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66215
- 条形码:9787545566215 ; 978-7-5455-662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本书特色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帝王与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顶级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有书出品。具影响力的教育平台,优质内容集结地,2000万人共同期待。 ●全套书超过700位历史人物出场,2000+文史知识点。一边读典籍,一边学文史,沉浸式游览历史长河,青少年同样适读。 ●收录各朝史籍记载,原典呈现,有据可考。 ●解读典籍是对历史的回眸,是与先贤的对话,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次握手。 ●典籍虽然古老,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是遍体生光的,读典籍的人永远是朝向未来的。文化典籍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过去,观照着当代中国的今天,也指引着子孙后世千年,滋养和浸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延续和传承力量在典籍中得以展现。 ●知名书籍设计师操刀封面,国风典藏。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内容简介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帝王和将相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帝王和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很好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目录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章 传奇帝王
秦始皇嬴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003
汉献帝刘协:从傀儡皇帝到济世郎中—014
梁武帝萧衍:“菩萨皇帝”一心向佛—023
唐高宗李治:被父亲和妻子的光芒遮挡—031
宋仁宗赵祯:“仁”是对君主*高的褒奖—038
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045
明神宗朱翊钧:从小就是玩弄权术的高手—053
第二章 痴情君主
汉宣帝刘询:为挚爱隐忍复仇一063
光武帝刘秀:皇后的位置属于阴丽华—071
北齐后主高纬:“无愁天子”的痴情—078
隋文帝杨坚:只和发妻生孩子—085
宋英宗赵宗实:青梅竹马情谊深—093
第三章 伪装高手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敢尝大便—109
新帝王莽:不停表演,直到称帝—116
晋宣帝司马懿:装病夺权,做三国*大的赢家—123
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欺骗父母—132
唐宣宗李忱:沉迷于伪装无法自拔—140
宋太祖赵匡胤:不给部下黄袍加身的机会—148
第四章 历史名臣
萧何:自污以求自保的**功臣—157
陈平:“盗嫂昧金”的传奇丞相—164
荀或:身在曹营心在汉—172
魏徵:唐太宗的一面镜子—179
寇准:性格决定仕途—186
方孝孺:灭我“十族”,我也不写—194
张居正:尽心辅佐却死不瞑目—202
第五章 *佳拍档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215
吴王阖闾和伍子胥:两副躯壳,一个灵魂—224
刘邦和张良:一切尽在不言中—232
刘备和诸葛亮:鱼到南阳方得水—240
苻坚和王猛:耐心磨合,共襄大业—247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节选
汉献帝刘协:从傀儡皇帝到济世郎中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山阳,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修武县西北),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后汉书·孝献帝纪》 01 亡国之君 220年,一个中年男人被魏国的文臣武将逼迫,无奈答应把皇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这个中年男人就是大汉王朝*后一位皇帝,谥号汉献帝。 逼宫这种事,哪怕新君主心里是这么想的,明面上也不能由他发起。所以,曹丕的亲信便心领神会,充当起逼宫篡位的急先锋。当汉献帝看到昔日熟悉的面孔目露凶光时,顿时产生变故将至的崩坏感。 在位三十年,汉献帝用尽一切办法阻挡帝国的陨落,*终却落得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叹息和同情之外,人们更多的是对他的抨击:“你这个亡国之君,真是昏庸无能,大汉就是亡在你手上的。” 