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落红萧萧

豆瓣9.5分推荐!鲁迅赞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在生命的黄金时代却悄然凋零。以抒情明快的细腻笔触,曲折跌宕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她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命运。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5.7(4.3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落红萧萧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31083
  • 条形码:9787516831083 ; 978-7-5168-310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落红萧萧 本书特色

1.关于萧红的作品有很多,这一本更为动人!
本书以萧红(悄吟)坎坷多难的身世为艺术原型,用抒情明快的细腻笔触,曲折跌宕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她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命运。
2、用一生讲述一个传奇,萧红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
本书除了讲述萧红的传奇经历,还可以看见萧红的精神是无畏的、敢于抗争的。同时在较为深广的历史背景上,塑造了多个一代文学青年的形象,并对鲁迅等文学前辈在为人为事亦有生动的记叙,是一本读来令人感动的传记体小说。
3、认识萧红的骆宾基读过此书,是一本上佳的了解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的文学作品。
有人说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ZUI为迷人的女作家,有人说她活成了以一本小说,有人说她活成了一个传奇。《萧红小传》作者、萧红去世前陪在萧红身边的骆宾基读过此书,足见本书的成功。
4、非常难得,这是一本用传记的方式写的小说
读萧红的小说可以理解她的人生,读萧红传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她的一生。《落红萧萧》是一本用小说的方式写的传记,题材独特,情节丰富,是了解萧红的一本好书。
5、重新编订,精美设计
本书文字重新编订,增加了作者松鹰再版后记,同时本书设计精美,开本适中,纸张精良。在一众萧红生平故事中,可谓是一本好书,值得阅读。

落红萧萧 内容简介

萧红,曾被鲁迅赞为“当今中国很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在生命的黄金时代却悄然凋零,为后人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还有未完成的《马伯乐》等用血书写的近百万灼热文字。她在大起大落的生活与情感波涛之中,度过了自己三十一岁的短暂生命。
《落红萧萧》以萧红坎坷多难的身世为艺术原型,用抒情明快的细腻笔触,曲折跌宕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她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命运。同时,在较为深广的历史背景下,塑造了萧军、骆宾基、聂绀弩、端木蕻良等一代文学青年的形象,讴歌了他们冲破封建藩篱、抗日爱国、追求自由光明的无畏精神。本书对鲁迅、丁玲、茅盾等文学前辈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活动亦有生动的记叙,是一本难得的有血有肉的长篇小说。

