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作者:梁秀文著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24cm 页数: 199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8(6.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023147
  • 条形码:9787567023147 ; 978-7-5670-231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科学技术曾一度于世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利于科学精神培育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科学精神培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本文在中华传统文化视阈下探讨科学精神培育问题,阐述了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的相关概念,梳理了学界关于传统文化是否有利于科学精神培育的两种界说,将研究视角集中于传统文化必须而且能够成为当今科学精神培育的文化资源,从观念、实践、学术、制度四个层面,比照科学精神内涵和具体表现,系统建构基于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培育路径。这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大力培育科学精神。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内容简介

本文在中华传统文化视阈下探讨科学精神培育问题, 阐述了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的相关概念, 梳理了学界关于传统文化是否有利于科学精神培育的两种界说, 将研究视角集中于传统文化必须而且能够成为当今科学精神培育的文化资源, 从观念、实践、学术、制度四个层面, 比照科学精神内涵和具体表现, 系统建构基于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培育路径。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结构与创新点
(一)结构
(二)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概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阐释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三)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二、科学精神
(一)关于“科学”
(二)科学精神的核心
(三)科学精神的内容
三、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
(一)科学与文化
(二)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第三章 传统文化影响科学精神培育的两种界说
一、传统文化不利于科学精神培育说
(一)“实用理性”致使科学求真精神被遮蔽
(二)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禁锢理性、怀疑精神
(三)致思方式重思辨体悟轻实证精神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科学精神培育说
(一)中华民族具有追求真理的历史传统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动机
(三)传统文化提供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
(四)传统文化的经学研究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利说”符合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
(一)契合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改变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现状的迫切要求
(三)迎接世界文化挑战的必然之举
第四章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之必要性
一、科学精神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
(一)科学精神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判断
(二)科学精神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三)科学精神是传统文化自觉自为的价值尺度
二、科学精神是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育全体人民的科学精神
(二)科学精神是促进民族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科学精神为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构建营造社会氛围
(四)科学精神是实现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三、科学精神是传统价值观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一)科学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理性基础
(二)科学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保障
(三)科学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主体
第五章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之可能性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培育科学精神的前提条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
(二)中国文化是多元文化形式的集大成者
(三)传统文化能够吸收、改造源于西方的科学精神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培育科学精神的思想基础
(一)“惟道是从”的精神品格培育求真精神
(二)“不语怪、力、乱、神”的无神论传统培育理性精神
(三)“知行合一”的践履精神培育实证精神
(四)“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培育民主精神
(五)“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为学之道培育怀疑精神
(六)“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格培育宽容精神
(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传统培育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八)“以德摄知”的文化传统培育科学伦理精神
三、传统文化中的致思方式和研究方法与科学精神相契合
(一)自然国学知识与科学理论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二)传统文化致思方式与科学精神并不违背
(三)传统文化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相契合
第六章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路径
一、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观念层面的培育
(一)“由艺臻道”与视科学精神为“安身立命”的**需要
(二)“以道统艺”与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三)“内圣外王”与重塑“德”“知”关系
(四)“道不遁物”与学习古代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实践层面的培育
(一)传统文化“形而上”的理念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中
(二)“礼乐教化”与实现科学精神培育的体制化
(三)“格物致知”与引导公民参与科学活动
(四)“经世致用”理念下开展科学活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三、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学术层面的培育
(一)传统文化“以德为先”与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
(二)传统文化“唯才是举”与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三)传统文化“礼法并用”与健全学术规范法律法规
(四)传统文化中的“监察制度”与建立学术规范监督机构
四、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制度层面的培育
(一)“民胞物与”:制度的制定应符合科学精神的“公有性”
(二)“尽信书不如无书”:制度的遵守应符合科学精神的“有组织的怀疑"
(三)“一断于法”:制度的执行应符合科学精神的“普遍主义”
(四)“以道制欲”:制度的监督应符合科学精神的“无私利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视阈下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作者简介

梁秀文,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岛市社科规划等项目,在《学习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州学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江苏海洋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