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布局、协调度与结构调整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617113
- 条形码:9787547617113 ; 978-7-5476-1711-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布局、协调度与结构调整视角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在我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同步的状态一直存在。我国农业宏观管理部门必须从国家层面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区域问题,协调区域分工布局和利益联结关系,才能实现区域间分类定位、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本书站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上,系统全面地梳理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布局、协调度与结构调整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经济论丛·新农村建设专辑”丛书的很后一部,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陈洁研究员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多年研究的综合成果,书稿概述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现状,包括农业整体、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关展望和建议。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布局、协调度与结构调整视角 目录
前 言
上 篇 农业区域布局及演进
**章 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现状、演进及问题
一、水土资源和农业区划
二、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现状与特点
三、我国农业区域布局政策的演进与特点
四、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
五、促进我国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的建议
第二章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演进及原因
一、不同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布局的整体情况
二、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特征及演变趋势
三、粮食作物生产区域布局演进的驱动因素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关建议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及比较优势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的总体情况
二、我国玉米生产的区域变迁
三、我国玉米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我国畜牧业资源条件、生产区域布局和优势分析
一、我国饲草饲料资源概况
二、我国畜禽品种资源概况
三、不同畜产品区域布局的整体情况
第五章 我国不同畜产品区域布局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不同畜产品的生产区域布局演进及趋势
二、我国畜产品区域布局演进的原因及未来发展定位
三、优化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我国草食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演进
一、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二、草食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政策演进
三、我国草食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的变迁
四、影响我国草食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的主要因素
五、对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渔业生产区域布局演进
一、我国渔业资源与分布
二、我国海水养殖结构与布局
三、我国淡水养殖结构与布局
四、我国渔业生产区域布局演进
下 篇: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与政策演进
第八章 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及增长协调度测定
一、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增速发展特点
三、四大区域农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四、区域农业协调度测定及评价
五、结论
第九章 我国北方地区种养结构调整与协调度研究
一、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二、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现状
三、北方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四、北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第十章 内蒙古种植结构调整和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一、内蒙古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意义
二、内蒙古农业资源概况和种植业基本情况
三、内蒙古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进展和做法
四、内蒙古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做法
五、内蒙古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六、提高内蒙古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建议
第十一章 我国“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
一、“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形成背景
二、“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变化情况
三、西北干旱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情况
四、“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执行情况和结果
五、西北干旱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六、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政策演进
一、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政策的演进历程
二、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政策的特点
三、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布局、协调度与结构调整视角 节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继续增长,形成了多种类、多模式、多业态的生产格局。受水源、气候等条件影响,目前我国渔业生产布局呈现区域性特征,且不同品种的水产品呈现不同的布局特点。了解我国渔业生产区域布局的演进情况、特点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根据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科学布局渔业,合理规划渔业生产。 一、我国渔业资源与分布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渔业区域资源差异大,沿海内陆地区各有优势。 (一)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且分布广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东南两面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港湾众多、岛屿密布。我国是世界上内陆水域*多的国家之一,水面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作为世界上河流*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流域面积在1000多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汉江等,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120多个,还有数万座大中型水库、数亿亩稻田和低洼盐碱荒地。[ 陈洁等著.《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这些江河湖海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我国水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各种鱼类达25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1700多种,淡水鱼类800多种,虾、蟹、贝、头足类和藻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多达数千种。