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97514
- 条形码:9787300297514 ; 978-7-300-2975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本书特色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见这样的人: 他们很难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所有的恋情都以分手告终…… 他们也很难拥有长久的友谊,跟所有朋友似乎都渐行渐远…… 与同事和领导时有摩擦,每份工作都干不久,但辞职的理由却都是那么地“理直气壮”…… 情绪控制能力非常差,常常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 他们并非不想拥有甜蜜的爱情,并非不想拥有亲密的友情,并非不想与同事、领导搞好关系,在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并非不想拥有稳定的情绪。 他们想,但做不到。 如果问及他们童年期与父母的关系好不好,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NO”。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安全感的缺失。早期所形成的非安全型依恋风格会导致我们成年后难以与人、事、物建立和谐、稳定、亲密的关系,但所幸的是,依恋风格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多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与某个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老师、教练或是恋人)建立健康、长期的关系,或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治疗,甚至通过养育子女,一些因早年忽视和照顾不周而形成非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可以转变成安全型依恋风格,进而逐步扭转生活中的负面关系。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内容简介
你是哪种依恋风格?安全型、焦虑型,还是回避型、混乱型?
11则真实故事分享,10项依恋功课,36道依恋风格测试,带你从根源上改变生活中糟糕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周宗奎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孟馥 倾情推荐
作家、知名媒体人 侯虹斌
依恋理论很早起源于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依恋风格。如果母亲能够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婴儿就会感到被爱,感受到安全感;反之,婴儿的安全感就得不到满足,就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成年之后,我们的依恋对象变成了爱人、朋友、孩子甚至工作,当我们与它们建立关系时,我们内心深处根植的依恋风格就会被再次激活,从而影响我们与它们的关系,用鲍尔比的话说,这种影响“从摇篮到坟墓”,会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成.人的依恋风格分为以下四种:
安全型依恋:愿意信任他人;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能够自信、坦率地向伴侣表达自己的爱意。
焦虑型依恋:需要经常得到伴侣的肯定;靠前渴望亲密关系;有时会令伴侣感到无所适从。
回避型依恋:冷淡疏离;对情感上的亲密感到恐惧;在感到受伤或被他人拒绝时会主动撤退。
混乱型依恋: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综合,是很糟糕的依恋风格。有时渴望与伴侣亲近,有时又显得很冷酷。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目录
**部分 什么是依恋
第1章 老虎来了:依恋系统的起源
恒河猴实验:绒布妈妈vs铁丝妈妈 006
婴儿与照顾者的互动如何塑造其一生的依恋风格 006
你属于哪种依恋风格 019
依恋风格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021
非安全型依恋也有优势 022
获得性安全型依恋是怎么回事 024
第2章 成人依恋访谈:你属于哪种依恋风格
了解你的依恋风格将对你有何帮助 026
成人依恋访谈的过程 030
我是如何拥有获得性安全型依恋的 049
第3章 妈妈回来了:你的依恋风格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形成
什么是陌生情境测验 051
安全型依恋儿童的表现 052
焦虑型依恋儿童的表现 057
回避型依恋儿童的表现 059
混乱型依恋儿童的表现 061
第4章 脑部扫描:依恋与大脑活动的关系
我们的依恋风格会反映在大脑中吗 070
依恋理论的局限:对社交的忽视 075
牵手实验:脑部扫描真能测出我们的依恋风格吗 079
白挨了一场电击:令人沮丧的结果 085
第二部分 我们一生的依恋
第5章 恋爱: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在约会和分手时的表现
不同依恋风格的配对 092
依恋如何影响我们的性生活 099
什么样的人会好好分手 100
不同依恋风格的人在**次约会时会有何种表现 105
第6章 养娃:与孩子同频的重要性
依恋育儿法到底靠不靠谱 112
一位母亲的依恋育儿法实践 115
如何与孩子同频 118
关于依恋育儿法的批评与争论 120
依恋育儿法的灵魂在于减少孩子哭泣 127
第7章 婚姻:当爱破裂了,你该如何修复它
另一半出轨了,婚姻还有救吗 131
情感聚焦疗法的**个阶段:缓解情绪 136
情感聚焦疗法的第二个阶段:修复依恋伤口 139
情感聚焦疗法的第三个阶段:巩固成果 140
第8章 友谊:亲密的朋友如何成为我们的避风港
单身人士可以依恋谁:亲密朋友 142
珍对露西的依恋 145
如果你有一个非安全型依恋的朋友 150
优雅的露西 152
第9章 衰老: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应对退休、疾病与死亡焦虑
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应对退休与生活转折 156
依恋风格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 158
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应对疾病 160
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接受照顾和适应角色转换 163
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应对死亡焦虑 166
第三部分 我们身边的依恋
第10章 工作: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打工人的幸福感
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 172
安全型依恋的管理者会极大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174
不同依恋风格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 176
