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970643
- 条形码:9787563970643 ; 978-7-5639-706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论述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演变,分析它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社会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是怎样发展的,并试图揭示其发展的规律。近代以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农村经济也在向现代转型。这个过程反映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曲折艰辛,对于认知近代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撰写,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选择若干反映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变迁的重要课题进行探索,能够向纵深前进一步,从而将这些专题串联起来,以窥探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新陈代谢。近些年来,针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研究,总体上有“衰落论”“增长论”及“过密型增长”等几种结论。笔者希望此书能够对已有论断有所回应,读者应该能有所判断。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史研究已经广及各个方面,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而这些研究正是我们今后交流和论证的基础。以往的论点,究竟孰是孰非,仍取决于大量具体的实证研究。仔细审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深度探讨,尤其是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环节,大有深入分析之必要。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注意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水利、牲畜、农业技术等因素扮演的角色,也论述了农村手工业的发展变迁与金融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后,则分析近代中国农村市场的演变和发展。 希望《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内容能够对既往研究有所补充,以推动这个研究领域更进一步。当然,重大历史问题往往需要长期的研究,不是一两代人就能解决的,每一代人都有可能有所突破,而更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增砖添瓦。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 目录
**节 人口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耕地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概况
第二章 中国近代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分衫
**节 中国近代农村地理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村人文环境分析
第三节 思想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交通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水对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节 水利技术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水利技术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水利技术
第四节 当代农村地区的水利技术
第四章 牲畜对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 节选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 种植技术的研究与传播 一、甘肃地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和传播 甘肃省在清末新政时期开始推广农业种植技术,设立了农工商矿总局,开辟出了试验场并召集学生前来学习。试验场的成立为农业生产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等农业学堂,研究土壤、作物、肥料以及园艺技术等。在此基础上,甘肃省又成立了农务科,主要负责农田水利、农场试验以及森林、牲畜等农业活动。1906年在兰州成立了农业试验场,1908年成立了农务总会,积极开展振兴实业的活动。 北洋政府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推广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春小麦、玉米、大都、落花生、烟草以及其他园艺类作物等,并在农作物品种、栽培、肥料以及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上进行了有关试验。1918年在西宁大通县成立了农事试验场。 到了民国时期,张掖成立了农会,有农业之学识经验及有耕地、牧场、原野等土地者,皆为会员。市乡也成立了年会组织。1920年,民乐县在县城西南开办农事试验场,地约10亩,购买美国柳子、阳木小麦、奉天梁反、四川烟草等。渭源县也纷纷成立了农事试验场,在试验场中种植棉花、果树等作物。但是该试验场的成立,在收成上并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省建立了**农事试验场,对品种进行观察、开展肥料试验、进行播种期试验是**农事试验场主要的工作内容,并附带家禽研制试验。1929年**农事试验场引进了鸡爪棉和三原棉,均有所收获。1936年在甘肃的各县开始种植烟草、棉花等作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抗战时期,甘肃省开始改良农业种植技术,该时期是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的关键时期,各个县纷纷成立了农业推广所、农事试验场,并形成了以省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改良系统。1938年甘肃省将牧场、农场、苗圃等并购在一起,建立了甘肃省农业改进所,让农户按照参股的方式加入,取到了不小的成果。1942年甘肃省就西北水土保持工作展开了深入研究,成立了中央农林试验所,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区,并积极开展苗木、牧草试验等农业活动。 二、甘肃地区种植作物的推广 小麦是甘肃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比较靠前的。1942年,甘肃省粮食增产督导团制定了《四十一年度推广检定小麦品种暂行办法》。一方面在张掖、靖远两县继续进行小麦优良品种检定,另一方面对1941年检定的28个小麦品种进行复查,检查其分布面积、品种特性、亩产量、成熟期、病害种类及抗旱能力。在划定的县份,检定人员按照检定办法,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如泾川县农业推广所首先选定检定范围和麦田,按照公布的检定办法,进行询问和田间调查,对全县早熟、中熟、晚熟的12个小麦品种的特征、优缺点、分布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记录。 之后为了将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甘肃省又成立了粮食增产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积极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并研究可以增产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比较试验,选择产量比较好的小麦,在农户中推广种植。在甘肃省粮食增产委员会的带领下,皋兰等县纷纷开始选择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并将高品质的小麦品种逐渐推广开来。选择的小麦品种除了具备产量高的优点,还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如金陵大学西北农事试验场开展了泾阳302小麦实验,发现该品种小麦的优点是:抗倒伏能力强,秸秆坚硬;成熟期较早,粮食产量较高;小麦抗严严寒的能力较强,并且还能抵抗霜冻;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小麦成熟后颗粒圆满,有较高的出粉率,在市场上深受人们的欢迎。 三、宁夏地区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和传播 1929年3月宁夏成立了**农事试验场,该试验场占地共有20亩,并具备温室,可以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和多种农作物培育试验。1930年宁夏地区又成立农业推广所,农业推广所的主要作用是对水利工程进行整顿,改进畜牧养殖业,并鼓励农户发展手工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推广任务。宁夏地区农业推广所在*初成立的时候,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农业推广所的成立并没有为农户带来经济上的可观效益,因为政策因素的影响,农业推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比如宁夏地区1933年开始组建的县级农场,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明显。针对该地区农业推广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做出整改。1935年冬季,将省级农场加以整理扩充,在距离城镇地方购买数百亩土地,设立农事试验场。经过建设厅的努力,1936年除了盐池、豫旺、磴口三县外,其他七县均成立农事试验场,“各场圃皆选聘专门技术人员,从事研究试验,为民作导”。在经费方面,各县农场经费从1936年1月起“由财政厅统收统支”,以保证试验取得成效。宁夏地区在1937年开始积极推广新品种的种植,比如该地区开始种植棉花,在种植技术改良基础之下,该地区的棉花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亩产超过20斤。 ……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 作者简介
李东明,江苏沭阳人。工商管理硕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出版作品: 《江苏民俗文化及其审美研究》 《中国民宿与乡土文化》 《中国民宿经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