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三国三十案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4143065
- 条形码:9787224143065 ; 978-7-224-1430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三国三十案 本书特色
《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刘勃作序推荐 三十个案件解构三国,30个关于三国的合理脑洞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细致案情讲述,烧脑逻辑推理 谁是真凶?谁在说谎?谁是幕后隐秘的操盘手? 英雄、枭雄,肱骨大臣、簪缨世家…… 他们都是局中人
三国三十案 内容简介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三国也不例外,有正大光明出师有名的讨伐行动,也有躲在阴暗角落使用诡计的谋杀行动。三国中各种各样的刺杀行动也就应运而生,尽管有些成功有些失败,但这些阴谋却让三国蒙上了一层更神秘的色彩。 本书另辟蹊径,将三国争霸中的有名历史事件以三十个案件呈现出来。曹操、袁绍、吕布、孙策、何进、关羽等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皆涉案其中。本书以刑案的来龙去脉入手,勾连出隐于案件背后的权力倾轧与政局争斗,并从全新的角度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貌,相信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次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三国三十案 目录
**案 曹操刺杀张让案 (180年左右) 001
第二案 何进遇刺案 (189年) 018
第三案 吕布刺杀丁原案 (189年) 032
第四案 曹操屠杀吕伯奢家人案 (189年) 044
第五案 韩馥自杀案 (191年) 057
第六案 王允、吕布刺杀董卓案 (192年) 073
第七、八案 王允杀蔡邕、曹操杀边让等名士案 (192—193年) 081
第九案 曹操全家遇害案 (193年或194年) 090
第十案 兖州官员叛曹操降吕布案 (194年) 100
第十一案 袁术称帝案 (197年) 113
第十二案 刘表祭天案 (197年) 117
第十三案 祢衡击鼓骂曹案 (197年) 122
第十四案 袁绍杀 义案 (198年或199年) 128
第十五案 曹操杀吕布案 (199年) 138
第十六案 孙策遇刺案 (200年) 145
第十七案 张仲景起兵反刘表案 (199—200年) 158
第十八案 袁绍军将领在官渡集体降曹案 (200年) 168
第十九案 袁绍杀田丰案 (200年) 186
第二十案 曹操杀华佗案 (208年) 197
第二十一案 曹操杀孔融案 (208年) 205
第二十二案 曹操杀神童周不疑案 (208年) 211
第二十三案 诸葛亮亲友集体降曹案
第二十四案 张昭劝孙权降曹案 (208年) 227
第二十五案 曹操杀马腾案 (212年) 240
第二十六案 荀 自杀案 (212年)
第二十七案 曹丕杀甄妃案 (221年) 254
第二十八案 曹丕杀曹彰案 (223年) 271
第二十九案 孙权废太子案 (250年) 277
第三十案 孙峻刺杀诸葛恪案 (253年)
三国三十案 节选
很大程度上拜《三国演义》所赐,三国时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中*被关注的一段。当然,书读得稍微多一点,往往就会掉过头来强调:《三国演义》所讲述的,远非真实的历史。把《三国志》拿过来,和《三国演义》进行比较,指出哪些地方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不论写书还是讲课说段子,都很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于是引出一个问题:看了《三国志》,就能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吗?《三国志》是很不容易读的一部书,倒不是说读通文言文有多难,而是陈寿的写法,实在有点刻意制造阅读障碍。 在三国归晋的现实环境下,陈寿写历史书,必须以曹操为正统,“帝魏寇蜀”,但陈寿本是蜀人,对故国蜀汉有很深的感情,于是这部书公开摆出来的立场,和内在的情感立场,就有巨大的矛盾。 更为难的是,一味美化曹魏也不行。晋是继承魏的,所以曹魏的正统地位不容挑战;但如果曹魏不够坏,晋取代魏的合法性就有所欠缺,所以曹魏也必须要有重大污点。而且这次易代并没有杀人如麻的大换血,所以曹魏时代的大臣,很多在晋朝仍然是大臣,哪些隐私可以揭发,哪些污点仍需要掩盖,哪些脏水应该大泼特泼,哪些地方却反而要洗地……凡此种种,都是重大的技术难题。 写一部符合晋朝需要的三国历史,固然是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却是一件干好没多少好处,而稍不留神就可能得罪哪家权贵,轻则从此仕途无望,重则误了卿卿性命的事。 