发展动力之源。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把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区分开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竞争,提高效率。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农村推行了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开始引进市场经济的做法,发展商品经济。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鼓励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在如何解决贫富不均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并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又谈道:“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始终立足社会生产力、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三个层面,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宏观发展方向,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布局,以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共同富裕新要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首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论断,为改革开放和推进共同富裕打开了新的局面。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初次分配鼓励先进,获得效率;再分配加强宏观调控,注重社会公平,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为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又以科学发展观回应了共同富裕中如何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要向哪里去的问题,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容和领域,成功地在世纪之交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四)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更加突出的条件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为了推动共同富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加大扶贫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制度全覆盖,积极推进教育、住房等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为共同富裕扎住底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要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综合运用精准治理理念和共享发展理念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尤其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要求,党中央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进行了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高度加以强调和论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美好生活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内在一致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 年目标和2050 年目标,都鲜明地体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浙江省富裕程度高、均衡性好,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专门组织成立共同富裕示范区,力求通过在浙江率先形成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能为全国其他地方开展共同富裕工作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共同富裕 · 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 作者简介
王立胜,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青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潍坊市副市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