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作者:杨宗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B5 页数: 28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0.6(7.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8803
  • 条形码:9787030698803 ; 978-7-03-06988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教育信息化科研人员本书对于教育界等深刻领会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向3.0时代迈进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内容简介

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我国数字时代的结构性变革力量。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是信息化时代推动教育变革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力量,是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本书对教育新基建的内涵、定位及重点建设方向进行了系统阐释,着重解读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即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新型基础设施,同时提供了一系列典型案例。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目录

目录CONTENTS
序一/i
序二/iii
前言/V
新基建与教育高质量发展/1
第1节 新基建:教育视野中的内涵与特征/2
第2节 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教育新基建的价值诠释/8
第3节 教育新基建的方法论:战略规划与变革管理/16
国内外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概况/21
第1节 国际发展情况/22
第2节 国内现状/32
构建“新网络”:实现教育信息网络提速增智/43
第1节 建设教育专网/45
第2节 升级校园网络/53
构建“新平台”:提升“互联网+教育”平台服务能力/65
第1节 构建新型数据中心/68
第2节 促进教育数据应用/84
第3节 推动平台开放协同/95
第4节 升级网络学习空间/102
普及“新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供给模式改革/111
第1节 开发新型资源和工具/112
第2节 优化资源供给服务/133
第3节 提高资源监管效率/144
普及“新校园”:打造更加智能化的新型学校环境/151
第1节 完善智慧教学设施/152
第2节 建设智慧科研设施/171
第3节 部署智慧公共设施/182
实现“新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创新/189
第1节 普及教学应用/190
第2节 创新评价应用/212
第3节 拓展研训应用/227
第4节 深化管理应用/234
实现“新安全”: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控能力/239
第1节 增强感知能力/240
第2节 保障绿色上网/248
第3节 推动可信应用/249
第4节 健全应用监管/253
完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255
第1节 加强统筹协调/256
第2节 健全标准规范/258
第3节 提升支撑能力/260
第4节 完善经费管理/261
第5节 强化监督评价/262
未来展望: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265
展开全部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节选

第1章 新基建与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与“底座”,基础设施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大影响。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变革与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1节 新基建:教育视野中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基建的内涵与功用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社会、单位与家庭开展生产经营和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其他主体设施正常运转的底座与基石,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保障,主要为社会生产部门和人类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和条件支持,对国家和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能源、交通、科技、环保、园艺、文体等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信、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物质性基础设施”(physical infrastructure),还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 “传统的基础设施——‘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工程等)是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在全球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考验严峻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和新能源等为核心的新基建大幕正徐徐拉开。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和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相比于过去以公路、电网、交通为主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作为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基石”与“底座”,布局合理、密度适宜、运行高效、传输流畅的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稳固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基建的复杂程度更高,功能更为完备,项目内容更为新颖,属性更加多样,“对加强产业协同,引导创新集聚,‘引爆’以数字经济、纳米技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不仅对应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也对应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推动相应的新经济部门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使更多的国民获得普遍化的新经济红利,进而为提高经济发展的强度和韧性提供了新机遇”。 二、教育新基建的内涵与功用 教育新基建,即面向教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对教育新基建的内涵与功用进行理解。 (一)狭义的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基座” 狭义的教育新基建是技术本位的教育新基建,是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基座”。它主要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为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六个“新”: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网络)、新平台体系基础设施(新平台)、新数字资源基础设施(新资源)、新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新校园)、新创新应用基础设施(新应用)和新可信安全基础设施(新安全)(图1-1)。 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属于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石”。其中,新网络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新平台是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舞台,新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共同构建教育新基建的数字底座。 新资源、新校园属于融合基础设施,是在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实际,孕育出具有行业特色的基础设施。其中,新资源是偏软的,对应知识生产和管理;新校园是偏硬的,对应环境设施配套。 新应用是基于新资源、新校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基础设施。从教学、评价、研训、管理等四大场景进行布局,探索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路径。 六个“新”整合在一起,构成了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基座。它们将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全面赋能,为学习者提供多元互动、个性定制和精准推送的教育供给服务。教育新基建以强大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为教育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将把已经兴起的教育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推进到更加深入的层面,把教育从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 图1-1 狭义的教育新基建 (二)广义的教育新基建:教育系统整体运转的支撑体系 广义的教育新基建是教育本位的教育新基建,是教育系统整体运转的支撑体系。它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构建新的教育支撑体系,包括双空间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能力体系、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评价体系、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新型教育生态的保障体系等。这种对教育新基建的广义理解,超越了单纯的技术环境,从整个教育大系统生态的构建与发展这一更为宏阔的层面勾勒了教育新基建的基本架构。在这一基本架构中,既包括有形的设施、资源建设,也包括无形的能力、机制建设,旨在创造教育的新环境、新内容、新方法与新文化。广义的教育新基建(图1-2)的作用是系统性、溢出性的,特别是对于教育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新基建的四大特征 教育新基建既具有新基建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教育的鲜明特色。总体来说,教育新基建具有虚实融合、数据驱动、跨界协同和双向赋能的特点。 (一)虚实融合 传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物理空间的实体建设为主,重在强调校园物理环境的改造,如教室(灯光、黑板、课桌椅、音体美卫器材等)、实验室(实验台柜、实验仪器、药品等)、校舍(洗漱设施、消防设施等)、食堂(备餐间设施、洗手消毒设施、通风排烟设施等)、图书馆(书架、图书等)的建设与改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既有物理空间的基础硬件建设,如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视听、交互式白板等智慧教室设备,高清录播一体机、图像跟踪一体机等录播室/远程教室设备,智能手机、Pad、移动PC等智能教学终端;又有数字空间的基础软件建设,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教育大数据中心以及智能助教、智能学伴、数字资源等教学辅助工具、软件等。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施的连接越来越紧密。 图1-2 广义的教育新基建 (二)数据驱动 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也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首先是5G,其次是数据。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教育新基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让教育新基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也让其在应用层面上展现出鲜明的数据驱动的特征。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治理都具有重要作用,已

教育新基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力量 作者简介

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主任。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入选首批“新世纪干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主持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于2018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