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的文化生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46328
- 条形码:9787550446328 ; 978-7-5504-463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探究教学的文化生态研究 本书特色
该书首先探析探究教学的历史源流,从历史维度寻求探究教学的源流,并梳理了探究教学的文化属性,分别从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该书分析了探究教学文化失调的表现,并从文化因素进行追因,探寻文化失调的深层次原因。
探究教学的文化生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其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本书系统研究和梳理了探究教学的发展脉络、文化属性、文化生态、构建路径等,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证实了探究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以及对师生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转变。
探究教学的文化生态研究 目录
导 言 / 1
一、 研究背景 / 1
(一) 理论自觉: 呼唤探究教学本土原创理论 / 3
(二) 实践困境: 文化土壤贫瘠致使探究教学无法在实践中深入 / 3
(三) 时代趋势: 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需求 / 5
二、 研究综述 / 6
(一) 关于 “探究” 的研究 / 6
(二) 关于探究教学的研究 / 8
(三) 探究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 21
(四) 文献评析的发现与启示 / 23
三、 概念界定 / 25
(一) 探究教学 / 25
(二) 文化生态 / 26
(三) 相关概念 / 26
四、 研究设计 / 27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7
(二) 研究问题与假设 / 28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
(四) 研究的创新点 / 33
**章 探究教学的历史源流探析 / 34
一、 20 世纪初期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教学 / 34
(一) 以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 / 35
(二) 探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 / 37
二、 20 世纪中期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导向的探究教学 / 41
(一) 结构的重要性 / 42
(二) 概念结构指导探究 / 45
三、 20 世纪末期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导向的探究教学 / 49
(一) 科学素养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 50
(二) 课堂是形成科学素养的主阵地 / 51
第二章 探究教学的文化属性 / 54
一、 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 / 54
(一) 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涵 / 54
(二) 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由来 / 60
(三) 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实现 / 65
二、 探究教学的思维方式 / 72
(一) 反省思维的内涵 / 72
(二) 反省思维的培育 / 75
三、 探究教学的行为方式 / 82
(一) 教师的探究行为 / 82
(二) 学生的探究行为 / 86
第三章 探究教学的文化失调 / 89
一、 探究教学的误区 / 89
(一) 异化的价值取向 / 91
(二) 简单线性的思维方式 / 95
(三) 一味强调操作的行为方式 / 96
二、 探究教学的文化失调表现 / 98
(一) 科学探究文化与人文探究文化的冲突 / 98
(二) 探究教学文化与接受教学文化的冲突 / 103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探究教学的阻抗 / 107
三、 探究教学误区的文化追因 / 113
(一) 探究教学是一种文化存在方式 / 114
(二) 基于课堂延伸的生活语境 / 115
第四章 探究教学的文化生态圈 / 116
一、 探究教学的内部本体: 课堂文化生态 / 117
(一) 探究课堂教学文化 / 117
(二) 探究课堂环境文化 / 137
二、 探究教学的外部保障: 家庭、 学校、 社区文化生态 / 138
(一) 和谐民主的家庭文化生态 / 138
(二) 促进探究共同体形成的学校文化生态 / 140
(三) 长远与当前兼顾的学区文化生态 / 145
第五章 探究教学文化生态圈的构建 / 149
一、 指向探究教学之实的课堂生态 / 149
(一) 营造和谐、 民主、 开放、 自由的探究环境 / 149
(二) 建立平等、 交流、 合作的师生关系 / 151
(三) 注重互动的教学过程 / 153
(四) 构建多元化的探究评价体系 / 154
二、 搭接探究教学旅程的学校生态 / 157
(一) 重塑管理者的探究理念 / 157
(二) 探究共同体的形成 / 159
(三)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形成探究文化 / 163
(四) 增强家校联系的成效 / 1654
三、 保障探究教学实效的学区生态 / 167
(一) 拥有高校研究促进者 / 167
(二) 注重形成利益相关者的合力 / 169
(三) 加强校际互通合作 / 172
结 语 / 174
参考文献 / 177
附 录 / 193
后 记 / 198
展开全部
探究教学的文化生态研究 作者简介
胥炜,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发展规划处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重庆工商大学重点科研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成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学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主持重庆市社科联课题“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模式研究”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