焦虑型依恋的“哨兵”与回避型依恋的“快速反应者”178
高效的团队应该拥有哪些依恋风格 180
第11章 体育比赛:依恋风格如何使实力较弱的团队逆风翻盘
依恋风格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184
运动员的依恋对象——教练 189
主场优势的本质 194
不同依恋风格的运动员会如何应对受伤与高压 196
第12章 政治领袖: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政治家的领导力与民意
依恋如何影响领导力 201
依恋如何影响选民的投票 204
对*佳州长迈克尔·杜卡基斯进行成人依恋访谈 206
大多数政治家都是回避型依恋者吗 215
附录:亲密关系体验测试
术语表
结语
译者后记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节选
推荐序 当彼得·洛文海姆**次来找我,说想要旁听我在罗切斯特大学开设的人际关系课时,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一直很欢迎校外人士来旁听,特别是那些年纪较大、拥有丰富生活阅历的朋友,他们可能会帮助我的学生开辟新的研究视角。我本以为彼得会像之前很多旁听的朋友那样,只来两三次,然后礼貌性地离开,但他似乎对我的课很感兴趣。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几乎每节课都会来。人际关系学是一个庞大鲜活的研究领域,很明显,彼得的求知欲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满足。课后,我们常常约在星巴克咖啡店聊天,彼得会追问我一些问题。一开始,他的问题并不复杂,但他会将对“关系”的好奇与他受过的分析性新闻训练结合起来,对我的课程主题进行探讨。一次,连邻桌的一位女士都被吸引得加入了我们的谈话。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寻人际关系的奥秘,比如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发展和消亡,又如何引发生命中*有意义但也可能是*痛苦的时刻。在*早的历史记载中,人们都可以找到有关人际关系的规则和思想体系,但针对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却相对较新。据合理估计,相关研究大约起源于20 世纪中期,在我看来,依恋理论无疑是目前该领域的*佳成果。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理论更迭频繁,它们总是在刚出现时较为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理论逐渐过时,丧失主导地位,另一些更新、更好的理论便取而代之,但依恋理论并非如此。1982 年,当我在丹佛大学休假时,我**次听说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那时,菲利浦·谢弗(Phillip Shaver)和辛迪·哈赞(Cindy Hazan)刚开始将依恋理论应用到成人的恋爱关系研究中,而在那之前,依恋理论主要关注婴儿及其照顾者。他们的开创性研究如同大爆炸一般,在人文科学领域引起了轰动,并产出了成百上千的研究成果。我一直在等待人们像对待其他理论一样,放缓对依恋理论研究的脚步,但是并没有。相反,直到现在,依恋理论研究的生命力和生产力仍有增无减。依恋理论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正如彼得所说,依恋理论总是能吸引学生。当我在课堂上讲到依恋理论时,甚至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开始集中注意力。依恋理论的主要论点很有说服力,少有理论能做到如此。它以一种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常见的简单行为为起点进行研究,然后扩展开来,再稍加一些因素,来解释人类在幼年时期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对其此后、乃至一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人们怎么可能不迷上这样的理论?依恋理论的观察既明智又敏锐,而且非常个人化——当听到一个关于依恋理论的解释时,我们很难不去想:“是的,就是这样!”在依恋理论中,科学家和实践者将严肃的、连贯的理论与人类生活中许多*重要、*深刻的问题相结合,从而使其获得了非凡的解释力。我保证依恋理论能为你的人际关系、情感生活等方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这不是一本自助类图书,至少不是那种为你提供“通过12个步骤让爱和浪漫关系更持久”的方法的令人厌烦的手册;相反,这本书将加深你对人与人之间联系和分离的原因和方式的理解,并使你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人际关系。我开始期待和彼得在星巴克咖啡店的不定期会面。在这里,我了解到彼得是一个十分敏锐的观察者,很执着,充满了好奇心。在学习了更多有关依恋理论的知识后,他的问题难度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一些更有趣的东西。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你将和我一样发觉他是一个勇敢和坦率的人,他愿意坦露自己的人生经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真实的人际关系(这大概是他早期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体现)。在这本书中,彼得充分展现了他的这些品质,并将他从研究和治疗实践中获得的见解与他的个人经历结合在了一起——这些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依恋理论的内容。我认为这不是巧合:依恋理论*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变得有意义。作为一位有天赋的作家,彼得把这种意义充分表达了出来。毫无疑问,抛开有关个人经历的描述不谈,这本书牢牢建立在有关依恋理论的科学研究和循证实践之上。相信约翰·鲍尔比看到这本书,也会感到欣慰。 哈里·赖斯(Harry Reis)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作者简介
彼得·洛文海姆 作家、记者,他的文章和随笔曾发表在《纽约时报》《纽约杂志》《洛杉矶时报》《游行》和《华盛顿邮报》上。他曾获Barnes & Noble 发现新人奖,作品包括《邻里之间:在美国街头寻找社区》(In the Neighborhood: the Search for Community on an American Street, One Sleepover at a Time)、《小牛犊汉堡的肖像》(Portrait of a Burger as a Young Calf)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0.9¥38 -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手记
¥21.3¥56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2.8¥36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3.8¥36.8 -
走出心灵荒野:用表达性写作摆脱孤独与迷茫
¥15.4¥42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31.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