千百年来,对汉献帝的评价似乎比那位“此间乐,不思蜀”的安乐公好不了多少。人们在赞颂曹操、刘备、孙坚等人的英雄壮举时,总会顺带嘲讽下这位帝国*后的守护者。 《三国演义》问世后,揶揄和抨击的力度更是变得无以复加。可当我们穿越历史的帷幕,让被偏见蒙蔽的双眼触碰到每一幕悲欢离合时,一切积重难返的偏见都显得有些片面,一切冷若冰霜的旁观者语都显得不辨情由。 汉献帝,真的不是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 02 灵帝的选择 汉献帝名叫刘协,生于181年,他的母亲是王美人。王美人出身名门,姿容俏丽,举止端庄,进宫之后颇受汉灵帝宠爱。当然,这在正宫何皇后眼里是不可容忍的。而且,王美人不仅是她的情敌,还是她的政敌,这就注定王美人的宫廷生活危机四伏。 王美人怀上刘协的时候,何皇后就搞小动作下药让她流产,可惜*后药效并未发作。于是,何皇后就密谋更狠毒的计策。有一天,王美人如往常一样喝下汤药,结果当场身亡。这时候,刘协尚在襁褓之中,世界在他眼里模糊而又新奇,他根本不知道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 转眼间,刘协和刘辩都长大了。刘辩就是何皇后的儿子,算是刘协同父异母的哥哥,可和弟弟相比,刘辩这个哥哥举止轻浮,言谈乏味,完全没有帝国继承者的气质。这一来,让老爹汉灵帝犯了愁:虽说自古废长立幼都是取祸之道,可这当哥哥的完全烂泥扶不上墙,该如何是好呢? 思来想去,灵帝还是对现实妥协了,把皇位传给了刘辩。这个决定,究竟是否正确呢? 没关系,汉灵帝并不需要为这个抉择担责,因为很快就有人现身搅局。这个人,就是董卓。 03 九岁的小皇帝 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又被宫里十个太监密谋杀害,史称“十常侍之乱”。 何进被杀,他的老部下袁绍、曹操等带着人马进宫问罪,发生了打斗。十常侍残部带着刘辩、刘协等人逃出皇宫。 正当大家在荒野里逃窜时,奉命进京勤王的董卓率领西凉铁骑呼啸而至。别看刘辩已经当了皇帝,但他毕竟年幼,在宫里也没经历过战事。一见西凉军的阵势,顿时双腿发颤,舌头打结。 董卓见状,心里既得意又失望。汉室倾颓,国运衰败,这是他的机会——可这刘辩确实也太没有人君之相了,就算当个傀儡也看着难受。 这时候,刘协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将军勿要多疑,他便是当朝天子,我是他的弟弟。” 董卓一听,继续问道:“既是天子,何故狼狈逃窜至此?”刘协笑了笑说:“宫中突生变故,敌情难料,故而暂时避祸。” 一番对答后,董卓摸了摸胡须,心想,此子才有帝王之相。不出一年,董卓就把持了朝政,并且逼迫刘辩退位,改立刘协。坦白来说,如果是天生怯懦无能之辈,不可能在董卓面前如此冷静从容。更何况,刘协还真的只是个孩子。 190年,年仅九岁的刘协登上了皇位。同年,袁绍、曹操等人组建了一支讨董联军,两边开始了一场大战。 作为汉朝的臣子,袁、曹等人当然不是针对刘协,而是看不惯董卓独断专权。董卓自己也知道,纵有二十万铁骑随身,也难以抵挡滔滔不绝的天下民怨。于是,他干脆火烧洛阳,带着刘协和部下人马迁都长安。 192年,董卓被部将吕布和司徒王允联手杀掉。董卓一死,朝廷又陷入新一轮的权力洗牌。王允和吕布无法有效控制局面,不久后,长安又落入董卓旧将李傕、郭汜等人之手。眼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协依旧从容不迫,并一步步展现出他的帝王之道。 04 “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迁都长安时,纵容部下在洛阳城烧杀抢掠,让昔日的繁华国都变成了灾难的海洋。这一切,刘协都看在眼里,他绝对不想让自己的子民再陷入类似的苦难。 194年,长安爆发饥荒,饿死许多人。刘协闻讯,下令开仓放粮赈灾,然而还是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对此,刘协十分气愤,他怀疑是御史侯汶从中作梗,便亲自调查此事。果不其然,侯汶一直在克扣朝廷赈灾的粮食,于是刘协下令对其廷杖五十,长安粮食危机才得以化解。 在此期间,李傕和郭汜两个人渐生嫌隙,武装斗争的势头愈演愈烈。刘协派人从中调停,结果两边都不买账。 刘协心里清楚,李傕、郭汜都是行伍出身的大老粗,没什么政治素养和文化修为。但是,他也借此明白一个痛彻心扉的事实:在没有武装的支撑下,他的皇帝权威永远不会得到确立。在他心里,时刻梦想着一个能在武装上给予他无限支持的人。 196年,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曹操。当刘协和大臣们无可奈何地前往曹操驻地许昌时,汉朝的权柄其实已经落入了曹家的掌控。 刚十五岁,刘协就失去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几乎所有权力。在此之前,尽管风云变幻,但他至少还保留了绝地反击的可能。无论董卓、王允,还是李傕、郭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刘协。但是,后来居上的曹操似乎做到了,于是便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实。 难道就这样了吗?当然不会,刘协从不主动屈从于任何人,他有着天子与生俱来的倔强。 05 无力的抗争 200年,车骑将军董承跟王服、种辑等人受衣带诏,密谋推翻曹操的统治。此事的发起者是董承,但幕后推动者正是刘协。 这几位候选人都是政治认同和军事实力兼备的人选。可惜天不遂人愿,受衣带诏的计划*终暴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处死。 失败一次,刘协就垂头丧气了吗?