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2(6.0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12422
  • 条形码:9787520712422 ; 978-7-5207-124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南怀瑾粉丝,国学、文化类图书读者,关注青少年及其心理的读者等南怀瑾先生亲自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深入浅出地考察了中国两千多年教育概况,并着重讲述了20世纪以来东西文化的交流、新旧教育制度及思想的改革演变,论述精辟句句发人深省,是对中国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著。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问题,认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明天。针对青少年普遍感到迷惘、彷徨的症结所在,他亲自撰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当时的现实问题,如心理问题、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思想问题等,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层层剖析前因后果,句句发人深省。本书中的一系列文章曾于一九七六年陆续在《人文世界》杂志连载,后合编成册,一九七七年以《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为名由老古出版公司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引起强烈共鸣,被誉为“当前社会之解剖书”“青少年思想教育之诊断书”“中西文化交流之过滤书”等。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三版时改名为《新旧的一代》,我们在重新编辑本书过程中,一致认为本书是南师谈论教育问题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应引起重视,经刘雨虹老师重新审定,改名为《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目录

新版说明(1)
三版献言(1)
出版前言(1)
一、不满现实
永远不满现实的历史心理○时代演变中的思想与感情○尚未成熟的历史与文化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实与反现实○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逆流○二十世纪开始的青年与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重重难关
三、大时代的小故事
开始没落的西方文化○美国青年观念中的现代文明○美国教授观念中的中国文化思想○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
四、美国文化带来的迷惘
西风吹醒日本登上列强的席次○西风吹乱黄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暴发户——美国○平天下不能寄望于牛仔式的纨绔○千金之子与贾母○美国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标
五、望子成龙
反身而诚论遗传○望子成龙岂如人意○什么是家庭教育○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的论著
六、孝和爱
以孝道治天下的家庭教育○东西文化的“爱”和“孝”
七、旧八股与新八股
秦汉以后读书与教育之目的○汉唐的“选举”、“考试”制度与教育思想○新旧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学风
八、从处变自强说起
救亡图强的思想与历史○明清之间的诸大儒○乾嘉以后与龚定盦思想的关系○有关现代的学术思想○万木无声知雨来的思想界
九、六十年来教育的变和惑
由旧式的“家塾”到新式的学校○家塾教育的回顾○旧式家塾的读书○旧式家塾里对写字的“启蒙”○塾师和家塾
十、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与教育
由家塾教育的启蒙到书院○旧式“八股文”
十一、新旧教育的变革
附录资料
十二、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
文化史上的一笔“呆账”○先从小学教育的课本说起○以考试为学问的流弊○新式与旧制小学的差距
十三、教育与文化的中空
再说中小学教育的“代差”○六十年来演进中的大专教育○由旧式教育转向新式教育○新旧读书方法○才流都向考中磨
十四、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现行三级学校的敬师○谁能遣此的大专学风○家庭与社会的尊师○师道的自尊
十五、武侠小说与社会心理教育
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思想背景○武侠在历史文化中的分量○侠义小说的兴起○抗战期间的武侠小说○近年武侠小说的演变○阅读武侠小说风靡一时○武侠小说写作的泛滥○武侠与社会教育
十六、老文学和新文艺
公文语体化的历史渊源○白话文和中国文化的命运○新文艺运动中白话的古文○古文的劳苦功高○更上层楼的负担
十七、人性与人欲
儒家学说中的人性善恶观○孟子与告子的论辩○荀子的性恶说○扬雄的善恶混杂说○王阳明的见地○界说不清的症结○希腊哲学对人性的知见○西方宗教文化的人性问题○有人认为欲非恶○人欲与天理说○儒道两家共通的观念○大乘佛学的原始人性本净论○隋唐以后佛学与儒道的互注○欲非恶与恶之前驱


