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激活儒学/中华文化新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24112
- 条形码:9787220124112 ; 978-7-220-12411-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激活儒学/中华文化新读 本书特色
※文化大家王蒙作品※一本当代大众理解儒家文化智慧的参考读物※文学化的语言,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进行当代化的解读
激活儒学/中华文化新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深入解读以孔孟荀为代表的早期儒学的观点,引申出传统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对匡正价值观、建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民族向心力、共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是一本当代大众理解儒家文化智慧的参考读物。全书分为四章,章阐述了儒学之要义——“仁”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孔子的一些代表主张,如修齐治平、中庸等;第二章围绕儒学体系中的“君子”与“小人”之辨,进一步阐释了儒家精英主义之内涵;第三章则以亚圣孟子为主题,说明阐释了孟子*为核心的主张,如义利分明、民心、为学之道等;第四章以荀子思想为纲,阐释了“左右逢源”之来历、君王与臣子之道、顺应人事等具体主张。今天我们强调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在当下激活传统,因应挑战,因此我们应辩证地吸收消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实现传统文化、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
激活儒学/中华文化新读 目录
代绪论 我们的儒学 I
**章 斯文济世,天下归仁
一、文化的追求在于光明与幸福 003
二、 儒学是亲和、恰到好处的此岸思潮 006
三、读《论语》如坐春风 010
四、为什么黑格尔理解不了孔子 013
五、孔子的头衔与儒学的命运 016
六、孔子思路的渐进性与平易性 021
七、修齐治平的简易性与完整性 027
八、孔子的使命感、天命论 034
九、儒学的礼治理论与礼义软实力 042
十、 正名、君子、劝学、中庸、尚同、
尚文等儒学的崇敬体系 051
十一、儒学的理想与实践 064
第二章 儒家精英主义——君子文化
一、君子小人之辨 079
二、君子的中庸之道 080
三、坦荡与戚戚 081
四、君子和而不同 083
五、君子反求诸己 086
第三章 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义
一、亚圣孟轲 093
二、义利分明 095
三、从民本到精英 098
四、关键在民心 103
五、孔孟是不是复古 107
六、对精英的期许 109
七、中国特色的权力与意识形态平衡 113
八、性善论的根本性与信仰性 115
九、圣贤垂范天下 119
十、孟子的为学 123
第四章 荀子的重要意义
一、与众不同的性恶论 131
二、左右齐备,左右逢源 134
三、礼治是一种文化 135
四、不求知天,注意人事 137
五、君王之道 139
六、臣有臣之道 141
七、荀子学说的立体性与操作性 143
出版说明 147
激活儒学/中华文化新读 节选
一、文化的追求在于光明与幸福 一种文化, 一种文明, 多有对于幸福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故而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 即此种文化使得接受遵循了此种文化的个人、 群体、 民族、 国家、 社会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与精神质量, 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与精神结构, 能够有益于自身的物质与精神生产的发展。 当然也会有超越世俗的理念型、 圣徒式的文化,献身与牺牲自我的文化。因为追求与获得幸福美好,是要付出代价的, 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的。这样的文化多半强调压缩与控制身体的欲望, 勇于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 把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或寄托于利他的奉献, 或寄托于未来的期许, 如果是宗教, 则寄托于来生彼岸。另外还有比较激越的文化, 含有清除邪恶、好战、好斗、求胜的决心,乃至复仇、灭敌,直至嗜血、 颠覆、“圣战”。前者的有所压制放弃, 是为了精神纯洁与神圣化,是道义或宗教信仰完满的代价,或是为了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获得无限幸福;后者的争斗颠覆, 则是由于对现实秩序与文化主流的否定与绝望、 仇恨与敌视;它们可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反抗,也会有极端、分裂与恐怖主义的变态。 但归根结底,文化的追求在于真理、光明、幸福、美好、 正义、 进步, 是改善人的精神结构, 优化人的精神能力。发展文化, 追求的是“完美”“天国”, 或者“地上的天堂”, 或者是发达的经济与人的物质精神需要的绝大的满足。部分地实现了“天堂”之梦, 幸福之梦, 即是有效的文化, 向往着、 幻梦着天堂而赢得了人民的心思、 皈依与赞许的文化思潮, 也是总体有效用、有凝聚力、有吸引力的文化。而只是给自身,更给他人带来苦难的文化, 如用活人贡献陪葬的野蛮恶俗, 摧残女性某些器官或肢体的劣俗, 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制造种族、 民族、 国家、 宗教信仰之间的敌对残杀的血腥“文化”,则需要正视、匡正、遏制或者唾弃。我们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与不同的个别性、 特色性, 同时, 我们并不是绝对的文化相对主义者。面对古今中外, 我们永远是有所选择、 有所拒绝、 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 孔子说颜回是:“惜乎!吾见其进也, 未见其止也。”这也是夫子自道。尼采的说法则是:“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 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 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颜回是孔子*喜爱的学生, 这里, 孔圣人说的是“惜乎”,“惜”是可惜,可爱,可怜,可痛;也是遗憾。这说明了孔夫子具有比颜回更成熟老到、 更平衡的精神内涵,孔子知其进,也知其止;知其一,也知其二;知道追逐“天堂”,但不会像尼采笔下的人那样,去制造“理想的地狱”。尼采的说法相当刻薄刺激, 但你读后仍然觉得悲剧感超越了喜剧感。尼采笔下的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仍然可以成为诗人、艺术家、思想家、圣徒, 只要不去当司令、 董事长、 CEO , 就有可取可爱之处。 