当时中原绝不缺才学之士,但这个重任却交到了陈寿一个蜀人手里,可能也和这个烫手山芋没人愿意接有关。而陈寿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时夏侯湛也在重写《魏书》,看了陈寿的作品,就觉得不用再写了,把自己的稿子毁了。张华对陈寿更是大加赞赏,说:“当以《晋书》相付耳。”意思是以后修本朝史的重任,也可以交给你了。 范晔评价司马迁和班固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比较下来,陈寿的特点大概是“其文约而事微”,文字特别简洁,叙事非常微妙:很多话看起来是一个意思,其实是另外一个意思;很多事看来好像没说,但该说的他其实都说了。从这个角度看,陈寿真正吃透了“一字定褒贬”的“春秋笔法”。 所以,一旦时过境迁,不理解陈寿修史时的这层难处,把《三国志》拿来当故事书看,就很容易觉得没什么意思。晚清的学者李慈铭就说,三国时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论精彩程度,不在楚汉相争时之下。可是《史记》写得“声色百倍”,《三国志》就淡而无味。甚至于同样的事,如果《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写过,就比陈寿写得好看得多。这段话,很真实地呈现出一个想看故事的人的失落感。 《三国志》零散到什么地步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赤壁之战后的东吴攻取江陵之战,《三国志·曹仁传》是这样写的:周瑜率领数万大军攻打江陵,被曹仁率领三百勇士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后曹仁的部下赞叹:“将军真天人也!”曹操知道了这事,也越发认为曹仁雄壮,转封他为安平亭侯。 如果只看这段记录,还以为江陵之战曹魏方面赢了。要结合东吴方面人物的传记,才能发现周瑜尽管打得很艰苦,但毕竟是把江陵拿下了的。所以,读《三国志》要是不端出研究者的态度,就当故事书今天翻几页明天翻几页,极可能会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发生重大偏差。反而是看《三国演义》的读者,在这种大关节上,倒不会出错。 当然,读《三国志》还离不开裴松之的注。裴注的好处,是征引广博,让我们了解到,《三国志》里简简单单一句话,背后包含着这么多的细节,或者很多事原来有那么多各不相同彼此冲突的说法。 当然,有了裴注,也就意味着阅读《三国志》的感受除零散之外,又更增芜杂。总之,这不是一部适合用休闲的状态来阅读的书。于是,罗三洋兄的这部《三国三十案》的可贵之处,也就显现出来了。 邓广铭先生有个著名的说法,学习中国古代史,要有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怎样运用这四把钥匙,三洋兄特别精熟。人是生活在特定时空里的,所以弄清楚时间先后和地理方位就特别重要;传统中国是官本位的社会,很多时候你该怎么做,不是由你的智商和性格决定的,而是由你在官场中的位子决定的。年代为横轴,地理为纵轴,职官为立轴,这就建立起一个三维的坐标系。 而史料中那些零碎芜杂的记录,就成了这个坐标系中一个个的点。在这些点之间贯通勾连,于是,一种不但不同于《三国演义》,也不同于《三国志》的表面文章的历史叙事,也就慢慢呈现出它的轮廓。 用破案的方式来实现这个过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由于史料数量太过有限,三洋兄对有些事情的解释,未见得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至少也是合理而有趣的答案之一。 三洋兄的学识渊综广博,我素来佩服,他对三国史的熟稔,更不是我能望其项背的。他嘱我作序,我实在是既荣幸又惶恐。只能强调一句,他的著作,扫去了我读三国史时感受到的重重迷雾,我写下这些文字,聊表一下感激之情。 刘 勃 方正细黑一_GBK" >第二十八案 曹丕杀曹彰案 (223年) 271 第二十九案 孙权废太子案 (250年) 277 第三十案 孙峻刺杀诸葛恪案 (253年)
三国三十案 作者简介
罗三洋,1979年生人,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出版有《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梦断三国》《柔然帝国传奇》《罗马的黑人皇帝》《袁本初密码》《古代丝绸之路的绝唱:广东十三行》。译有《哥特史》。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安史之乱
¥25.8¥68 -
三国史话
¥15.4¥42 -
帝国失格:明清易代十六人
¥17.7¥59 -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梅毅说中华英雄史-02
¥30¥79 -
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
¥15.3¥35 -
三国史话
¥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