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新书--江南情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636525
- 条形码:9787549636525 ; 978-7-5496-365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江南情缘 本书特色
江南,永远不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 更是一种独特的人文积淀 别样的绿色情怀
新书--江南情缘 内容简介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三地文化基因相同,都散发着江南文化的魅力。《江南情缘》收录三地散文名家聚焦江南文化而撰写的散文集。或勾勒浓浓的江南风情,或描摹生动的江南风物,或书写难忘的江南旅迹,或抒发具有浓郁江南气息的人间亲情……字里行间,江南,永远不止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更是一种独特的人文积淀,别样的绿色情怀。
新书--江南情缘 目录
序言 / 曹伟明
**辑 一方水土
俚俗的棉花 / 曹伟明
城厢镇的回忆 / 林 宕
糕粽团圆来一套 / 尼 楠
风雨丁家港 / 孙菊林
状元楼 / 蒋佩华
黎里的弄堂 / 徐江华
神奇的大莲湖 / 谢 庄
太浦河口 / 金荣根
熏青豆 / 杭 夫
运河与震泽 / 李红梅
第二辑 心灵镜像
结识徐姚 / 刘辽军
秤 / 青 城
荷花缸 / 周国忠
析木十八 / 黄玉红
宣卷与“茶文化” / 单金龙
蚕 豆 / 冯桂萍
回乡路 / 蒋 骁
巷陌深处 / 费 城
第三辑 人在旅途
清晨看明月 / 赵荣发
凝望垂虹桥 / 屈 直
震泽之行 / 蒋勤妹
环游“上善青浦” / 陈 杨
江南之美 / 田青华
青西红色之旅 / 杨 澄3
艄 公 / 于 辉
第四辑 往事历历
“筐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 ——大闸蟹趣谈 / 朱少伟
鸟肉情 / 林 宕
小时候 / 余 虹
茭 白 / 谢天祥
回忆一碗江南豆瓣饭 / 徐国云
河边那些事 / 王 静
小辰光的味道 / 施韫韬
我的童年在练塘 / 孙水官
灶膛里的童趣 / 艾 可
第五辑 人间亲情
压菜石 / 单金龙
外婆家 / 诸晓萍
炊烟是引我回家的路 / 陈雪林
做客人 / 王 萌
春江水暖河豚肥 / 申功晶
荠菜香时亲情浓 / 张成刚
陶庄夏夜 / 倪小祥
第六辑 时代新韵
醉美西塘 / 俞 冰
青浦新城 / 笛 斐
还“水”于民的环城水系公园 / 李西西
同心结 / 阜 龙
一条河的自述 / 胡蝶飞
在福寿园讲述新四军的故事 / 罗 盘
朱家角的“*美”书屋 / 舜 丽
新书--江南情缘 节选
俚俗的棉花 曹伟明 有诗人说,“当洁白的棉花盛开到人间,人们可以拥抱云朵了”。 我喜欢棉花,是因为喜欢追求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棉花不仅给我温暖、柔和、宁静、飘逸,它的形象更是如天上的云朵,伴随着我下乡插队的枯燥生活。 我十六岁时的春天,是下乡插队落户的时光,那正是种植棉花的季节。青春年少的我,来到了“二分种稻、三分蔬菜、五分种棉”的吴淞江畔古青龙镇遗址,一股田野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当地的农民也刚从年味中回过神来,在苏醒的大地上,开始了春播。务农的**天,队长分配我随农民干些轻活,找些种地的感觉。我随农民来到了绿色的田野,在早已预留好的土地上种植棉花。那灰色的冒着白色棉芽的棉籽种,是生产队提前在大缸里用水泡好的。倒坑、点籽、浇水、埋土,工序有条不紊。一个上午,一大块地的棉花种植完了,我望着耕作过的田地,心中充满了丰盈的畅想。 几天过后,经过阳光雨露,田野上绿色的棉花苗,铺满了大地,农民们用专门补挪棉花苗的工具,进行间苗和定苗,填补整齐。接踵而来的是,松土锄草、浇水施肥、打杈掐尖的反复劳作,精心侍候。还要喷洒农药,捕捉那丰满肥胖的棉铃虫,成为鸡鸭们享受的饕餮大餐。 棉花的开花结蕾很是特别,它一生中两度开花,先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再是洁白的棉花。前面有天上云彩的意象,后面是温暖人间、造福于民的洁白花朵。它具有填充冬衣抵御严寒,织成布匹装扮人类美好生活的功能。 秋天来临,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吴淞江上全都是满载希望上集镇卖棉花的船只。镇上的棉花收购站里,堆满了一座座几十米高的棉花山。丰收之后农民的笑脸,像一朵朵绽放的棉花,灿烂无比。 冬天的村庄里,家家户户把多余的棉花去籽,加工成棉线,坐在织布机面前,让机杼声彻夜不断。乡亲们一边用棉秆当柴火取暖,一边纺纱织布。在天南地北嚼白堂的聊天中,展现着自己精巧的手艺。纺纱织布、缝纫裁衣成为当地农村妇女**的女红技能。 其实,平凡而普通的棉花,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吴淞江畔农村的棉花种植,源自唐宋时期青龙镇——*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对外贸易。随着青龙镇纺织技术的兴起和织布机等手工业的蓬勃发展,让天然的棉花演变成精美的棉布。创意出药斑布和制造出蓝印花布,棉袄、夹袄、包头巾等纷纷涌现,成为人们美化自己的奢侈品,为当年来青龙镇的海外商人所青睐和效仿。奠定了以后沿吴淞江即苏州河创立上海滩棉纺织业的良好基础,成为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繁荣海内外贸易的先驱。 到了明代,棉花种植和纺织手工业,更是延续宋元以来的发展趋势。明末清初的上海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写道:“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故种植之广与粳稻等。”上海地区出产的棉花,成为面向全国的经济作物。有《海上竹枝词》吟诵道:“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绩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农民们在种棉纺纱织布中,萌生了商品经济的意识,“比户缫车月满阶,河豚上市布盈街”,一朵棉花,一匹棉布,催生了江南古镇工商业的蓬勃发展。 1929 年,上海作为国际第五大都会,市民渴望像伦敦、纽约、柏林、巴黎等城市一样,有自己的市花。当时的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江南的长春之花月季和高雅名贵的天竹,作为市花的备选。同时,主办方还允许扩大候选品种,让市民进行投票选择,结果大大出乎组织者的意料。俚俗得不入花卉之流的棉花,竟然拔得头筹,获得当选。 树有根,水有源。当年,引入、交易棉花的青龙镇,成为吴淞江地区“衣被天下”的强镇和富镇。近代上海棉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传承了青龙镇的历史文脉,吴淞江苏州河畔的“申新”“永安”等纺织企业,都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海几十万的纺织产业工人凭借着棉花而生活。所以,人们把棉花奉为市花,体现了上海人讲究踏实,追求实惠,热爱自然的生活价值观。棉花,让上海滩流淌出追求卓越、谋求发展的雄心壮志,以及扎根土壤、7讲究实惠的创业基因。上海人精通大雅为俗,而大俗则是大雅的美学道理,富有人生乐趣和哲学意蕴。就像美国人喜欢苹果一样,它反映了美国初期移民创业本能的生命依赖,也是有审美根源的。 岁月是把织布的梭子,它梭走了岁月时光,却梭不走我那些对棉花的美好记忆。四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洁白棉花的乡愁,永远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若要我选择人生的花朵,我一定也会投向心仪的棉花,它既美丽又实用,虽俚俗却具有诗意。它让人们的生命,在严寒中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热情。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