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31.8¥53.0汉代鸿都门学研究
¥35.5¥50.0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49.0¥69.0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
¥48.0¥80.0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58.7¥69.0
“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历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28860
- 条形码:9787010228860 ; 978-7-01-02288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历史)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针对当时学界的“私论”提出了“差序格局”。他认为“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得结合特定的社会结构来讨论。于中国来说,社会结构是人伦社会,在这种社会下,人们以“己”为中心,沿着亲属关系由内向外推形成亲疏有别的关系。在“差序格局”下,“私”的问题是相对的,即“公”“私”界线是模糊不清的。费老提出“差序格局”概念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差序格局”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与传统、国家与村落之间关系等发生了变化。十八大以来,突出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而社会治理的核心任务是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结构调整不仅是构成要素的重组和协调,而且是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和批判。基于反思的角度,对社会变迁中“差序格局”进行研究,无疑对当前的社会治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失范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全归咎于“市场化”。差序格局是传统伦理的体现,而“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的影响,都值得去研究。
“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历史) 目录
“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历史) 作者简介
何朝银,男,1974年生。江西省石城县人。社会学硕士、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现为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福建省社会学理事。主要研究农村社会学、历史社会学。2010年,博士毕业论文《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13年,获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2014年评为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论文《革命中的差序格局——以土改时期的义序为例》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的科研项目有: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对差序格局的影响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三权分置’下乡村治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2011年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14年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法轮功邪教的心理、社会操控机制研究”;2015年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当代邪教与传统宗教之间的关系研究”;2017年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三权分置’条件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项目1项“东南沿海渔民的信仰对族群认同的影响研究”;2010年福州大学校级课题1项。专著:《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主要论文有:《人口流动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载《新华文摘》年2006第3期篇目辑览。《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加强政府责任与引入市场机制》《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发展中的不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视角》《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以江西石城为例》,《农业考古》2009年第6期。《一致或偏离:阶级理论与基层土改中的阶级划分——以江西石城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土地改革与义序宗族乡村的变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新时期土地改革的探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量》,《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网络教学之哲学审思》,《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差序格局”的本意与延展》,《中国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