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和平旧影

和平旧影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5.4(5.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和平旧影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682166
  • 条形码:9787530682166 ; 978-7-5306-8216-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和平旧影 本书特色

☆ 100多张珍贵写生作品,记录了老天津的风貌 墙子河是一条影响天津百年却已消失的河流,关于它的资料较少。这些写生作品作于20世纪50年代,不仅记录了墙子河的两岸风景和风貌,也记录了当时天津的地理、建筑、风俗等,是研究当时天津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 父子四人作品,共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天津面貌 本书以副编的形式,收录了宋文铎的父亲宋亮生、弟弟宋文复和宋文力对墙子河的写生作品,父子四人画作相互映衬,共同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天津面貌。 ☆ 著名史学家罗澍伟、文史学者王振良分别为本书撰写序言和后记

和平旧影 内容简介

《和平旧影》是宋文铎于20世纪50年代对天津墙子河的写生作品集,这些作品以素描形式,记录了墙子河两岸的风景和风貌,也记录了当时天津的历史文化,并由宋文力注文说明。 墙子河是一条影响天津百年却已消失的河流,关于它的资料较少,所以这些写生作品,不仅是研究墙子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天津地理、建筑、风俗、历史、文化等的珍贵资料。 除收录宋文铎的作品,本书还以副编的形式,收录了宋文铎的父亲宋亮生、弟弟宋文复和宋文力对墙子河的写生作品,共100多张。父子四人画作相互映衬,共同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天津面貌,是研究天津历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由著名史学家罗澍伟、今晚报社编辑王振良分别为本书撰写序言和后记。

和平旧影 目录

001 滨江道(1958年8月13日)

002 营口道桥之一(1958年8月7日)

003 营口道桥之二(1959年5月24日)

004 长沙路桥(1958年8月8日)

005 成都道桥(1958年3月18日)

006 公安医院住院部(1958年1月24日)

007 新华路桥之一(1957年11月10日)

009 老庆王府之一(1957年11月17日)

010 老庆王府之二(1957年12月18日)

……

副编一

070 三多里之一(1956年9月1日)

071 三多里之二(1957年5月12日)

072 雪后的新华桥

……

副编二

094 元兴池(1952年5月26日)

095 华北影业公司旧址(1959年6月3日)

……

副编三

098 海光寺桥(2021年4月10日)

099 有意境的桥(2021年3月28日)

……

107 后记一

109 后记二

115 后记三

117 编后絮语


展开全部

和平旧影 节选

清咸丰十年(1860),为防捻军入津,僧格林沁筑高墙,挖深壕。高墙俗称“墙子”,壕沟引水成河环于高墙之外,名曰“墙子河”。墙子河原长18 千米,后因修建地铁及城区拓展,大部分河道已填平为马路。所余河道长5.4 千米,北起红桥区小西关通南运河,蜿蜒伸向东南,于南开区长江道与红旗河交汇,再折向东至南丰路引五马路泵站污水,经污水管道在双峰道附近接入卫津河。 清乾隆五年(1740),为引海河水灌溉贺家口、小王庄、佟楼一带农田,人工开挖了一条引水河,名为“贺家口引河”,1949 年后改用“废墙子河”之名。此河全长5.05千米,西至卫津路八里台桥与卫津河相通,流经和平区、河西区,东至解放南路,与湘江道方涵相接汇入海河。 …… 说到墙子河,不可避免地要说河上的桥。人都说*美不过家乡美。是的,虽说河不宽,桥不长,但在孩童的眼中,这些桥却像一道道彩虹架在河上。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城市增添了色彩。 海光寺至海河段的墙子河上, 至少建有十六座桥梁, 分别是徐州道桥(木结构)、平安桥(水泥结构)、湖北路桥(水泥结构)、郑州道桥(木结构)、新华路桥(水泥结构)、成都道桥(水泥结构)、河北路桥(水泥结构)、山西路桥(木结构)、耀华桥(水泥结构)、张庄大桥(也称营口道桥,水泥结构)、独山路桥(水泥结构)、锦州道桥(木结构)、哈密道桥(木结构)、鞍山道桥(水泥结构)、万全道桥(木结构)、海光寺桥(水泥结构)。1970 年,修建地下铁路时,地上封土筑起南京路,沿河桥梁全部拆除。 虽然美丽的“彩虹”永远地消失了,但我心中的彩虹一直都在。我家就住在“两道彩虹”之间———新华路桥和湖北路桥之间,当时为贵厚里4 号(也称上海道133号),距黄家花园和小白楼都不远。我对附近的几座桥都很熟悉,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 因为父亲喜欢画画,我们从小也都拿起了画笔。每到放假时,我就带着两个弟弟(四弟文复和五弟文力)沿河写生。由于小白楼一带的建筑较有特色,我们每次出门大都是右拐沿河向东南走。我在20 世纪50 年代画的这批风景速写,就多以桥为中心,这充分说明桥在我心中的位置。 回想当年,哥儿仨沿着河边一路走去,看到一处美景后,由我把手搭成个方框取景,然后三人席地而坐,草木的气味扑面而来,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爽极了。待拿出画板画笔,静心作画,旁观的人也逐渐围拢过来,有时我们和“模特”之间几乎成了小胡同。我们不仅画风景,也画人物,只可惜人物画都没保存下来。我的这些作品主要画于1958 年,当时我十六周岁,四弟和五弟分别是十三周岁和九周岁,三个小毛头并排习画,画得好坏不说,那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人、河、景的交融,再加上大家对我们哥儿仨的赞叹声,就像一首首美妙的交响乐,沁人肺腑。那情景,至今想起来还令人陶醉。 从我家出去,向东南要经过一个煤场的北墙,路窄人稀,每每走过这里,心里总是疑神疑鬼。出了窄路,出现一片开阔地,豁然开朗,那就是另一个居民区———三多里。地震之后老房拆迁,我们家就被安置到了这里的新楼,名字叫新三多里。之前居住的贵厚里从此消失,虽然保留了名字,但我心里总有几分失落。

和平旧影 作者简介

宋文铎,1943年生于天津,现居青岛。曾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和山东省青联委员,现为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宋文力,宋文铎的弟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