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在门外坐一会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935364
- 条形码:9787513935364 ; 978-7-5139-353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门外坐一会儿 本书特色
全书清雅疏朗的文字如初春抽芽般润泽,是山间流淌的清冽冽的泉,是清晨时分娉娉婷婷的薄雾,正好压一压社会飞速进步带来的烦躁与焦虑,字里行间从无辛酸,笔端流淌皆是希望于温柔,使读者寻得些许心田的静谧安宁。在浮躁的社会里,坚定地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于无声无息间,给予阅读者绵绵密密的力量!于闲暇时,一杯清茶伴着这卷书,扫一扫心上尘埃。
在门外坐一会儿 内容简介
该文集是笔者近年散文创作佳作集结,多发表于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 全书分五辑:**辑,问青山几里,无笑也无情,邀你一起浸润四季之美;第二辑,暖暖烟火气,人间不寂寥,缓缓叙述平淡烟火中的脉脉温情;第三辑,风自远方来,去去也无妨,诗与远方,我去过了,带回来分享给你;第四辑,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书万卷终不悔,共你细细品;第五辑,看尽长安花,归来仍少年,回忆童年美好,感恩生活。
在门外坐一会儿 目录
独坐春风里
江南野菜破春来
醉桃花
三月香
江南四月春
春意枝头浓
春事忙
蔷薇花开春将尽
山上看花
院中竹
**枝荷
听夏
夏叶已成帷
五月等待石榴花开
夏食栀子馥郁香
芒种是夏日的高潮迭起
夏虫窃窃深处语
秋至熬梨膏
秋天里
篱边菊
深秋分割线
雪落山头草木知
第二辑 暖暖烟火气,人间不寂寥
跟踪一只蜗牛
煮一个完美的蛋
秋夜小院诗酒花
一碗面的学问
见字如晤
浊酒一杯敬生活
养猫糗事
柴米油盐慰人心
把悲伤留给太平洋
撕与嘶
时光清浅桂花香
生活的诗意
位置
径路窄处留一步
爱的确认
轮回
三分年味
母亲的口罩哲学
静等春暖花开
微小的愿
褶皱里的光
我想看看你
春日守夜人
第三辑 风自远方来,去去也无妨
青砖,绿瓦
玉门关外
呜沙山上
魔鬼城下
你去过敦煌吗
海的邀请函
唤醒世界的语言
回到那拉提
去赛里木湖吧
风云激荡在长安
终南山
在门外坐一会儿
且做一回牧云人
秋夜行
山和寺庙
坐下喝杯茶
捉月亮
江南的墙
第四辑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静扫心上尘埃
寻味
我是读诗人
保留那个可以摘星星的房间
光阴里的禅
偷得浮生静听雨
能饮一杯无
闲话西瓜
清凉薄荷
葡萄熟了
桂花落
柿之美
忘忧与守望
读书漫谈
捧读枕边书
岁寒烹茶慢读书
女儿酒,女儿茶
谈一场冬日风事
浮生梦回
岁末清供
第五辑 看尽长安花,归来仍少年
那只站在原地的蚂蚁
秋虫趣
在月亮下罚站
请你为我鼓掌
我看见你了
老阿公的背影
白墙黑瓦下的童年
小时候的夏天
旧屋
江南姑娘
记忆中的小板凳
花开时节又还乡
春味儿
青团里的故乡
甜粽如蜜艾叶香
在寒风中垂钓
大排档里的童声
去老家吃席
听戏去
爸妈,请让我做你们的“防弹衣”
在门外坐一会儿 节选
独坐春风里 蓝得有些透明的天空下划过几道黑色细线,那是灵巧的小燕子。它们斜着身子在空中极快地掠过,轻轻落在电线杆上休憩,像极了五线曲谱上的轻快音符。 风一吹,春天就有了声音。 蛰伏了许久的小山,伸了个懒腰,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下一点点朗润起来。不复往日干干巴巴的模样,一身盎然春色显得生机勃勃。 山脚有小径,蜿蜒没人山林深处。说是小径,不过是宽一些的田垄罢了。只是,这里的田早就荒了多年,无人耕种。就好像鲁迅说的那样,“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里本没有路,走的人虽不多,但还是硬生生踏出一条小径来。 地,无人耕种,正好给了小草一个舞台。一根一根的草、一丛一丛的草、一簇一簇的草,赶趟儿似的纷纷从泥土的缝隙里冒出头来。嫩嫩的绿,亮亮的绿,明明白白的绿,春的气息就这样直截了当地与你撞了个满怀,硬生生逼走了你心头积压一冬的沉闷,单单心情畅快是不足够的,它非要你飞扬不可。于是,漫漫一片绿意中,你心情飞扬起来了,就像天空浮动的风筝一样,明明是和煦的春风,却有股力量不住地拖着你的心往上,往上,再往上…… 小径的尽头有条溪、有座桥。溪窄,桥小。桥下溪水涓涓,两岸草色青青。这个时节,野花还不多,偶有几朵点缀其问。好不容易看到零星点点的粉嫩散在草丛里,刚要定睛瞧仔细,风吹草动,哪里还有粉嫩颜色?尽数被绿意吞没了。 过了桥,便是山林了。 此时的山林,植物繁茂,无不争先恐后地抽枝、发芽,蓬勃、有力量。那些憋着劲儿蛮横生长的树多是新树,像是急吼吼的初生牛犊,总想与万物斗春。