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国学经典藏书:西厢记 窦娥冤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285536
- 条形码:9787569285536 ; 978-7-5692-8553-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学经典藏书:西厢记 窦娥冤 本书特色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本书收录了这两篇作品。
国学经典藏书:西厢记 窦娥冤 内容简介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本书收录了这两篇作品。
国学经典藏书:西厢记 窦娥冤 目录
前言
西厢记五剧**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折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窦娥冤
前言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国学经典藏书:西厢记 窦娥冤 节选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以下简称《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的精品之作,影响甚广。其作者王实甫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剧作家。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坊间有四种比较集中的观点,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王实甫作、关作王续、关汉卿作、王作关续。“王实甫作”这一观点的支持依据是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贾仲明《续录鬼簿》等重要文献的记载,且《西厢记》的写作风格与王实甫的其他作品相近。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定兴(今定兴县),作品除了杂剧《西厢记》外,尚有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二种,外加残篇《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二种。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贾仲明《续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主要讲述的是穷书生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另攀高门的故事,实际上写的就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史。宋代以后,一些文人继续以莺莺的故事为题材,进行了再创作,主要作品有秦观、毛滂各自创作的《调笑转踏》,赵令畴创作的鼓子词《商调蝶恋花》十二首。主题已转为同情莺莺的不幸,批评张生的薄情。金代的主要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矛盾冲突自此转变为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与家长恪守传统礼制之间的斗争,以崔张二人私奔团圆作结。王实甫继承了《西厢记诸宫调》的故事情节和精彩唱词,并加以天才创作,使《西厢记》有了“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的说法(王世贞语),李卓吾认为《西厢记》是“出于童心”的“天下至文”。金圣叹将之列人“古往今来六大才子书”之一,并评之为“世间妙文”。 王实甫《西厢记》主要描写了代表宗法制的卫道士老夫人与代表礼法制叛逆者的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旗帜鲜明地倡导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恋思想。本剧情节结构很有典范性,其叙事模式为,“才子佳人一相逢,便互生爱恋之情,之后二人交往间多有波折,但终须结合。好景不长,二人世界便受到父母辈的干扰。于是,才子进京应考,考取功名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以大团圆结局”。元代“四大喜剧”无不采取了这种叙事模式。它们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西厢记》的人物描写手法多样。李卓吾在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点评日:“西厢文字一味以摸索为工,如莺、张情事则从红口中摸索之,老夫人与莺意中事则从张口中摸索之。”这种侧面描写,既写出了人物性格,又表现了莺、张与红娘之间的关系,而直接描写难以达到这种效果。曲词美甚,如“他那里尽人调戏弹着香肩,只将花笑捻”,使人如见莺莺含情还羞的神态。“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演化而来,但又青出于蓝,深得夺胎之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西厢记》的情节开阖骀宕,张弛有度。汤显祖在二折一套总批云:“两下只一味寡相思,到此便没趣味,突忽地孙彪出头一搅,惠明当场一轰,便助崔、张几十分情兴。”李卓吾在“赖简”套批日“此时若便成交,则张非才子,莺非佳人,是一对淫乱之人了”。当然,本剧之所以获得历代这么多学者、戏曲家、鉴赏家的关注,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塑造了莺莺、张生和红娘三个“积世情种子”(汤显祖语)。 《西厢记》没有留下元代的文本,明代有五十余种版本流传至今,清代也有近四十种传世,另近人校注本亦可见五十种左右。本书所录原文以暖红室刻本《凌漾初鉴定西厢记》为底本,以弘治年间北京岳氏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刘龙田刻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等明刊本及《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等清刊本作为参校本。P3-5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在荒乱的生活中,求一点上进
¥9.2¥30 -
晚明小品名篇译注
¥12.2¥32 -
过日子
¥11.6¥30 -
浮生六记
¥14.2¥38 -
明朝人的精致生活 : 张岱散文精选集
¥30.3¥59.8 -
夜航船
¥2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