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静静欣赏 本书特色
●67幅中外传世名画,图画质量、编排更精美、艺术:古今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与融合呈现,文是画的映衬,画是文的视现。古今中外绘画大师们绘画中的理想生活,汇聚一书,融于一册,形成独具特色易懂易现的生活之书,帮助读者理解内容。画精心选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近代以及西方近代极具艺术审美力的画作,选用跨度达1000年。跨越2000年的美学生活传承。 ●精装呈现,四色印刷。封面选用中国传统色+专色印刷,艺术感和美感皆具备的装帧:封面选用中国传统色,以传统的美凸显生活里的日常可见之美。让生活美实用可认知。 封面着色:二绿。头绿*粗*绿,二绿春之色。春色万物生,喻之和谐。 ●将艺术美与生活美结合:将美学态度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读者审美和生活、人生态度。 ●一书读懂朱光潜的美学方式,实现精神阶层的跃迁:生活美,不应该是暴发户式的物质人,而是从物质到精神实现阶层的跃迁。朱光潜伴你去认知美,懂,比爱,更重要。 ●朱光潜的精神内核之作。朱自清、李泽厚、蒋勋推崇备至的美学大师。
静静欣赏 内容简介
不懂得欣赏的人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生。朱光潜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如何欣赏一种美?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朱光潜伴你去认知美,助你求得人生的完整与和谐,愿你学会欣赏,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也遇见更懂你的那个人。
静静欣赏 目录
什么叫作美
朱自清先生序
开场话
晚晴雨烟浣溪沙
和谐之美于我是生命的激情与生活的温馨,它无时无刻不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希腊女神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摹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逾美逾和谐
物有真、善、美;心有知、情、意。平凡生活里亦有单纯的和谐美。
近代实验美学
怎样学美学?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无言之美
丑非不美
谈静
谈美感教育
静静欣赏 节选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一般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抓,被它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意义。事物本来都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像被火烧过的小孩子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做“饭”,天天穿的东西叫做“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衣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类意义之外,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所谓“知觉”,就是感官接触某种人或物时心里明了他的意义。明了他的意义起初都只是明了他的实用。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他起反应动作,或是爱他,或是恶他,或是求他,或是拒他,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见到一个美人,不说“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以替我生儿子”,他只说“我看她这人很有趣味,我要来研究她的生理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科学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他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科学家自然也有见到美人就求婚,见到粪就掩鼻走开的时候,但是那时候他已经由科学家还到实际人的地位了。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等,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面去。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大特点。比如我们的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做显花植物,总而言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这种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 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意义,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由此类推,在几千年或是几万年以后看,现在纷纷扰扰的“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主席”“代表”“电影明星”之类对于人有什么意义?我们这个时代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我们也还是很亲切的么?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静静欣赏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微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一生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研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谈文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1.9¥29.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