这里, 我想谈谈以孔孟荀为代表的早期儒学, 目的不在于历史,而在于当今,在于开拓、改进、充实、优化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脉与资源, 目的在于沟通交流, 切磋琢磨。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 以今天的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 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化的*大公约数, 同时更好地学习、消化、汲取全球范围的先进文化。 二、儒学是亲和、恰到好处的此岸思潮 这就是说,有理想主义的文化,有宗教信仰式的、令人崇拜、 令人寻根问底、 终极关怀、 升华入天堂、成神成佛成仙成真人成圣贤成超人的文化。有更加关注彼岸而不是此岸、 关注来生而不是今生、 关注奉献而不是获得、 致力于苦行而不是快乐美满的文化, 比如墨子的摩顶放踵, 比如地藏王菩萨的宏誓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还有更加强调战斗性、 不相容性的激烈文化, 有时被称作铁与火的文化。 与这些著名的文化思潮相比, 孔子远远没有如此惊天动地、 振聋发聩、 强烈激越、 高耸九天。相比之下, 儒学的仁义道德、 孝悌忠信、 伦常秩序、 立己立人、 修齐治平、 礼治德治、 温良恭俭让、 君子之风、不误农时、 反求诸己……是多么平常、 平淡、 平和,乃至平庸啊。 与铁与火的文化相比, 中国的儒家, 乃至道家,更像是水的文化,《易经》的说法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孔子的说法是“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老子的说法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与儒学相比, 老子显得更思辨、 更哲学、 更形而上、 更深邃抽象直至神秘得多。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已经够珍稀微妙的了, 说到“将欲废之, 必固兴之;将欲取之, 必固与之……”甚至被朱熹称为“老子心*毒”。而老子的“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就更令人眩晕, 读之有被做灵魂出窍大手术感。这个话显示了老子的老到与超成熟、 超级现实主义, 与孔子的纯真, 仁义道德的光明的理想主义成为对比。 幸亏老子还有一句话:“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使常人稳了稳心思与血压, 庶己暂时将灵魂按回娘胎里形成的俗人皮囊里。 基督呢,宣扬的是:“在祂(耶稣)踏上十字架的刑场前, 祂向门徒呼召:‘若有人服事我, 就当跟从我。’”“祂一再重复:‘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 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耶稣的说法中还有:“就当舍己, 跟随我背起十字架。”《圣经》里的说法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意指失去生命是另一个更真实、更高层次的生命开始。用赴死的决心, 不但承认向死而生的事实, 而且干脆建立“向死”主义的理念与决心, 力求实现独一无二的人生的意义, 悸然惊心, 力度极大。 巴金的**部长篇小说《灭亡》卷首, 赫然写着这粒麦子的赴死主义宣言。 而孔孟荀等儒家*狠的话无非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朝闻道,夕死可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士可杀不可辱”“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比起前边引用的某些说法,中庸温暾,差远了。 原因之一在于儒学的此岸性。“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语出庄子,然而同时是孔子的思路,这应该算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认知之一:即文化的世俗性、 现实性、 非彼岸性、 非简便一神崇拜性、 非教门性、非教会性、非唯一教义排他仇他性。 存而不论, 就是并不坚持现实世界的独一无二,不硬要无根据地去宣扬坚持现实世俗世界之外的彼岸、天国、 地狱、 极乐世界绝对存在, 或绝对不存在, 承认现实世界的人并不能解决另外一个世界的存不存在、伟大不伟大、 幸福不幸福以及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季路向孔子请教应如何侍奉鬼神, 孔子的回答是侍奉人还做不好呢, 怎么可能去好好侍奉鬼神呢?又问关于死后的事情,孔子的回应是:“活着的事情还不了然呢,又上哪儿去知道死后的事!” 存而不论的意思是先放在一边, 先挂起来, 无可奉告,暂缓讨论。 这就是说孔子致力于让人们活在当下, 让人们活得更好,让个人、家庭、乡里、国族、天下更讲仁德,讲文明, 行礼义, 有秩序, 既不是反宗教的无神论,更不是某种特定的却又是无法论证、 无法显示、 无法自足、 同样无法证伪与排除的教义信徒。它不提倡不绝对搞“向死”主义与排他主义, 它尽量做到合情合理,恰到好处,把握分寸,谦虚谨慎,雍容适度。 孔子的这点精神头儿, 看似普通, 细想想, 是越想越宾服! 当然,“朝闻道,夕死可矣”也表明了一种超越生命的绝对价值观, 表达了几近神学信仰的终极关怀。但是此种终极关怀依赖的不是神奇异兆、 神仙附体、半神半人、 奇迹惊世、 怪异降生的传奇故事, 而是中华古代精英们的概念推演与终极神性概念之塑造, 即中华概念神的出现。其中*重要的概念是道, 道是起源,道是归宿,道是本体、母体、原生态,道是法则、道是模式、道是正义、道是吉祥、道是人心、道是天理、道是政治、 道是教化、 道是命运、 道是阴阳、 天地人三才、 天时地利人和、 金木水火土、 相生相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行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厚德载物”。道是无所不是, 包括修齐治平,包括自然,也包括小草砖瓦屎尿。
激活儒学/中华文化新读 作者简介
王蒙,1934年生,人民艺术家,作家,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原文化部部长。代表作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我的人生哲学》《王蒙讲孔孟老庄》等。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等荣誉。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9.6¥58 -
中国馔馐谭
¥12.9¥23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20¥52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19.1¥45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9¥39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