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0946
- 条形码:9787030670946 ; 978-7-03-06709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本书特色
高校师生;企业科技研发人员;科技管理人员;转化孵化技术人员等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内容简介
我国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在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责无旁贷,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如何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明晰了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现状格局;其次论证了校企合作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结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与案例研究;很后提出了高校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资源与制度保障。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目录
**篇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第1章 高校科技创新的内涵、趋势与影响 3
1.1 高校科技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 3
1.2 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10
1.3 高校科技创新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2
第2章 高校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5
2.1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演进 15
2.2 中国产业“卡脖子”技术的现状特征 21
2.3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分析 31
第二篇 校企合作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3章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有效性 41
3.1 高校科学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有效性 41
3.2 高校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有效性 49
第4章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与条件 54
4.1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条件分析 54
4.2 企业承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机制 58
4.3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合作网络 65
第三篇 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第5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 79
5.1 市场导向的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生态系统 79
5.2 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模式研究 90
5.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动力保障研究 99
第6章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现路径 110
6.1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定位 110
6.2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任务 112
6.3 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对接平台与路径 119
第7章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案例分析与组织模式 126
7.1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典型案例分析 126
7.2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组织模式分析 136
第四篇 高校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资源与制度保障
第8章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149
8.1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现状特征 149
8.2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问题与突破路径研究 176
8.3 高校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大平台+小前端”实现模式 177
第9章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政策建议 186
9.1 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打造2.0升级版 186
9.2 提高前瞻性基础研究投入,促进高校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189
9.3 发挥科学家创新主体作用,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92
9.4 推进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改革,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194
参考文献 197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节选
**篇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第1章 高校科技创新的内涵、趋势与影响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然处于跟踪、并跑、领跑并存的阶段。依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9》[1],2008~2018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中国发表30755篇,占世界份额的20.0%,排在世界第2位,位次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截至2019年9月,中国热点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数为105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2.6%,排在世界第2位,位次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 虽然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影响力已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世界影响力依然偏低。例如,在高性能逻辑芯片设计制造、工业操作系统、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领域,都存在被《瓦森纳协定》(Wassenaar Arrangement)“卡脖子”的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2],2017年中国拥有的三方专利[三方专利是指向美国、日本及欧洲专利局都提出了申请并至少已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获得发明专利权的同一项发明专利]数量为4152项,仅排在世界第4位。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我国基础研究表现较为突出,但是整体来看企业高水平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如何利用我国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力优势,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我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1.1 高校科技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 1.1.1 高校科技创新 1. 研究与试验发展 根据OECD的定义,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1)基础研究 根据OECD的定义,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用来反映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 2)应用研究 根据OECD的定义,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用来反映对基础研究成果应用途径的探索。 3)试验发展 根据OECD的定义,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试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对应的试验发展活动。试验发展主要反映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是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化成果。 2.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结构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3],2018年我国高校的R&D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占40.5%,应用研究占48.8%,试验发展占10.7%;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中基础研究占46%,应用研究占48%,试验发展占6%。2014~2018年我国高校R&D经费投入结构与人员投入结构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主要从事知识生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试验发展方面涉及较少。 图1-1 2014~2018年我国高校R&D经费投入结构 图1-2 2014~2018年我国高校R&D人员投入结构 3. 高校科技创新的载体 高校科技创新的载体包括众多创新基地,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整体可以分为三类:科学与工程研究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 1)科学与工程研究类科技创新基地 该类科技创新基地包括依托于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省市各级实验室,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 2)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 该类科技创新基地包括依托于高校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主管)现已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优化整合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序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 3)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科技创新基地 该类科技创新基地包括依托于高校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与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定位于为发现自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1.1.2 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认为关键核心技术可分为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前者是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后者是现实的关键核心技术。 基于技术轨道理论,我国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选择有两种: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表1-1)。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属于前沿创新战略,是指基于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开发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技术,如我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属于技术追赶战略,是沿着国外现有的技术路线进行追赶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如我国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申威Alpha处理器与华为海思研发的ARM处理器。 表1-1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两种战略技术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4.9¥49.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