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46471
- 条形码:9787559846471 ; 978-7-5598-464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研究》以金圣叹小说评点为研究对象,以小说叙事理论为研究视角,立足于金圣叹评点文本研究,着眼于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与中国叙事学建设,旨在发掘中国传统文论批评的价值意义,保护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论批评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基于此,形成对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的总体性认识: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内容丰富多彩且结构严谨,各种要素多元共存且辩证统一,理论架构完整且自成体系,既立足于历史传承又着眼于创新发展,在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史及其小说叙事理论发展中独树一帜。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目录
绪论
一、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学术史及其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三、金圣叹小说评点的动因
**章 “叙事”范畴及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观
**节 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观
第二节 “叙事”溯源与考辨
一、“叙事”之“叙”溯源与考辨
二、“叙事”之“事”溯源与考辨
三、“叙事”范畴提出的意义
第三节 “叙事”范畴的理论构成
一、“叙事”之“叙”与“事”的构成
二、“叙事”要素构成
三、“叙事”性质与特征
第四节 小说“叙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一、小说叙事的时间性
二、小说叙事的空间性
第二章 “因文生事”之小说虚构论
**节 “文”“事”之义及其关系
一、“文”“事”之义
二、“文”与“事”关系
第二节 “生”之虚构的含义
一、“削高补低”之“生”
二、“虚”中“造”之“生”
三、“虚”中“坏”之“生”
第三节 “因文生事”之理论构成
一、“因文”而“生事”:小说之“文”的文体体式特征
二、“书以纪事”:小说之“生事”的叙事特征
三、“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小说由“我”而“生”的主体性
四、“文生情,情生文”:小说之“文”“事”互生逻辑
第三章 “才子”之创作主体论
**节 金圣叹“才子”说辨析
一、“才子”内涵与外延
二、“才子(作者)”—“才子书”—“才子(读者)”之交流系统
第二节 “才”“笔”“力”:创作主体构成论
一、“非常之才”要素
二、“非常之笔”要素
三、“非常之力”要素
第三节 作者创作心理之“布想”
一、“心闲”:作者的审美心胸
二、“文成于难”:作者创作态度
三、“灵眼觑见”:作者创作灵感
四、“亲动心”与“案而不断”:创作主体的情理关系
第四节 作者创作取向之“锦心绣口”
一、“锦心绣口”释义
二、“锦心绣口”转化为“锦绣文章”
三、“才子”之“文”创作取向
第四章 “才子书”之小说作品论
**节 小说审美境界之“三境”
一、“圣境”:“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
二、“神境”:“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
三、“化境”:“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
第二节 小说作品“奇绝”审美范式
一、“奇”审美类型的历史发展
二、“奇”审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三、“奇绝”之通俗小说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 小说作品的艺术真实性
一、“必定然之事”:小说与生活之间关系
二、“思路曲折,笔能副之”:言意关系上的真实性
三、“造谎”:小说叙事的内在自足性
第五章 “旧时熟识”与“万面不同”之人物论
**节 “旧时熟识”:小说人物类型说
一、“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的人物形象塑造
二、“无美不备”的人物类型多样性
三、美饰和恶化对举的双重倾向
第二节 小说人物“性格”之“万面不同”说
一、“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人物性格个性
二、“好劣相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万面不同”:人物性格的差异性
第三节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一、人物形象塑造遵循“因缘生法”逻辑
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多样化
第六章 叙事“结构”之情节论
**节 结构与情节关系及其意义生成
一、“结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小说情节与结构关系辨析
三、情节发展中的叙事意义生成
第二节 情节结构的因果逻辑之“因缘生法”
一、“因缘生法”:情节结构因果链
二、“变”:因果线性的曲折变化
第三节 情节结构张力之“横云断山”说
一、“横云断山”:情节结构完整性与穿插性的统一
二、“逐段捏撮”与“波”喻:情节时空结构的整体性
三、“闲笔”:非情节性因素的介入
第四节 情节结构转换之“摇曳”与“曲折”说
一、“摇曳”:基于时间拓展叙事空间
二、“曲折”:情节的起承转合
笫七章 “叙事之法”之方法论
**节 叙事者及其叙事视角之“眼睛”
一、“眼睛”:“谁看”与“怎么看”
二、“谁说”及其说者的权限
第二节 叙事节奏调控方法
一、叙事节奏调控策略
二、基于读者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节奏调控
三、叙事节奏调控效果
笫八章 “才子应须才子知”之读者论
**节 作为读者的“才子”
一、“才子”之现实读者
二、“才子”之理想读者
第二节 “读者之精神”:读者接受主体性
一、“读者之精神”阐释
