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乡土物语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2561425
- 条形码:9787552561425 ; 978-7-5525-614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土物语 本书特色
《乡土物语》含4辑、4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讲述了符号先生的“四种情怀”:一是写养育肉身的稼穑浓情。每一棵庄稼都是养育我们肉身的恩人,尤其,对于生长于乡村、种植过庄稼的人们来说,他们对庄稼一定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二是写修缮乡村的匠人亲情,深情地表达了一个从乡村走向都市的山里娃对那些身怀不同技艺艰难谋生的乡村匠人的无比崇敬之情。三是写源远流长的习俗旧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着诸多习俗,每一种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情怀,它们在一代代人中流传,像一条河流川流不息。四是写充满童趣的娱乐真情。写童年游戏,贵在凸显一个“真”字。
乡土物语 内容简介
《乡土物语》是贵州作家符号的一部乡土散文集,包括“稼穑记”“匠人志”“习俗册”和“娱乐谱”四辑。作家以散文的笔法将故乡的一草一木、人文风物、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和娱乐游戏等景物和场景述之笔端。正如作家许雯丽女士为本书所写的评论《平常心出大散文》一文中说:“取材于童年时故土的风土人情,其文思纵横驰骋,描写精致准确,叙事水到渠成,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文韵根深叶茂,在山风中舒展自如,在风雨中从容不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把中国乡土的传统文化巧妙地浓缩在贵州水城南开乡凉山村以及一个人的稼穑之中,给读者再现了一个个被人们遗忘却又不能遗忘的民俗世界。”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可以说《乡土物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百科全书和乡土教材。
乡土物语 目录
农耕乃衣食之源
苞谷
洋芋
豆子
荞子
麻布衣裳
犁地
秌腊肉
叶子烟
第二辑 匠人志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木匠
解板匠
石匠
篾匠
铁匠
唢呐匠
砖瓦匠
弹花匠
骟匠
第三辑 习俗册
多姿多彩的习俗文化
故乡年俗
元宵节亮灯
端午习俗散记
印象中秋
故乡婚事
寻找《江南才女陈氏寄夫书》
第四辑 娱乐谱
其乐无穷的民间娱乐游戏
打毛蛋
打陀螺
躲猫猫
拣子
打板
弹珠珠
坐转珠车
推铁环
解绷绷
放风筝
打鸡儿棒
丢手帕
跳绳
老鹰捉小鸡
附录
平常心出大散文——青年作家符号散文集《乡土物语》赏析
后记
乡土物语 节选
农耕乃衣食之源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努力种地,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我国农耕文化的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这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人民,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可见,农耕和农耕文化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何等地重要。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大的文化之一。农业是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地域环境依赖性。因此,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大自然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协调外部环境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矛盾。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就像“人泉伐木,登山求鱼”一样,劳而无获。“天地人”三者的有机协调,是农业生产事半功倍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我们的祖先便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了二十四节气。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问,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因此,从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生长培育、收割和储藏。即所谓的春种、夏长、秋收和冬藏。可以说,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都尊崇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这一规律,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在我国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 中国传统家庭的经济生活,是一种小农型自然经济的生活,其生产方式,是一种小生产方式。小生产是为了自给自足,自身丰衣足食。《孟子》一书中,不止一次重复谈到孟子的理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里的粮食、丝帛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第五》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在颜之推心目中,如果家中再有盐井以制盐的话,那真是万事不求人,可以闭门而完备地生活。这样,就能“守其业”了。 小生产的参加者大多是家庭成员,其分工是一种自然的分工,或依年龄大小,或依男女性别等进行分工。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云:“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看剥莲蓬。”正反映了这种年龄的分工。而范成大《田园杂兴》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则反映出了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 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幅员辽阔。境内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高原、丘陵、平原、山地等。海拔落差非常大,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为世界**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米,南北温差非常大,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在语文课本中读过这样的语句:“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P3-5
乡土物语 作者简介
符号,生于1975年5月,男,汉族,贵州水城南开人,民进会员,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理事,六盘水市水城区文联主席。有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和评论散见《贵州作家》《香港散文诗》《江西散文诗》《贵州政协报》《贵州教育报》《新都市文学》《六盘水文学》《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六盘水教育》及贵州作家·微刊、文学贵州·微刊等。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贵州散文诗选》《高邈的空间与幻想——水城十人散文诗选》,出版有书信体小说集《那些年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