有些年头的老树则不然,它们有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气定神闲地抖一抖身子,缓缓呼吸,缓缓生长。它们知道,春天还长着呢!春光就在这里,急急忙忙是一天,不急不躁也是一天。总是长在这春天里,急什么呢? 山路盘旋,僻静处,大丛黄灿灿的迎春花独自芬芳。一路走来,也就在此处才看到了迎春花。枝条细长稀疏,热烈中透出几分柔弱,想来是这里背阴,缺了春光的滋养吧。 一路行至山顶,极目眺望,一波一波的绿,层层叠叠,似浪,悠悠然往天边去了。看得久了,那波绿似乎又在往回返了,竟是徐徐然往我这儿来的架势。我就这样站在山顶,看着春天在那儿来来回回,忙个不停。 原想出门寻一抹绿,不曾想与春色撞了个满怀。于是,我乐得独坐春风里,看那春光喧闹枝头,听那春水流过小桥…… 江南野菜破春来 立春之后,我便对田野有了念想,荠菜、蒌蒿、马兰头……也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 荠菜是极好吃的。每年春天在田野间挖回家的**茬荠菜,母亲都会拌来吃。荠菜洗净,在水里焯一下,切碎。香干切丁,翠莹莹的绿和肥嘟嘟的香干丁拌在一起,加些麻油酱醋,清香满口,箸不能停。年幼时我曾问母亲:“为什么荠菜就是比菜园子里的菜好吃呢?”母亲笑着答:“因为那股子野气啊。” 那时,我还不明白“野气”是什么,只知道下个星期就吃不上拌荠菜了。荠菜老了,只能剁碎了做包馄饨的馅儿。荠菜碎与肉糜和在一起,再撒上一小撮虾米,包裹在馄饨皮子里,圆圆滚滚得像个元宝。这一顿荠菜馅儿的馄饨,就是春天里的绝佳美味了。 本来只是馋一馋荠菜,却在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中又与蒌蒿相遇——“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这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于河豚,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幼年时在一家酒店墙上看到的海报“河豚剧毒,严禁食用”八个大字,触目惊心。因此,学到苏东坡那两句诗时,总是想着他到底吃没吃河豚呢?后来,读书渐多,发现古人写河豚多是要带上蒌蒿、荻芽等野菜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河豚,水族之奇味……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以至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蒌蒿在我心目中地位超然。清炒蒌蒿,那就是“可解百毒”的秘方。 我为自己在书中寻找的秘方沾沾自喜了很久,而母亲却是每天念叨着“清明前要吃三次马兰头,眼睛一年都不会花了”。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马兰头,是江浙一带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在乡间,河岸边、田埂上,马兰头密密麻麻,东一簇、西一丛,一会儿工夫就能挑满满一篮子。马兰头的做法极多,可炒可烹可拌可煮,还能当成包饺子、包子、团子的馅儿。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写道:“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汪曾祺也不吝笔墨:“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兰头晾干,过年时作包子馅。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可见马兰头实在是种好食材。 每年清明前,母亲总要忙忙碌碌地做好几次马兰头馅儿的团子,说是要给我这个“近视眼”补补眼力。这个说法显然没什么科学依据,吃了这么几十年,我
在门外坐一会儿 作者简介
陆锋。蜗居江南,教书育人为生。笔耕多年,读者赞其文风藻丽、纤巧、疏放,文字飘逸、灵动、洒脱,近乎“妖”。其作品不仅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读者·校园版》《中学语文》《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审计报》《中国水运报》《中国社会报》等全国数百家报刊,更有作品在苏里南共和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表。其指导学生作品亦屡屡在《中国少年文摘》《小学阅读指南》《少年月刊》《新民晚报》《语文世界》等报刊发表。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