二、“才子(读者)”阅读的审美心理反应
三、“圣叹文字”之读者再创造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交流过程
一、小说阅读接受过程三环节
二、“自娱乐”:作者与自我的内在交流
三、“作者—作品—读者”的交流系统
第四节 小说娱乐功用价值“自娱—娱人”说
一、“娱乐”溯源
二、
一、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学术史及其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三、金圣叹小说评点的动因
**章 “叙事”范畴及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观
**节 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观
第二节 “叙事”溯源与考辨
一、“叙事”之“叙”溯源与考辨
二、“叙事”之“事”溯源与考辨
三、“叙事”范畴提出的意义
第三节 “叙事”范畴的理论构成
一、“叙事”之“叙”与“事”的构成
二、“叙事”要素构成
三、“叙事”性质与特征
第四节 小说“叙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一、小说叙事的时间性
二、小说叙事的空间性
第二章 “因文生事”之小说虚构论
**节 “文”“事”之义及其关系
一、“文”“事”之义
二、“文”与“事”关系
第二节 “生”之虚构的含义
一、“削高补低”之“生”
二、“虚”中“造”之“生”
三、“虚”中“坏”之“生”
第三节 “因文生事”之理论构成
一、“因文”而“生事”:小说之“文”的文体体式特征
二、“书以纪事”:小说之“生事”的叙事特征
三、“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小说由“我”而“生”的主体性
四、“文生情,情生文”:小说之“文”“事”互生逻辑
第三章 “才子”之创作主体论
**节 金圣叹“才子”说辨析
一、“才子”内涵与外延
二、“才子(作者)”—“才子书”—“才子(读者)”之交流系统
第二节 “才”“笔”“力”:创作主体构成论
一、“非常之才”要素
二、“非常之笔”要素
三、“非常之力”要素
第三节 作者创作心理之“布想”
一、“心闲”:作者的审美心胸
二、“文成于难”:作者创作态度
三、“灵眼觑见”:作者创作灵感
四、“亲动心”与“案而不断”:创作主体的情理关系
第四节 作者创作取向之“锦心绣口”
一、“锦心绣口”释义
二、“锦心绣口”转化为“锦绣文章”
三、“才子”之“文”创作取向
第四章 “才子书”之小说作品论
**节 小说审美境界之“三境”
一、“圣境”:“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
二、“神境”:“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
三、“化境”:“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
第二节 小说作品“奇绝”审美范式
一、“奇”审美类型的历史发展
二、“奇”审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三、“奇绝”之通俗小说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 小说作品的艺术真实性
一、“必定然之事”:小说与生活之间关系
二、“思路曲折,笔能副之”:言意关系上的真实性
三、“造谎”:小说叙事的内在自足性
第五章 “旧时熟识”与“万面不同”之人物论
**节 “旧时熟识”:小说人物类型说
一、“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的人物形象塑造
二、“无美不备”的人物类型多样性
三、美饰和恶化对举的双重倾向
第二节 小说人物“性格”之“万面不同”说
一、“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人物性格个性
二、“好劣相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万面不同”:人物性格的差异性
第三节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一、人物形象塑造遵循“因缘生法”逻辑
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多样化
第六章 叙事“结构”之情节论
**节 结构与情节关系及其意义生成
一、“结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小说情节与结构关系辨析
三、情节发展中的叙事意义生成
第二节 情节结构的因果逻辑之“因缘生法”
一、“因缘生法”:情节结构因果链
二、“变”:因果线性的曲折变化
第三节 情节结构张力之“横云断山”说
一、“横云断山”:情节结构完整性与穿插性的统一
二、“逐段捏撮”与“波”喻:情节时空结构的整体性
三、“闲笔”:非情节性因素的介入
第四节 情节结构转换之“摇曳”与“曲折”说
一、“摇曳”:基于时间拓展叙事空间
二、“曲折”:情节的起承转合
笫七章 “叙事之法”之方法论
**节 叙事者及其叙事视角之“眼睛”
一、“眼睛”:“谁看”与“怎么看”
二、“谁说”及其说者的权限
第二节 叙事节奏调控方法
一、叙事节奏调控策略
二、基于读者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节奏调控
三、叙事节奏调控效果
笫八章 “才子应须才子知”之读者论
**节 作为读者的“才子”
一、“才子”之现实读者
二、“才子”之理想读者
第二节 “读者之精神”:读者接受主体性
一、“读者之精神”阐释
二、“才子(读者)”阅读的审美心理反应
三、“圣叹文字”之读者再创造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交流过程
一、小说阅读接受过程三环节
二、“自娱乐”:作者与自我的内在交流
三、“作者—作品—读者”的交流系统
第四节 小说娱乐功用价值“自娱—娱人”说
一、“娱乐”溯源
二、
展开全部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周淑婷(1972一),女,文学博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河池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讲“小说写作”“美学”“文学理论”等课程,出版有长篇小说《林妖》、短篇小说集《白制服》。
书友推荐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本类畅销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