落红萧萧 目录

一   心的呼唤

二   流水落花

三   命运的洪波

四   燕子啁啾

五   笔和剑

六   血红的广告

七   黑夜的星星

八   珠联璧合

九   逃亡

十   希望之光

十一  两颗漂泊的心

十二  啊,主将

十三  文坛新秀

十四  震撼了奴隶们的魂魄

十五  决斗

十六  摆脱不了的寂寞

十七  她漂海而去

十八  巨星陨落

十九  魂兮归来

二十  我心残缺

二十一 昨夜的明灯

二十二 要朝上飞啊

二十三 奴隶的死所

二十四 落红萧萧

呼兰河寻梦——《落红萧萧》再版代后记


展开全部

落红萧萧 节选

二十四 落红萧萧 萧红赴香港后的第三天,舒群回到重庆。因为采访地区遭到日本飞机轰炸,途中耽误了数日。
他一到报社,就看见萧红的信。他匆匆地拆开,信是用报社的稿笺写的,只有寥寥数语: 舒群:
后天,我就要去香港了,端木应邀去那里办刊物,那里的环境对我写作也许有些帮助,端木说茅盾先生也在那里……我来过两次,你都不在,不能当面向你告别了,真有说不出的遗憾!
萧红 读完这封短信,舒群知道事已不能挽回,不禁喟然长叹。
从信的内容看,萧红完全是在端木蕻良的鼓动下决定去港的,她希望有个安静的写作环境,可香港并不是蓬莱仙岛啊!而且舒群很清楚,茅盾此时正在新疆学院任教,并不在香港。萧红太轻信,也太善良了,总以孩提般天真的心灵来看待别人,她的不幸也正在这里。
萧红悄然飞港,在重庆文艺界圈子里,引起了许多猜测和议论,但更多的人是在为她担心。
过了几个月,有消息隐约传来,说萧红在香港除了写作外,几乎过着“蛰居”的生活。她正在写《呼兰河传》。这是一部酝酿了几年的长篇小说。舒群曾听她谈起过。她说这个作品在武昌就开始构思了,她在汉口码头摔倒时,躺在湿地上,望着蒙蒙的天空,就想到这个题材,如同一个走到人生旅途终点的人,突然发现了充满着阳光的童年和故乡而久久地怀念。现实的寂寥、悲凉,淡淡的乡愁,都被这回光温暖了。这是一种甜蜜而又哀伤的回忆,是一种感情的回归,就像一个流落异乡的孤儿怀念自己母亲的一样。即使走到天涯,她也永远记得她的母亲。每当晚霞染红了西天的时候,她就觉得母亲的目光布满整个天空……
舒群终于收到了萧红的来信,这时他才知道她是这样的寂寞和孤独: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永久是如此抑郁,这里的一切是多么恬静和幽美,有漫山遍野的鲜花,有婉转的鸟语,还有澎湃泛白的海潮,面对着碧澄的海水,常常令人神醉,这一切不都是我往日所梦想的佳境吗?然而呵,如今我却只感到寂寞!在这里我没有交往,因为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若可能我将在冬天回去…… 然而冬天来了,又过去了,萧红并没有回来。有关她的消息越来越少。与此相反,战争的噩讯却甚嚣尘上。不久,舒群奉命调赴延安,从此与萧红失去了联系。
一九四一年春天,内战的阴云笼罩全国。一些进步作家南下到了香港,茅盾这时也来了。他看到萧红写作很勤奋,鼓励她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四月,史沫特莱在回国途中路过香港,特地去看望了五年不见的萧红。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史沫特莱在九龙尖沙咀乐道找到萧红的住处。她推开房门时,萧红正靠在一张躺椅上,房间像鸽子笼一样窄小,空气也不流通。一缕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照在萧红的脸上,她容貌苍白、消瘦,漆黑的头发被阳光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看见这种情景,史沫特莱非常吃惊,她问:“亲爱的,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笼子里?”
萧红紧握着史沫特莱伸过来的手说:“中国作家的生活是世界上等苦闷的。”史沫特莱的来访,使她很高兴,苍白的脸上微微呈现出红光。她不能多说话,一说话就拼命地咳嗽。
史沫特莱感觉到萧红的病已处在危险边缘,深情地望着她:“你应该到医院去疗养,这里对你的身体太不利了。”
“我还好,反正已经习惯了。”萧红喘着气说。
“不行,一定得去医院。我可以先为你接洽住院费打折扣,回美国后再给你筹款。”这位五十一岁的美国进步女作家,伸出了友谊的手。萧红为史沫特莱的真诚所感动,颔首表示同意。
“这就对了。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史沫特莱灰色的眼睛闪着愉快的光芒,从提包里取出一套崭新的西服,有大衣、上装和西服裙,全是紫红色的。她知道萧红喜欢红颜色。
“真漂亮!……可我穿不出去了……”萧红的脸上掠过一抹凄凉的笑容。
“你才二十九岁,正是穿的时候呀!”史沫特莱把双手放在萧红的肩上说。