展开全部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节选

不满现实  生为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青年,身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激,思想的彷徨与矛盾,情绪的郁闷与烦躁,充分显示出这时代的紊乱与不安,因此形成了青少年们的病态心理。代表上一代的老辈子人物,悲叹穷庐,伤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有日暮途穷、不可一日的忧虑;正在茁壮中的少年,既无高瞻远瞩,更不知道如何去后顾深思,前路茫茫,一片空白,在无所适从的情态中,陷于烦闷。这是老一辈子的人应该担替的罪过?或是这一代青年们的错误呢?其实,谁也没有罪过;不能把这个责任,推诿给谁来单独承当。这是历史趋势中自然的现象,文化思想在变动的时代中必起的波澜,也是人类历史分段生命中当然的病态。  如要讲究责任谁属的问题,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方,当中国春秋时期,遭逢历史的巨变,我们公认的圣人孔子,著述《春秋》大义,是把这种过错,责之于当时身在其位、力足以谋国的“贤者”。孔子这种论断的是与否,那是历史哲学上的一个问题,姑且不论。但至少要知道在春秋时代,教育和知识并不普及,因此所谓“贤者”的士大夫们,的确是义不容辞、难逃其咎的。而当时印度的圣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敷扬佛法,却认为历史变乱的罪过,是人类与一切众生的共同“业力”所造成。当共同“业力”构成大势所趋的时期,犹如转动速度极快的火轮,当它正在旋转的时候,谁也无法插手使其停止、阻挠或堵塞,只是增加旋力发生巨变而已。孔子的道理是“因人论世”,所以《春秋》责备贤者。释迦的道理是“因世论人”,所以佛法的观点,便深深悲叹众生的“定业”难移。此外,老子的“无为”、“因应”观点,也正同此理而立论。我们如从“因世论人”的观点来说,释迦历史哲学的观念,自有其充分理由的论据。如果根据此理,大有可能会袖手旁观,喟然叹息芸芸众生至可怜悯而已。如果从“因人论世”的观点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承先而启后,继往而开来,那么生逢历史时代剧变中,对于现代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必须要检讨疏通,求其开展新运。但要检查现代青年思想的病根所在与心理病态形成的原因,又必须要从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中,追溯前因与后果,再来寻求治疗的药方。   永远不满现实的历史心理  在五六十年前的前辈时代,也正是我们出生成长的阶段,我们也正如现代青年一样,具有勇敢、决心、幻想、冲动的情绪,同时更有不可一世的气概。但也正和现在青少年相似,怀有无比的彷徨、郁闷、烦躁和敌视现实、否认一切的心理。这是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新旧文化思想开始交替,东西方文化迈向交流融汇,激起中国文化新思潮的巨浪阶段。由裹成三寸金莲的小足,解放为大足,终身不出闺房一步的女子,争取男女平权。男子们由终日背诵之乎者也,提考篮、穿长袍马褂上京求名,而变为写作呢吗啊,死啃ABCD,割须剃发,穿上西装革履,大谈洋务与西学,夸为识时务的俊杰。总之,事无巨细,学无古今,人无老少,一切都在求变、待变、必变的巨变过程中。我们所接触的中年以上的老前辈们,他们面对此情此景,满腔忧患,无限感伤,随时随地都在摇头叹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而进入暮年晚景的低潮,含悲抱愤而去。但在无情岁月的推排之下,曾几何时,我们这些青少年们,不满当时的现实和轻视、否定当时老前辈们摇头叹息的情景,也渐渐地进入我们的心境,成为生活习惯的一种自然姿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不知不觉,自己也进入中年,昔日老前辈们不满现实的叹息感言,又渐渐地出自我们之口。这种循环性的历史悲剧,犹如新旧交响的乐章,具有时代性旋律的哀怨,永远存在于历史的阴影里。这也正是说明历史时代的途程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人类在时代的轮转中,却永远不满现实。不论任何时代,青少年们固然如此,老年人们又何尝不如此!由于这个憬悟,我常警醒自己,不必忧伤,不必感叹,假如我过去了,太阳照样会从东方升起,历史依旧会演变下去,后一代的人们也许比我们活得更有趣,更快乐,也可能更疯狂。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