当然不会,他又开始等待第二个机会。这一次,发起者变成了他的夫人伏皇后。 对于曹操的残暴专权,伏皇后很是担忧,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希望他仿效董承,带头推翻曹操。很不巧,这事情也很快败露,伏皇后还因此赔上了性命。但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曹操也没向刘协讨要说法。 **次事变,完全是刘协幕后策划。第二次事变虽然看上去是伏皇后的个人作为,但如果没有刘协的默许,这件事肯定不会发生。常言道,事不过三。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事件,曹操对天子的态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会不会废黜天子,代汉自立? 不管怎么说,刘协可能预感到了:历史就是要让他见证汉朝的谢幕。 06 体面退出 曾经有人问过曹操:何不取汉代之?曹操回答: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 显然,曹操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天不假年,一旦他做了皇帝,各地诸侯都会群起效仿,世道会变得更加混乱,北方来之不易的安定统一也会面临威胁,人民将再度陷入战乱。这些都是曹操不愿看到的,虽然他统辖的大汉疆土*为辽阔,天下三分有其二,但他只想做个周文王那样的角色。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很快,刘协便接收到各种明里暗里的提醒,告诉他汉祚至今,天数将终,希望陛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效仿尧舜禅让。说直白点,就是让他识趣点,别赖在皇帝位置上不动。 青年时期,刘协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在扑朔迷离的局势面前,他还希望自己大展拳脚,翻云覆雨。中年时期,刘协几经抗争,都惨遭挫败。在曹魏势力把持了大半个中国的前提下,无论政治军事,还是世道民心,他都没有任何翻盘的资本。 也许,一场体面的退出,是各方势力博弈的*佳选择。当曹丕君临天下的时候,他还笑吟吟地对刘协说:好东西,咱们今后要一起享受。但在刘协心里,这一切都已经无所谓了。 07 皇帝变医师 被册封为山阳公后,刘协和皇后曹节一起迁居河南。在那里,夫妻俩开起了医馆,要么上山采药,要么就免费给当地百姓看病。 皇帝化身郎中,这个转变有些突然,但也完全符合刘协的内心轨迹。无论是早年杖责侯汶,赈济灾民,还是后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刘协始终都是知行合一,践行内心的仁厚之道。 他也很聪明。蛰伏之时,他观察各种势力的博弈,从中为自己寻找翻身的机会。受困之际,他徘徊在忠良和权臣之间,*大限度地延长汉帝国的寿命。哪怕后来流落民间,他依然是内圣外王的汉献帝。 234年,刘协逝世。同年离去的,还有蜀汉丞相诸葛亮。当后世把“亡国之君”的帽子狠狠地扣在刘协头上时,我们不妨理性审视他的过往和遭际,设身处地考虑一下他的无奈与忧愁。 他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也没有李煜的词句、赵佶的画笔,以至后人都没有为他奋笔疾书的欲望。 可是,如风一般吹过,如水一样流走,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刘协身陷牢笼,几度抗争,却依然洗刷不掉无尽的谩骂和责难。作为帝王,他迷恋的不是权力,而是心中的道义。哪怕后来远离了权力中心,他也襟怀坦荡,心无挂碍。 “知质有圣曰献。”纵观刘协的一生,完全不负“知质有圣”的评价。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作者简介
有书,具有影响力的终生教育领创者,致力于帮助人们持续、系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让人人都能享受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带来的美好生活。 拥有6000万用户,10万个书友群,遍布中国100个城市,共读书籍累计阅读次数超过1.5亿次,共读书籍累计阅读人数超过4500万。 旗下有书公众号签约大量优质作者,《名著》专刊累计发布400余篇原创文章,2000万人在线订阅,每一篇都斩获10万+阅读量,各大媒体平台相继转载,引领读史、学史之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6.4¥4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13.8¥32.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6.7¥45.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一同走来:《老照片》特辑
¥17.8¥48 -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修订增补版
¥16.4¥45 -
长安梦华录
¥33.9¥59.8 -
中华国学百部史记.列传 全两册
¥7¥12 -
梁书诸夷传异文比勘
¥17.2¥46 -
大家小书-历代笔记概述
¥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