我国还拥有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白鲟和江豚等世界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2006.10] 我国渤海沿岸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黄海底栖动物资源丰富,可供食用的种类主要是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经济贝类资源主要有牡蛎、贻贝、蚶、蛤、扇贝和鲍等;经济虾、蟹资源有中国对虾、鹰爪虾、新对虾、褐虾和三疣梭子蟹;棘皮动物刺参的产量也较大;底栖植物资源主要是海带、紫菜和石花菜等。东海的海湾以杭州湾面积*大,其近海营养盐丰富,海底平坦,水质优良,又有多种水团交汇,是鱼类优越的繁殖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等,其中舟山群岛附近的渔场被称为中国海洋鱼类的宝库。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为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约有2000种,其中经济鱼类约800种,居中国四大海区之首。[ 《海南省地方志》,海南:海南出版公司.2009.6] 丰富的江河湖泊,多样的水生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南北和沿海内陆渔业资源各具优势 受我国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省份渔业生产资源差异极大,有不同的特点。沿海省份渔业资源主要以海洋渔业资源为主,同时有部分淡水养殖资源。沿海水产养殖大省主要有山东、福建、广东,其次是辽宁、浙江和广西,上海和天津产量较低。我国海水养殖有较大发展空间,网箱养殖技术的日益完善使得沿海省份渔业产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处于两海交界处的辽宁、江苏、浙江等省。沿海省份的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占其渔业的很大比例。从行政区域生产量的角度来看,自1978年以来,沿海的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渔业产量逐年上升。2018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301.43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大的是山东省,产量超过500万吨,达到521.09万吨,占所有海水养殖产量的四分之一;水产品产量超过300万吨的有福建省和广东省,产量分别为478.83万吨和316.73万吨,产量在100-300万吨的有辽宁、广西和浙江等省。 我国内陆省份淡水渔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池塘、湖泊、水库等,其中自然湖泊养殖历史较为悠久,主要集中在江西、安徽、湖南、江苏等省,鄱阳湖、巢湖、洞庭湖、太湖、高邮湖、洪泽湖等是这些省份的主要渔业湖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云南、宁夏等省区的湖泊面积较小,渔业产量较少。青藏高原区湖泊众多,但是气候恶劣,养殖条件较差,产量低。 池塘养殖是农村改革开放后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池塘养殖产量较高的省份有湖北、广东、湖南、江苏、江西、安徽等,其中长江流经以上6省中的5个省份,丰富的水资源为池塘养殖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广东省地处珠江流域,渔业资源同样丰富。历史上,以上省份有专门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渔业生产水平也高于其他区域。 由于地形原因,我国各地修建水库较多,水库养殖方兴未艾。合理利用水库资源,可以帮助渔民增收致富。2018年我国水库养殖产量达到294.92万吨,仅次于池塘养殖产量,其中养殖产量较大的省份有广西、江西、云南、广东、四川、湖南、福建、安徽、山东等。 凭借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湖北省在淡水养殖方面一枝独秀,2018年该省淡水养殖产量达到440.30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14.88%;淡水养殖产量超过300万吨的有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为325.29万吨和381.75万吨;产量在200-300万吨的省份有江西省、湖南省,产量分别为233.54万吨和237.95万吨;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浙江、安徽、山东、广西、四川等省;其余省份产量均低于100万吨。 二、我国海水养殖结构与布局 我国海水养殖历史悠久,贝类增养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郑弘图的《业蛎考》。[ 张福绥.《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6):5-13]海水养殖业的真正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仅有1万吨,牡蛎是唯一的养殖种类。到1970年以前,贝类和藻类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种类。1970年后,海水鱼、虾养殖业才逐步发展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水养殖业进入到多种类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100多种野生海水动植物的规模化繁殖和增养殖。2018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2043.07千公顷,海水养殖总产量2031.22万吨,其中鱼类149.51万吨,甲壳类170.29万吨,贝类1443.93万吨,藻类234.39万吨,其他类33.10万吨。在海水养殖鱼类中,大黄鱼产量*高,为19.80万吨;鲈鱼紧随其后,产量16.66万吨,排名第三的是石斑鱼,产量15.96万吨。在海水养殖中滩涂面积占29.20%,海上养殖面积占55.81,其他养殖区域占14.99 %。 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余千米,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存条件,促使我国海水养殖呈现出物种繁多、方式多样的特点。从海水养殖构成来看,我国海水养殖种类繁多,有五大种类,包括:鱼类,主要有大黄鱼、鲈鱼、石斑鱼、鲷鱼、美国红鱼等,占海水养殖产量的7.36%;甲壳类,包括虾、蟹,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38%;贝类,包括牡蛎、鲍、扇贝、蛤等,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1.09%;藻类,包括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1.54%;其他类,包括海参、海胆、海蜇等,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1.63%。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海水养殖产品主要包括牡蛎、扇贝、蛤、南美白对虾、海带等,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67.83%。产量在50-100万吨的海水养殖产品有贻贝和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65%。
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布局、协调度与结构调整视角 作者简介
陈洁,1973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管理学博士;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发展、农业经济与政策。主持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14部,参编著作9部,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第五届和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中央领导批示11次,获部级荣誉称号2次。 李竣,1986年生,女,山东潍坊人,管理学博士;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渔业经济、农产品电商、农村组织与制度。主持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8部。 周洪霞,1987年生,女,山东潍坊人,区域经济学博士;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及农业经济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1部,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袁惊柱,1987年生,男,湖北宜昌人,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研究领域:资源定价、体制改革与产业布局。主持和参与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科技读物1本,参与撰写著作4本,参与蓝皮书及报告写作10余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11.6¥30 -
工业现代化――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之路
¥37.3¥49 -
健身经济
¥49.3¥69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专利信息精选(下册)
¥7.8¥19 -
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及教育共富研究
¥4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