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作者:彭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5.7(8.5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版权信息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要求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传统礼学精神为核心,结合新时代要求,选择中华传统礼仪中很重要和很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分三章进行介绍,包括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特色、学理、经典,冠、婚、丧、祭之礼的仪式及其人文内涵,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如会客、宴饮、尊师、敬老、书信等)中如何体现中华礼仪特色等问题。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可深入了解传统礼学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并在礼学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克己复礼”的修身方法,学会规范自身行为,提升个人素养,实现**。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目录

绪 论
礼的内涵与精神
**章 五伦之教
**节 父子有亲
第二节 君臣有义
第三节 夫妇有别
第四节 长幼有序
第五节 朋友有信
第二章 常礼举要
**节 冠礼
第二节 婚礼
第三节 乡饮酒礼
第四节 乡射礼
第五节 丧礼
第六节 祭礼
第三章 日常礼仪
**节 位置
第二节 仪表
第三节 言语
第四节 行动
第五节 社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节选

中国人自古以“礼”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按照礼的要求来生活的,人跟禽兽的区别是有没有礼。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礼仪是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核心的内涵是礼,中华传统礼仪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礼在《说文解字》是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它跟祭祀有关。商朝已经出现礼字,写作豊。《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殷人祭祀的对象包括天神、地祇和人鬼三类,殷朝时期形成了细密的礼法和丰富的礼器,但尚未形成具有礼义的严格意义上的礼。周朝时期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治国纲领,制定了包括政治制度、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在内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称“周公制礼定乐”,它具有一以贯之的道德理念精神。周人意识到“天命靡常”,商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敬厥德”,故腐败暴虐。要避免重蹈其覆辙 就要“敬德”,像文王那样“明德慎罚,不敢侮矜寡”。要相信道德力量,“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神明看重的是美德,而非供桌上馨香的黍稷。周公就此提出“德治”的理念,从殷人迷信鬼神到周人的“自求多福”,实现了从鬼神之道向人道的伟大转折,是古代中国人文精神得以确立的重要开端。 通观古代典籍,可以发现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往往因具体的语境不同而有不 同的层次。 **,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是从动物界脱胎而来的。人与动物有共性,也有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礼记·冠义》说:“凡人之 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 教人,知自别于禽兽。”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其证明之一是动物 中华传统礼仪 没有婚礼,所以“父子聚麀”,“麀”是雌鹿,即父子合用同一个性配偶,所以永远是禽兽。而人懂得同姓不能通婚的道理,制定了婚姻嫁娶之礼,所以人类能够不断进化。唐人孔颖达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 第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是指族群与族群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相传孔子作《春秋》,以备后世之人取法借鉴。后人对于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有很多讨论。韩愈在他的名著《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 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无非是一个“礼”字。当时周天子纲纪不振,诸侯僭越礼法,周边 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乘机进攻中原。在此过程中,有些诸侯国不能保持既有的先进文化,反而被蛮风陋俗所化。对于这样的诸侯国,只配把它当夷狄看待,因为它已经失去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为之所化,则不妨将它们与中原的诸侯同等对待。韩愈认为,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统治谁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往往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如果我们再读《左传》,对书中触目 皆是的“礼也”还是“非礼也”的史评就觉得十分自然了。 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笼照大地,哺育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昼夜交替,寒往暑来,具有不可逆转的力量。儒家看到了天地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 为孔子的天道观。宇宙永存,自然法则不可改变,是天然合理的。人类社会要与天地同在,就必须“因阴阳之大顺”,顺应自然规律,仿效自然法则才能生存。治国、修身之道只有与天道一致,才是万世之道,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儒家认为礼就 是天道在人类社会的运用,儒家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处处与天道相符,由此取 得形而上的根据。 第四,礼是统治秩序。古代中国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以及并列关系的处理原则上,都用“礼”的形式来体现。如天子对于各诸侯国,要定期进行视察,以便了解下情,称为“巡守礼”。《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所以说,朝觐之礼是要明君臣 之义。至于诸侯之间,则要定期聘问,以联络感情。这些礼制对于维系一个幅员辽阔的王国,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传统礼仪(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立体化教材) 作者简介

彭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版专著包括《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风范》、《中华传统礼仪概要》等,独立点校、整理出版《周礼注疏》《仪礼注疏》《观堂集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