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作者:李玉芝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4.3(7.5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91436
  • 条形码:9787520391436 ; 978-7-5203-914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本书特色

该书以休闲美学为理论视野,以明中晚期休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的研究。该书重点选取了休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园林、清玩等三个部分,从具体的文化实践的发展上透视明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的总体特征。该书集中阐发了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发展及其审美意识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休闲审美意识影响下呈现的文化景象进行了反思。该书以史为鉴,对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审美意识发展的辩证认识,将有利于我们对今天的休闲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反思。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内容简介

明代中晚期是整个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发展目前的重要转变期。作为明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生的变化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变化密切相关。明代中晚期特殊的“两京格局”、集权统治及其后期逐渐失去控制是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展流变的重要原因。经济上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为休闲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及其后学的发展,推动异端思潮的兴起,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提出挑战。明代中晚期继承和发展了宋代文化,并且在平民化道路上走得更远。概括来说,其表现在审美意识的深化、审美对象多元化、审美诉求的雅俗兼容等方面。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的流变,一方面是当时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美学上的影响和意义。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本书的核心观点、结构框架和拟要探讨的
主要问题

**章 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的背景分析
**节 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的政治背景分析
一 两京格局
二 秩序危机
第二节 经济背景
一 发达的商品经济
二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三 文化市场以及印刷文化的发达
第三节 思想文化土壤
一 禅悦士风
二 异端思潮
三 价值流变
四 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第二章 明代中晚期休闲审美思想的总体特征
**节 审美意识的深化发展
一 儒道释综合
二 本体认同
三 闭门求闲一退守私人领域
四 审美对象的多元化
第二节 趋俗尊情
一 商业化和世俗化
二 感官化和享乐主义
三 主情尚趣
第三节 休闲文化在审美风格上的变迁
一 出雅入俗
二 标韵识趣
三 内敛化和女性化
第四节 传承与新变
一 休闲审美意识之先声
二 明代中晚期休闲审美意识之传承
三 明代中晚期休闲审美意识之新变
……

第三章 明代中晚期艺术文化及其休闲审美意识
第四章 明代中晚期园林文化及其休闲审美意识
第五章 明代中晚期清赏文化及其休闲审美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节选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一 自下而上的戏曲复兴  明建国之初,为禁元代奢靡之习,太祖针对士大夫和民间采取了近乎严酷的禁戏政策:“洪武六年二月壬午,诏礼部申禁教坊司及天下乐人,毋得以古圣贤帝王、忠臣义士为优戏,违者罪之。先是,胡元之俗,往往以先圣贤衣冠为伶人笑侮之饰,以侑燕乐,甚为渎慢,故命禁之。”因此明代初期戏曲创作一度进入沉寂状态。何良俊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士大夫耻留心辞曲”。明代初期的代表作家,虽然可以列出陈沂、陈铎、王九思、康海等诸人,但是稍有知名度的康王二人真正开始写作是在正德年间。以朱权、朱有墩为代表的宫廷作家,所作多为应景的节义、庆贺和神仙剧,对后世影响不大。弘治、正德开始,戏曲艺术开始复兴之路。其首先得益于戏曲的草根性质,明代中晚期戏曲复兴道路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传播之路。明代中晚期城市经济的发达,促成明代中晚期市民文化的繁荣,戏曲是其中重要一环。正是因为戏曲在民间文化里的强大力量,尽管统治者采取了严格的禁戏政策,但是帝国的统治显然难以深入更为底层的村落市井,即使是在明前期,流传于民间的戏曲文本迄今为止发现的就有上百种。  其次,文人之好是戏曲复兴的重要原因。朝廷虽有禁戏政策,但所禁对象限制在朝廷命官。谢肇淛有说“至宣德初始有禁,而缙绅家居者不论”,而且随着世风演变,朝廷对于观戏以及戏曲表演的管制多是变为一纸空文。观戏度曲在明代中叶以后成为文人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不少家有余财的文人士大夫家中都养有家乐。元代戏曲家大多是沦落市井的下层文人,明代则不同,其涉及文人群体的各个层次。**类是仕途不顺的致仕文人。康海状元出身,王九思以文才人翰林,都因为刘瑾案被免,闲居家中。王衡出身首辅之家,仕途不顺,抑郁终身。汤显祖少年成名,却在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后虽多次出仕,都是沉沦下僚,*终自退隐居。李开先因为抨击内阁而被削职,在四十岁的盛年时期即闲居家乡。第二类是仕途亨达者。比如陈铎世袭济州卫指挥,丘溶是景泰间进士,曾官至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第三类是布衣文人。其中有家资殷实者,比如徐霖、梅鼎祚和张岱,也有营生艰难、疲于生计的清客山人,如梁辰鱼和徐渭等。  戏曲成为当时致仕文人和未入仕途的普通文人闲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明代中晚期戏曲的复兴和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是提升了戏曲艺术的地位。康海、王九思两人在被罢免官职后闲居在家,潜心研究北曲,在曲中寄托幽居之郁志,将诗言志的功能移植到曲艺上,这直接提升了戏曲艺术的精神品格。其次,戏曲艺术成为文人怡情养性的重要载体。《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好事家”条有指出:“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可见对富裕文人来说,置办家乐和“治园亭”、鉴赏“古玩”等同为人生之乐事。以张岱为例,据《陶庵梦忆》卷四《张氏声伎》记载,张家先后办过六个家班,“可餐班、武陵班、梯仙班、吴郡班、苏小小班、茂苑班”。梅鼎祚终身不仕,以编书作曲为乐。生于富贵之家的梅鼎祚,显然把娱乐功能赋予了戏曲。戏曲的写作和表演作为文人怡情乐性的重要手段,文人的创作极大提升了戏曲文学的文学性,使得其风格逐渐倾向雅致,汤显祖“临川四梦”代表文人传奇发展的高峰。  ……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作者简介

  李玉芝,湖北荆州人,文艺美学博士,现就职于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华美学学会会员。1997年就读于湖北大学汉语言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湖北大学文学院,从事文艺学与美学方向研究,200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至四川轻化工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文艺学与美学研究。2012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艺美学博士学位。参加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研究,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参与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