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唤醒乡土记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078085
- 条形码:9787513078085 ; 978-7-5130-780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唤醒乡土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以百年乡村发展演进为主线,以乡村文化的价值发现和思想传承为主题,以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为主旨,回顾优选乡村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思想,审视中国乡村未来发展的文化动力,呈现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家逻辑与创新图景。 本书适合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治理、乡村文化等研究领域读者使用。
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唤醒乡土记忆 目录
**章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内涵与理论缘起
**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内涵
一、继承和创新优秀乡土文化
二、丰富和补给乡土文化多样性
三、坚守和维护乡村文化安全
第二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缘起
一、乡村振兴的历史溯源
二、乡村振兴的理论意蕴
三、乡村振兴的理论关联
第二章 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动力与文化范式
**节 社会结构变动中乡村文化振兴的着眼点
一、社会矛盾变化与乡村发展困境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乡村发展束缚
三、传统工艺衰落与乡村文化掣肘
第二节 社会结构变动中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作用
一、重塑乡村振兴的思想动力
二、巩固乡村振兴的社会发展动力
三、赋予乡村振兴的生产结构动力
第三节 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思想范式
一、以文化制度守护乡村历史传续
二、以“如画”场景回归乡村精神故乡
三、以生态共栖创造乡村生活图景
四、以文化治理促进乡村均衡发展
第三章 “两山”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
**节 “两山”理论:解决当代乡村困境的理论依据
一、“两山”理论是对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重建
二、“两山”理论是对自然秩序与精神秩序的重塑
三、“两山”理论是对文化与经济社会关系的重构
第二节 “两山”理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价值实现
一、树立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观
二、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
三、解答乡村振兴的文化矛盾论
第三节 “两山”理论对乡村振兴的文化启示
一、以文化生态为本底,打造生命共同体
二、以文化自觉为灵魂,唤醒“土地的黄昏”
三、以文化治理为动力,塑造乡村的主角
第四章 “全球—地方”互动中的乡村文化振兴
**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全球—地方”视角
一、“全球—地方”理论的文化解释
二、“全球—地方”理论的乡村文化赋能
第二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全球—地方”逻辑
一、建立“双循环—全局”文化关联
二、彰显“大循环—局部”文化差异
第三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全球—地方”创新
一、双循环时空下中乡村叙事
二、地方性禀赋中的乡村转型
三、大循环语境中的城乡融合
第五章 “如画”理论赋能乡村美好生活
**节 乡村振兴的“如画”内涵:美好生活
一、“如画”的理论缘起
二、“如画”发展的语境
第二节 乡村“如画”的要素:质而有趣灵
一、自然舒适物
二、文化舒适物
三、社会舒适物
第三节 乡村“如画”的红利:回得去的乡村
一、生态似画:自然与人交互的空间
二、生产入画:劳动与美共生的行动
三、生活如画:理想充盈现实的叙事
第四节 “如画图景”创造田园栖居地的实践
一、英国科茨沃尔德:延续乡村历史,保护乡村风貌
二、日本宇治村:打造乡村手作,营造如画茶乡
第六章 “前台—后台”理论振兴乡村文化旅游
**节 乡村振兴的“前台—后台”关联
一、“前台—后台”的理论逻辑
二、“前台—后台”的实践跨越
第二节 基于“前台—后台”的乡村文化旅游地方营造
一、“前台”:突出文化感知
二、“帷幕”:注重“前—后”衔接
三、“后台”:坚持*小干预
第三节 立足“前台—后台”的乡村文化生态整体保护
一、“前台”:参与乡村文化旅游
二、“帷幕”:控制过度商业化
三、“后台”:加强原真性保护
第四节 以“前台—后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
一、黄山宏村:文化生态与文化旅游结合的“前台—后台”模式
二、拉萨大北郊: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耦合的“前台—后台”模式
三、日本白川村:文化遗产与居民生活融合的“前台—后台”模式
第七章 场景理论优化乡村舒适物营造
**节 乡村转型:乡村舒适物的组成
一、乡村舒适物的场景内涵
二、乡村舒适物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乡民诉求:乡村舒适物营造的主体
一、乡村舒适物的场景主体
二、乡村舒适物的场景红利
第三节 乡居场景:具有场景精神的乡村舒适物
一、传承乡村文化风貌,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布局
二、创新乡村聚居特色,激励全员参与乡村营造
三、凝聚乡村核心价值,赋予乡村场景文化精神
第四节 以文化舒适物为核心打造特色乡村的实践
一、袁家村:构建以“食”为主的文化舒适物系统
二、莫干山:打造以“住”为主的文化舒适物系统
三、镇山村:打造以“游”为主的文化舒适物系统
四、三瓜公社:打造以“购”为主的文化舒适物系统
五、乌村:构建以“闲”为主的文化舒适物系统
第八章 “大地栖居”:乡村振兴的文化转向
**节 “大地栖居”的哲学意蕴
一、乡土美学
二、乡村遗产
三、乡愁记忆
第二节 “大地栖居”的文化维度
一、文化安全:乡土文化的生存之根
二、文化认同:乡愁记忆的传承之本
三、文化景观:乡村生活的营造之基
第三节 “大地栖居”的逻辑演进
一、空间逻辑:从固态到活态
二、时间逻辑:从静态到动态
三、故事逻辑:乡土文化的主动传播
第四节 从历史到未来:“大地栖居”的地方实践
一、荻浦村:不离本土的文化传承
二、雄安新区:瞩望未来的精神重塑
第九章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
**节 乡土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形态
一、乡土文化的旅游特性
二、乡村文化旅游融合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以文化旅游融合为理念赋能乡村生活
一、四川明月村:传统文化融入巴适生活
二、台湾桃米村:居民参与生态社区营造
第三节 以历史文化名村为载体打造美丽乡村
一、以爨底下村为代表的精品民宿带动模式
二、以镇山村为代表的民族生态博物馆模式
后 记
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唤醒乡土记忆 作者简介
齐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芝大“城市创新”项目高级合作学者,华侨城中部城市发展基金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文化治理、城乡文化规划、公共艺术管理和“场景理论”。著有《百年大变局下的国家文化治理创新》《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理论与案例》《中国文化产业集群研究》《中国文化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文化更新——如何焕发城市魅力》等专著10部,刊发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承担重点区域和城市文化规划数十项。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调研成果奖,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高校师生“双百行动计划”示范团队项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23.1¥49 -
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九品)
¥18.9¥56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3.8¥58 -
新书--常见别字辨析手册(精装)
¥14.2¥38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8.8¥39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