在史沫特莱的劝告下,萧红同意到玛丽医院去治疗。当时对肺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空气和营养。玛丽医院在香港郊区的山野上,可以望见大海,环境很幽静,医院还在试行一种打空气针的新疗法。史沫特莱通过在港的熟人,为萧红联系好了这个疗养的好地方。
端木蕻良住在时代批评社,不常回来。萧红给他挂了电话,说她过海去医院,打完空气针,一个小时就可以回家。
史沫特莱的友谊使她感到温暖,乘船过海时,心境很愉快。海峡的风景很美,一片碧澄,她觉得自己又像追随船尾的海鸥一样,可以飞起来了。
可是,在医院打完空气针后,她就躺倒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几年来一直折磨着她的所有病痛,都显露出来,她太虚弱了!
萧红躺在病床上,脸色白得像蜡一样,不停地咳嗽、发喘,就这样在玛丽医院住了下来。
夏天到来时,她稍稍好了些,被移到阳台上,这样可以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晚间,就在阳台的床上安寝。海上风平浪静,漆黑一片。从下面海湾外传来阵阵涛声,低沉而忧郁。萧红常常难以入睡,她睁着眼,默想着遥远的过去,童年、故乡、少女时代、东北的沃野、漫山遍野的高粱……这一切使她深深地怀念。离开东北七年,在战乱和人生的波涛中颠沛流离,如今真成了异乡的游子,漂到海角天涯!也许她永远回不去了,她真想再看一眼呵,那可爱的松花江,呼兰河……
与她同在阳台上的病友,是一位香港女工,二期肺病患者,只有她和萧红同病相怜。
“陪我吃一半苹果吧。”萧红递过半个苹果给她。
“谢谢,我不吃。”女工友好地点点头。
“你要吃一半的。我们俩在这世界上都是举目无亲……吃吧,要留下一个记忆,说是那一年,我和一个名叫萧红的人,同在玛丽医院养病,我们一块吃着苹果……”
那病友接过苹果,望着萧红笑了笑,那笑容含着怜悯和凄婉。
有一天夜里,海上风很大,萧红受了凉,病情突然加重。她咳嗽不止,要求医生给她打止咳针,但医生漫不经心地哼了一声,转身走了。护士也显得很不耐烦。这里是三等病房,一切都只能按“三等公民”对待。十年前,她在哈尔滨医院里遭到的冷遇,如今又重演了,但这时,再也没有谁拦住医生大喝一声:“……要是她死了,我会杀了你,杀了你的全家,杀了你们医院所有的人!”
她想起了萧军,他那凌乱的头发、粗犷的声音,他们相爱时的一切细节,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她默默地平躺着,思绪纷繁。
天花板是苍白的,病房的墙也是苍白的,甚至连护士的身影也显得那样苍白。同样的白色,竟然迥然各异;一种是冷漠,一种是圣洁。萧红回忆起她和萧军新婚初夜时那间难忘的小房间,雪白的墙,雪白的床单,雪白的桌布。
“我们将在这银色世界度蜜月啦!你是白雪公主,我是赤膊王子……”
这一切真像一场遥远的梦!
“这真是奇妙的结合。你身上既有艺术家的那种才气,又有艺术家所没有的那种粗犷和憨厚。”一次她望着萧军说。
“我是行伍出身,首先是个军人,其次才是艺术家。”萧军答道。
“你是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呀!”
“不,我的事业应该在战场上。”
也许他现在真的走向战场了吧?他们为了这一点争吵过多少次啊!他终于自由了,可以去干他的事业了……想到这里,萧红心里升起了一缕暖意和无限感伤。
当天夜里,她挣扎着起来,悄悄披上衣服,慢慢向楼梯口走去。
“你要干什么?”一个值班的护士发现她。
“我要离开你们这个医院,我不住了。”
“回去躺着吧,”护士对她说,“明天让你丈夫来签了字,就领你回去。”
萧红回到病房,躺在床上,觉得四周都是阴森森的墙壁,插翅难飞。明天要是端木蕻良来了,决不会让她出院的,他一定会推脱,会宽慰,劝她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夜沉沉,听着梦呓般的海涛声,她想:“如果我知道萧军在哪里,打一个电报给他,他一定会来接我的。”可是,神州茫茫,他在哪里啊?
第二天,萧红给另一位友人挂了电话,请他帮助。那友人是东北救亡协会香港分会主持人于毅夫先生,接到电话后,他立即赶到玛丽医院,经过一番交涉,替萧红办好了出院手续。
当天下午,萧红回到了九龙尖沙咀乐道住宅。她拖着虚弱的身子,走进阴暗的小屋,气喘吁吁地倒在躺椅上。端木蕻良还没有回来,她瞥见桌上摆着一个信封,好像是外国寄来的航空信,上面写着她的名字。萧红拆开信,是史沫特莱写的。她在信中告诉萧红,她将萧红的散文《手》译成英文,在斯诺夫人主编的《亚细亚》月刊上发表了,不久即把二百元港币稿酬汇上。这封从千里之外寄来的信,给萧红莫大的慰藉,她的作品已经飞过了太平洋,为美国人民所了解,她笑了。她多么盼望自己的病能好起来,再写一些东西呵,在人生的旅途上,她才度过三十个春秋。她的《呼兰河传》已经脱稿,还没有出版,她还有许多东西要写,还有那与丁玲、聂绀弩、萧军等人相约写《新红楼》的夙愿……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声毁灭了这位青年女作家的憧憬和希望。