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94495
- 条形码:9787100194495 ; 978-7-100-19449-5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研究者作者翻阅大量史料,用翔实有力的证据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一百多年里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画卷。该书的史料价值非常重大,虽为叙写历史,但该书的现实意义更加深厚,对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农村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该书的出版,将大大有利于我们以史鉴今,对中国未来的农村工作提供历史方面的学理解释。除此之外,该书的*大意义在于,运用大量的史料,充分论证这样一个历史性结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数代爱国志士复兴乡村的理想。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该书系统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的历史,重点分析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多位历史人物对“乡村建设”这个历史命题的认识、表述和实践,进而叙写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中国乡村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十八大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超越性发展中所具有的新时代特色。中国共产党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已久的“三农”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无论是基于思想脉络还是基于实践探索,其中“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诉求或话语模式绵延既久,已跨越了时代,贯穿百年历史进程。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上下册) 目录
前言
**章 乡村建设思想形成之背景
一、时代背景一:乡村破坏之征象
二、时代背景二:破坏乡村的力量与原因
三、从“农村立国”到“村治”主张
四、沈定一与东乡自治0
第二章 乡村建设思想之孕育与形成
一、孙中山建设思想之影响
二、乡村建设思想的源起
三、乡村建设与乡村自治
四、乡村建设与农村复兴思潮
五、基本释义:乡村建设及其思想
第三章 走向高涨的乡村建设思想一、民国知识分子与乡村建设
二、农村合作派的乡村建设思想
三、乡村建设派的乡村建设思想
四、中国经济派的乡村建设思想
五、中国农村派的乡村建设思想
第四章 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播与扩展
一、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播概况
二、大众媒体对乡村问题的关注
三、乡村报道焦点之一:乡村现状及乡村衰落的原因
四、乡村报道焦点之二:解决乡村问题的呼吁与探讨
五、乡村报道焦点之三:乡村建设的着力点
六、乡村报道焦点之四:对乡村建设运动的反思与展望
第五章 多种乡村建设理论与模式的比较
一、米迪刚与“翟城村模式”
二、晏阳初与“定县模式”
三、梁漱溟与“邹平模式”
四、卢作孚与“北碚模式”
五、彭禹廷与“宛西模式”
六、沈鸿烈与“青岛模式”
七、其他代表人物的乡建思想与实践模式
八、各种乡村建设模式的综合比较
第六章 国民政府的乡村建设理论与政策
一、理论家的思想主张—以陶希圣为例
二、蒋介石的乡村建设主张
三、国民政府的乡村治理与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阎锡山的“村政”及乡村十年建设
五、其他地方的乡村建设实践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的思想与主张
一、早期共产党人的乡村建设思想
二、毛泽东革命理论中的乡村建设思想
三、从苏维埃到延安时期的乡村建设
四、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八章 历史转折与乡村建设思想的时代诉求
一、引论—延安论辩的思想意义
二、社会建设:乡村建设思想的主导方向
三、固本之举:建设路径选择的再思考
四、历史转折:乡村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五、留待未来: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第九章 新中国建设的路向选择与乡村建设
一、历史转折: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主导取向:乡村重心的时代性转移
三、三大建设:新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
四、建设方针:重点建设城市的政策取向
五、集体化:乡村重建与农业改造
六、新探索:工业化道路与乡村建设问题
第十章 对新中国农村建设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一、 邓子恢关于新中国农村建设的认识
二、周恩来与新中国农业建设主张
三、刘少奇与新中国农业建设的认识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关于农村建设思想的侧重点
五、毛泽东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孕育
一、道路探索中的思想碰撞与互动
二、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孕育
三、刘少奇与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提出
四、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制度根基
五、“四化”建设的题中之意
第十二章 时代主题的摆动与“优农”思想的形成
一、中共八大与“建设”的时代主题
二、摆动中的时代主题:建设抑或革命
三、乡村危象的持续发生及其反思
四、“实现农轻重”:“优农”思想的提出
五、“抓革命,促生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乡村建设
第十三章 “一心一意搞建设”—新时期的农村改革与制度重建
一、农村率先改革与“四化”建设再起航
二、生产责任制与乡村建设的体制性变革
三、直选与自治:乡村民主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四、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新时期”的乡村社会建设
五、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时期的“三农”之困
第十四章 新农村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国家战略
一、“三农”问题再聚焦: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二、从农村城市化到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新路径
三、五位一体:新农村建设思想再阐释
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五、和谐社会基础: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第十五章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发展的时代性跨越
一、新农村建设思想历史探源
二、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制度建构
三、新农村建设思想内涵的时代性跨越
四、历史演变进程的比较与审思
五、主导方向与基本诉求
六、“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新高度
七、振兴乡村—谱写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新篇章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上下册) 作者简介
王先明,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兼任国家教材委历史学专家委员,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在国家权威历史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代表作有《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变动时代的乡绅一一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走向社会的历史学一一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项。获人事部、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多次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4.5¥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5.4¥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8.7¥6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6.4¥4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1.6¥4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1¥16.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20.2¥35.0
-
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30.7¥58 -
钟山札记龙城札记读史札记
¥13.8¥23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25.2¥45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8.1¥35 -
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
¥23.4¥52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