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岘泉集(全2册)
¥62.5¥88.0五行大义/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29.4¥49.0性命圭旨校注--道教典籍选刊/汪登伟校注
¥37.8¥43.0命理天机:紫微斗数规则的运用与分析
¥36.3¥66.0(精)道教时日禁忌研究
¥89.6¥128.0
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20444
- 条形码:9787010220444 ; 978-7-01-02204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道家元典及关键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观念目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书以《老子》《庄子》这两部道家元典为阐释对象,以“道”为元关键词,以“自然”、“无为”、“逍遥”、“忘言”为核心关键词,通过多学科的视角,借助“释名彰义”、“原始表末”、“敷理举统”的方法,从词根词源出发,对它们的意义生成及建构、不同时代的历史演化以及近现代的语义转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阐释,以期厘清隐藏在其中的时代密码与文化特征。同时,本书希望通过对道家元典关键词的系统研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道家元典文化的原创意蕴与当代价值。
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目录
**章 原“道”
**节 “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生成与传衍
一、“道”关键词之渊源及形成
二、《老子》对“道”关键词的建构
三、“德”者道之用
四、“反”者道之动
第二节 先秦诸家“道”之比较
一、儒、墨、法、兵各家元典中的“道”
二、道家与其他各家“道”之联系与差异
第三节 “天道”与“神道”:“道”的多元转义
一、“引气释道”:黄老之“道”的新变
二、“神道设教”:道教对“道”的宗教改造
三、“儒道兼综”:玄学与“道”的儒学化
四、“禅道妙悟”:“道”的佛学新义
五、“理一分殊”:理学背景下“道”的多元融合
第四节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交融中的“道”
一、不可不“道”:“道”的外译
二、现代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道”
三、中西对话语境下“道”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道法自然”
**节 “天道自然”:“自然”内涵之建构
一、“自然”关键词渊源考
二、“道法自然”:《老子》对“自然”的建构
三、“法天贵真”:《庄子》对“自然”的发展
四、“以天合天”:老庄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从本质化到审美化:“自然”之传衍与转换
一、先秦诸家“自然”义比较
二、“天”“人”合一:黄老道家论“自然”
三、“名教即自然”:玄学中的“自然”
四、“美在自然”:“自然”的审美化
第三节 冲突与融合:“自然”之新变
……
第三章 “道常无为”
第四章 游道“逍遥”
第五章 大道“忘言”
参考文献
后记
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节选
《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具体来说,《逍遥游》中“逍遥”是针对世人对大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的评价来说的。庄子认为,虽然从世俗价值标准来看,樗树大而无用,但是,正因为与世俗价值标准背离,它才得以自由成长。正如庄子所说:“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种无忧无虑、自在洒脱的状态就是“逍遥”。同时,“逍遥”不仅是人类在樗树下散步或寝卧时的自在闲适,也是樗树本身的自得自在。可以说,在《逍遥游》所描绘的图景中,人类与樗树都是各得其乐、逍遥闲适的。《大宗师》中子桑户死了,孔子派子贡前去帮忙料理丧事。子贡看见子桑户的朋友并没有在悲伤地处理丧事而是“临尸而歌”,非常不解,于是向孔子提出了疑问。在这里,庄子借孔子之口指出,世俗的礼仪制度是用来表演给一般人看的,像子桑户这样的游方之外者,置生死于度外,“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肒溃痈”,他们并不以世俗礼仪为纷扰,而是“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天运》篇“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都是对古之真人的描摹,其中“游逍遥之虚”是形容得道之人无拘无碍的精神状态,紧接着,庄子指出“逍遥”即“无为”,正是摆脱了世俗价值标准的束缚和限制,无欲无求,才得以实现心灵的逍遥自适。《达生》篇中“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与《大宗师》相似,亦是淡然无心的精神境界。“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即对世俗表象的超越,通过“忘”和“遗”,脱离被名利诱惑的“小我”,而回归真正的“自我”。《让王》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种身心皆得“逍遥”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高理想。因此,“逍遥”并非无所事事之谓,而是顺应自然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不挟带欲望、知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活动。同时,“逍遥”作为庄子哲学的独特范畴,并不局限于“逍遥”二字的使用,而是贯穿于整部《庄子》的独特精神境界和思维方式。因此,要全面理解庄子对“逍遥”的建构必须结合《庄子》全书一起进行思考。 首先,“逍遥”是理想的人生境界。通过上文对“逍遥”的梳理可知,“逍遥”的本义含有徘徊、游荡的意思,似乎可以被具象化为《逍遥游》中浮于江湖,寝卧大樗等无为无事的悠闲形象。然而,庄子对“逍遥”的建构并不仅仅于此,“无为”并非无所事事,“逍遥”也不仅仅是闲游晃荡。事实上,“逍遥”是具有超越意义的概念,表达了庄子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一方面,“无为”是“逍遥”的前提。在庄子这里,“无为”是排除世俗功利目的后的顺物自然,而“逍遥”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在自得的心境。《齐物论》中,庄子对世人深陷世俗价值的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并指出“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正是意识到身处社会现实中的人满眼尽是名利之争,是非之辩,尽管终日辛苦劳作却与自然之道渐行渐远,因此,庄子主张“无为”,只有从汲汲营营的世俗生活中解放出来,从世俗礼法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实现“与道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另一方面,“无为”与“无用”又是密切相关的。庄子所谓的“无用”是针对机心、机巧来说的,世俗的“无用”正可以成就同于道的大用。《庄子》一书塑造了一系列大而无用的“大物”形象,如《逍遥游》中实达五石的大瓠、大本拥肿的大樗;《人间世》中“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为舟者,旁十数”的社栎树等,这些大物从世俗价值观来看是无用的,但是因其无用却获得不同寻常之物的生活体验,或者在空间上足够开阔,或者在时间上足够长久。可以说,在庄子这里,“大而无用”的大物象征着人的精神境界。正如《秋水》中,庄子亦借北海若之口所说:“井鱼不可以语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只有不断放宽精神世界的约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在更高更广阔的层次上享有生活。同时,《逍遥游》中庄子塑造了蜩、学鸠、鲲鹏等一系列形象,通过它们的对比,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人对人生境界的不同理解。对此,当代学者杨国荣指出,鲲鹏与蜩、学鸠都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着逍遥之境,“一方面,相对于终极或理想的逍遥之境而言,鲲鹏与蜩、学鸠确实都有距离;另一方面,它们又并非与逍遥之境完全隔绝,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便可以理解为走向逍遥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境界”。可以说,在庄子这里,真正的“逍遥”是理想的人生境界,是无为无待的、与道同一的人生理想。 ……
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高文强,男,湖北孝感人,1969年生。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中国文论的研究。已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2.7¥42.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道教史
¥8.9¥21 -
梅花易数
¥19.2¥35 -
许地山讲道教-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8.3¥15 -
戴建业精读老子
¥29.4¥58 -
道教史(八品)
¥9.7¥21 -
抱朴归真:道教的修炼
¥1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