没过多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时间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飞机拼命轰炸香港,港九两岸顿时烟火弥漫,处于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这天早晨,萧红躺在床上,神情惶乱不安,不停地咳嗽着。端木蕻良在收拾箱子里的东西,像是要远行。他一面收拾一面唠叨着:“……我只带些衣服,其他都留给你。”他翻着箱子,把一些零星什物拣出来。在一堆旧书旁边,出现了一根细竹棍,二十几节,他拿在手里看看,不经心地将它扔在床上。“你不用害怕,日本人不会马上来的……我到新加坡先安排一下住宅和职业,随后你再来……”
萧红一语不发,痛苦地咳嗽着。
“……他早想离开我了……”她心里想道,“可鄙的是……他选择了我需要帮助的时候。”
萧红注视着他扔在床角的小竹棍。“那根竹棍……”她吃力地说。
端木蕻良拾起竹棍,随手扔给萧红:“噢,是你的纪念物吧?你留下好了。”他拎着一个小包,向萧红说声,“再见”,便向外走。
萧红把竹棍握在手里,她的手颤抖着,颤抖着——“叭,叭”,竹棍在她手中折断了。
端木蕻良回头看了一眼,这时,一个敦实的青年匆匆地闯了进来,差点与他撞个满怀。
“端木君,要走呀?”他瞅了一眼端木蕻良手中的小包。
“不……我……准备去托一个熟人。”端木蕻良支吾着。
“骆宾基!……”萧红认出那个青年。
“九龙十分危急,我想问问你们有什么打算?”骆宾基进屋坐了下来。端木蕻良也提着小包返回屋子。
“你怎么来香港的?”萧红声音很微弱。
“我从桂林来不久,住在时代批评社。茅盾说你病重,关照我来看看。”
“谢谢他……”萧红眼里闪着莹莹泪光。
“你先照看一下萧红,我去找找朋友商量一下去留之计。”端木蕻良对骆宾基说,然后出去了。这一次他没有拎提包。
萧红已极度虚弱。她抓住骆宾基的一只手,闭上眼睛休息,仿佛害怕一松开对方就会悄悄溜走。这使骆宾基很感慨,他崇敬她,因为她是《生死场》的作者,又是秀珂的姐姐。
“有我们在,你就放心好了!大家决不会丢下你不管呀!”他竭力地安慰着萧红。
不一会儿,响起敲门声,一位老先生神色肃然地走进来,骆宾基认出是国民党左派元老柳亚子先生。
萧红睁开眼睛,面容极为苍白。
“好些了吗?”柳亚子俯身问她。
“我……有些怕。”萧红声音微弱。
“你怕什么呢?”柳亚子安慰她,“不要怕。”
“也许……我就要死了。”
柳亚子站起来,悲愤地说:“这时候谁敢说能活下去呢!这正是发扬民族正气的时候,谁都可能死,人总是要死的,为了发扬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这时候就要把死看得很平常……”
萧红平静了些,一双因为憔悴显得过大的眼睛,透出圣洁的光泽。
这时,端木蕻良从外面回来了。待了一会儿,陪柳亚子先生走了。
“你再陪陪萧红,我一会儿就回来。”出门时他嘱托骆宾基。
萧红面色惨白,静静地躺着。骆宾基一直在旁边守护着。
到了傍晚,端木蕻良回来了。他说街上所有的车辆都已停驶,港九之间的水路也封锁了。于毅夫先生为萧红准备了一条渔船,可以在半夜时偷渡海峡。萧红病重,不能自己行走,骆宾基再次留下来,准备护送她过海。他和端木蕻良席地而坐,等候夜幕降临。遥远的海滩方向偶尔传来日军的炮火声,像雷鸣一样低沉而摄人心魄,空气中充满了异样的紧张。
午夜之后,他们开始行动了。骆宾基背着萧红下楼,端木蕻良身单力薄,只提着箱子和随身的小包。他们乘三轮车到了约定地点,登上已在那里等候的小划子。
次日凌晨,海面上寒气袭人,四周像死一般沉寂,只听见小船轻轻的划桨声,船上的人谁也不说话。小划子悄悄地偷渡过海峡。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在市中心思豪大酒店找到安身处,这时暮色已降临。骆宾基将萧红搀上五楼,安置下来,却发现端木蕻良不见了。起初,骆宾基还没有在意。不一会儿,香港《大公报》一位记者登门访问萧红,待记者走后,骆宾基到萧红床旁,问她是否要等端木蕻良回来后,他再离去。
萧红神色凄然。“他不会回来了。”她说,“我们从此分手,各走各的了。”
“这是为什么?”骆宾基大吃一惊。
“他要‘突围’,去新加坡……”
骆宾基木然地站在原地,像一尊石像,他此刻才意识到,萧红的安危完全落在自己一个人肩上了。这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但这个责任,对任何一个流亡的正直的作家,都是不容推卸的。
“可是……我必须先回九龙,把寓所里的稿子取出来。”他焦急地说。那些在桂林桐油灯下写的长篇小说稿,他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天要黑了,你怎么回得去呢?”
“我可以偷渡。”
“那……你尽管去好了。”
骆宾基正准备转身离去,忽然看见萧红背过脸去,在暗自抹泪。他一下犹豫了。
“红姐,我取出稿子,一定马上回来。”
“我不是替自己担心。”萧红转过脸,和婉地说,“我好歹已经脱了险,你想想,你真的说回来就能回来吗?这是战争呀!你听那炮声,你知道九龙现在是什么样子?也许在打巷战,你怎么能冒这个险呢?”
