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作者:赵红勋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0(7.5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版权信息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内容简介

在移动互联技术日渐的当代社会语境下,媒介以一种靠前的迅猛态势嵌入日常生活的阐释机理与表征机构,并在超越“中介化”的工具性意义中形塑了“媒介化”的知识图式。本书立足于移动互联这一当代社会语境,致力于探讨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表征、生成动因及其运行逻辑,以期在青年研究与媒介研究之间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有效缝合单一学科下的“碎片化的断裂”。本书介绍了当代青年媒介化交往的集中类型,分析了媒介化交往的动因、运行逻辑,以及媒介化交往的利弊,并就如何化解媒介化交往的风险进行了论述,阐明当代青年应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完成历史使命。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青年的媒介使用/交往研究
2.媒介化研究
三、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2.应用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媒介化交往:关键概念的厘定
六、本书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青年在线学习的社交表现
一、青年社会交往的多元呈现
二、环境适应与社交渴望:青年在线学习的心理机制
三、微信群、直播与弹幕:学习社交化的建构过程
四、认知的深化:学习社交化的意义审视
五、小结

第三章 青年匿名社交的自我呈现
一、自我呈现的学术爬梳
二、匿名社交:自我呈现的展演空间
三、情感与社交:自我呈现的双重动机
四、表演、展示与幻想:匿名社交的表征机制
五、关系延伸与游戏性沉醉:自我呈现对青年的影响
六、小结

第四章 青年游戏实践的社会交往
一、青年游戏与社会交往:现状的考察
二、自我交往:角色认知的想象性互动
三、人际交往:关系的连接与凝聚
四、群体交往:仪式与社群的重新结构化
五、情绪满足:青年游戏交往的动机需求
六、文化认知与实践再造:游戏交往对青年的影响
七、小结

第五章 青年粉丝的在线社交
一、仪式、互动与再生产:在线社交的诠释性表征
1.粉丝的仪式化崇拜
2.粉丝与偶像的互动
3.粉丝对文本的再生产
二、记忆、情感与关系拓展:在线社交的内在诉求
1.集体记忆:乡村的守望与重塑
2.情感慰藉:陪伴与心理依赖
3.关系拓展:交往主题的意义升级
三、小结
……

第六章 青年媒介化交往的生成动因
第七章 青年媒介化交往的运行逻辑
第八章 青年群体媒介化交往的信仰风险
第九章 青年媒介化交往的后果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节选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随着移动社交技术对乡村日常生活的不断嵌入,美食类短视频凭借其低准入门槛、生活化叙事以及贴近性情境日益成为展陈乡村生活的普遍景观,由此造就了“李子柒”“陕北霞姐”“农村会姐”等一批知名博主,也培养了大量的青年粉丝群体。在青年粉丝群体“介入”短视频的叙事实践中,诠释着在线社交的诸多表征。在移动技术与社交情境的双重嵌入下,乡村这个一度被遗忘的“孤岛”,借助于短视频“影像奇观”的叙事逻辑,日渐成为社会大众的重要聚焦点。在乡村短视频的话语阐释中,蕴藉着物质性满足、日常化体验以及文化性意义的美食类短视频备受社会大众的青睐。作为一种新型化的影像文本,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不仅诠释着“创作者”的美食故事,而且为“受众”的阅读情境提供了在线社交的可能,青年群体更是被卷入其中,并积极地参与“农村会姐”“陕北霞姐”等乡村美食短视频博主的文本创作,建构着“粉丝”的诸多特征,借由“粉丝”的行动实践勾勒了在线社交的知识图谱。  “青年粉丝”是指粉丝群体中较为年轻的一代,他们有激情和活力,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相较于其他粉丝而言,他们在网络社交上表现得更加活跃。那么,青年粉丝在线社交究竟是如何表现?其动机与意义又是如何体现?基于此,《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试以乡村美食短视频达人——“农村会姐”的青年粉丝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农村会姐”是一名来自河南濮阳的普通农村妇女,2018年因其在快手平台上传自己做饭的视频,迅速赢得了众多粉丝,如今其粉丝已经达到1400多万。在四年的时间里,“农村会姐”每天坚持更新,从未间断,内容主要是以家常菜为主,偶尔穿插网红食物,通过教授的模式让粉丝感受做饭带来的乐趣。笔者通过结合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尝试在整体意义上考察在线社交中青年粉丝们理解文化体验所蕴含的逻辑,从而揭示在这种特定逻辑背后青年粉丝群体的行为动机和在线社交的意义所在,既为现代短视频中青年粉丝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又丰富了青年粉丝社交研究的生动实践,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乡村美食短视频研究与青年粉丝社交研究之不足。  “短视频是在时代需求和技术进步观照下呈现出来的,这种新型行业模式的出现,使乡村美食受到更多青年粉丝的喜爱,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乡村美食类短视频领域的机构化运作也日趋明显,随之而来的侵权问题和同质化问题也慢慢地展现出来;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无论短视频怎样发展,内容才是主要的,无论形式如何更迭,优秀的原创内容一直都是自媒体获得传播和影响力的基石。”与此同时,“互联网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将乡村拉近至人们的视野,并且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美食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近两年美食类短视频才开始广泛被关注”。同时基于网络较高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人们的社交开始慢慢地向网络虚拟空间迁移。“被大众媒介滋养出来的青年粉丝在社交平台中的态度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各项话题的设定,并且以极其强大的移情心理对社交平台话题产生溢散效果。”  在线社交,是人们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而创立的一种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社交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领域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具体来说,“在线社交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社会网络,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网络中的网络节点以及节点间关系构成在线社交网络的结构”。“当今社会网络开始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在以兴趣为结合点的在线社交网络中,许多的网友分享自己的见解、观点,进行一定的沟通,并且成为某些视频的、博主的铁杆青年粉丝。基于共同的爱好,这些青年粉丝进行在线社交活动,并且形成一定的青年粉丝群体,同时也发现了青年粉丝是在线社交中的巨大力量。”“那么青年粉丝在视频平台中是怎样进行互动交流的,近几年来,在线社交平台对个人的学习生活、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重要影响,知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拓宽了网民汲取知识、了解新闻动态的渠道。但是,在线社交网络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虚假信息也在网络上肆无忌惮的横行,谣言、网络推手和一些诈骗活动频繁出现,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互联网环境。”  ……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红勋,男,河南濮阳人,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青年编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视听传播、媒介文化与青年文化等研究。在《中国青年研究》《中国电视》《新闻界》《编辑之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主持“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微信与媒介生态环境建构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撰著《媒体奇观视域下的中国电视娱乐文化转型研究》《微信与媒介生态环境》等学术著作2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