萧红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日本侵略军的海军陆战队很可能已在九龙登陆,英国守军只有几千人,很难守住海峡两侧,香港随时可能失守。骆宾基还想到,假如他离开了,萧红身边没有人照料,发生意外怎么办?说不定什么时候,市区就会遭到大轰炸,到时候酒店里的旅客、侍者都会一逃而空。
“好吧!我不去了。”骆宾基下了决心。
萧红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把头靠在枕头上,轻声地说:“谢谢你……艺术上讲真、善、美,在生活里也要追求真、善、美……”
她的眼睛里含蓄着一种圣洁的、希望的光辉,使骆宾基深受感动。
骆宾基终于留了下来。他问萧红以后的打算:“战争过去后,你准备去哪里?”
“到上海。”萧红希冀地说,“只要把我安排到许广平先生身边就可以不用你操心了。等我好起来,我一定要试探一下人生的海底。等抗战胜利后,我还要遍访红军到过的革命根据地。”
他们谈了许多,像亲姐弟一样亲切融洽。骆宾基谈起与秀珂一同参军的经过,他们到新四军后分了手,秀珂分在军宣传部,在战场上非常勇敢。萧红听后感到莫大欣慰。
“看见你,我就等于看见了珂弟。”
骆宾基又问起端木蕻良为什么撒手而去。
“他吗?”萧红愤然地说,“我们不能共患难。”
她说完,又喃喃自语道:“我为什么要向别人诉苦呢?有伤就自己用手掩盖起来,一个人不能生活得太惨了,要生活得美……”
在骆宾基听来,这话是发自萧红心灵深处的痛苦呻吟,他年轻的心战栗了。
“为什么你要和萧军分离呢?你们是从哈尔滨一同流亡关内的患难夫妻呀!”骆宾基问。
萧红的心事被触动了。“他是一个好人……但是他太恃强了!”萧红的眼神好像在追溯遥远的记忆,喃喃地说,“我不愿做家庭的附属……”
萧红滔滔不绝地谈起往事。在这患难之际,她把骆宾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知己、弟弟,当作了生死之交。她向他倾述了自己的身世,少女时代的初恋,与萧军的邂逅、相爱,萧军的豪爽和自傲,他们的冲突,她的出走,后的分手,以及她默默的遥远的怀念……这时,骆宾基才发现她对萧军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而真挚,她的全部叙述和表情里,都蕴含着这样一句始终没有说出来的话:“他是真正爱我的……”
一周之后,思豪大酒店遭到日军炮击,炮弹从九龙隔海打来。顿时大楼里秩序大乱,骆宾基慌忙托起萧红到地下室躲避。第二天,旅客开始向南山一带疏散。
南山的山腰有一幢幽静的别墅,原是避暑用的,这时成了避难的场所。从思豪大酒店逃出来的寓客,都挤进了这里,也有从别的酒店转移来的人。骆宾基背着萧红走进别墅时,就像踏进了一条海轮的三等统舱,逃难者们席地而卧,把铺着花砖的大厅挤得满满的,有说广东话的商人、衣冠楚楚的富翁、外籍绅士,也有涂口红的仕女。骆宾基搀扶着虚弱的萧红,在大厅的角落找到一块空隙,当作栖身之地。一位微胖的中年男子看见骆宾基扶着病人,慷慨地递过一条羊毛毯来。那人穿着中式长袍,态度高雅,留着胡须,萧红认出是蓄胡明志、久未登台的梅兰芳先生,于是点头一笑,以示谢意。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在这种战乱的非常时刻,一切礼仪都从简了。 ……

落红萧萧 作者简介

刘慧心,河北保定人。早年为工人,后历任《甘肃日报》记者、编辑,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为鲁迅文学院学院。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落红萧萧》,散文集《文坛人物剪影》,电影文学剧本《萧红》等。 松鹰,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家一级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社会派推理小说领军人物。著有《落红萧萧》《杏的复仇》《白色迷雾》《空瓶子密码》等四十余部作品。其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其中《杏的复仇》英文版曾荣登2016年美国《图书馆杂志》推理小说榜。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

    阅读《阿Q正传》的过程中,才了解到萧红是鲁迅的学生。萧红是民国时期顶尖的才女。可惜香消玉殒,她的年纪永远停留在三十二岁。尽管她的作品不多,但却是经典著作。

    2024/11/8 18:20:03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本来以为是传记,原来是以萧红为原型的小说

    2023/6/29 11:58:0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