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人文与社会译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05028
- 条形码:9787544705028 ; 978-7-5447-0502-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人文与社会译丛 本书特色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初版写于1976年,内容并不仅限于社会学研究,其视野宽广,对社会学以外的诸多学科理论做了非常系统的梳理,并对诸如哈贝马斯、默顿、斯梅尔塞等重要人物的思想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介绍。 伯恩斯坦的核心论点在于“一套恰当的社会政治理论必须是经验性、解释性和批判性的”,这并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理论,而是社会政治理论的功能的三个方面。本书不仅梳理了相关理论发展史,而且志在完成对其的重构。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人文与社会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对社会学理论、科学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社会批判理论及哈贝马斯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当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中至关重要、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进行了详细而精当的分析。它所呈现的各理论流派并不是互不联系的,呈现的方式也不是平铺直叙的个别介绍,而是排列成一个辩证的顺序,有优劣、高下之分,其根据主要是“知识论—科学哲学—方法论”这一轴线。本书是实用主义、哈贝马斯思想、后实证主义、后经验主义和批判理论相结合的代表作。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人文与社会译丛 目录
中文版序
致 谢
导 言
**章 经验理论
第二章 语言、分析及理论
第三章 现象学路径
第四章 社会批判理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人文与社会译丛 节选
**章 经验理论 我们之中应该有我们认为是政治哲学家的人,这是我国智识生活中的一个设定。哲学家本身以及对哲学变迁感受敏锐的人,在*为概括的层次上,关注政治社会关系。……我们的历史三百年来,从17世纪初期到20世纪,自霍布斯至鲍桑葵,已有这样的人以英文来著述。然而如今,我们似乎不再有这种人了。传统中断了,设定也错置了;除非我们对传统即将恢复的可能性抱持信念。但是现在,无论如何,政治哲学已经死了。 拉斯利特,1956 所有成熟的科学知识皆是理论性的,显然这并不意味着事实是无关紧要的。……事实必须以某种方式来编排,以便我们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而编排这些事实的概括性层次越高,说明和理解的范围也就越广。…… 假若政治科学能够达到这样的一般理论,显而易见的,其能给予政治生活的理解将是深广的。因而,就不必说这种理论由于它的效用而成为值得拥有的了。然而唯一不明显的事情是:无论如何,此一理论的建构乃通往可靠且敏锐的政治学知识的道路上的一个可能且必要的步骤。 在现今美国政治研究的视野下看不到此类理论。 伊斯顿,1953 在推动政治学中所谓“行为革命”的众多动机之中,有两大强烈的焦虑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两种焦虑已经说服政治学者离开传统的政治学课程,并且说服这些新政治学者,他们的新科学将是自然科学的一种。……**种焦虑是害怕伊斯顿在《政治系统》一书中所称的“极端事实主义”。政治科学家经常成为只是关于政治系统的事实的编纂者,特别是有关宪政体制之细枝末节的事实。没有人会否认事实的重要性;其实,这只是坦承一门成熟的政治学需要的事实证据远比我们现有的更多。但是我们也必须认知到成熟且声誉卓著的物理学,远非仅是事实的编纂而已;而且,我们也看到执着于事实本身,不足以产生任何可享有政治“科学”之名的东西。一套整合理论的创建才是治疗“极端事实主义”的方法,因为只有理论才能使我们分类及评估由实验和观察所得的事实数据的意义。而且此种理论也可平息第二种焦虑,即害怕政治学者可能被视为政治意识形态者。因为此种理论与“传统的”政治理论迥异;它是经验性的及描述性的理论,而非道德性的及规范性的理论。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通过恰当验证的科学理论体系,而非制造意识形态。 瑞安,1972 一 实证主义的影响 上述题记反映出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政治哲学及政治学状态的主调,亦提供了探究社会科学中经验理论的性质及意义的一个观点。虽然题记只有关政治哲学及政治学,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引用类似的文字,来反映相同的智识态度。纵使其间发展的律动有所不同,然而每一门社会科学在20世纪中皆经历了哲学思辨的式微,以及某种乐观主义的兴起,这种乐观主义认为一个稳固的科学经验基础一旦建立,则研究成果将指日可待。 拉斯利特宣称“现在,无论如何,政治哲学已经死了”虽然刺耳,却似乎是残酷的事实。我们无法举出任何一位当代的哲学家,其显示的政治社会思想能如霍布斯、洛克、边沁或密尔般广博;也没有任何当代学者能展现孟德斯鸠、卢梭、黑格尔或马克思等的力道、广度及深度。拉斯利特所言甚是:伟大的传统已经支离破碎了,纵然他暗示这个传统有可能再兴。 然而这并非任何表面理由所能说明的,或者是缺乏具创造性的天才所导致的。传统的破败似乎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生活中根深蒂固且盛行的智识态度所不可避免的后果。诚然,几乎没有什么盎格鲁—撒克逊思想家是孔德或维也纳学派的严格意义下的实证主义者,但是这种实证主义者的气质却在他们身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本上,实证主义者的气质只承认两种正当知识的典范:经验科学或自然科学,以及诸如逻辑和数学等的形式学科。任何无法化约为这两种典范知识,或无法满足这些学科所订立的严格标准的知识,都会遭受质疑。有一种分析及厘清这两种典范的特征的工作,但是分析本身是一种属于第二层级的学科,是存在于经验科学和形式科学这两种**层级学科中的寄生物。 很少有社会科学家会提议或暗示:政治社会哲学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这样的历史研究或许可以扩大个人的视野,提示付诸验证的经验假设,以及偶尔显露一些可能被挽救起来加以利用的敏锐观察。但是这些大哲学体系的问题是它们混淆了事实与价值的倾向,即所谓的描述判断与规约判断。因此,不论此种研究可能具有何种价值,这些传统的哲学体系是无法系统而严格地表述出来,以便付诸验证的。 主流社会科学家通过实证主义的眼镜来观照自身学科的历史。某些人选择“断裂”理论,强调20世纪发生于社会科学的变革,足以媲美16和17世纪自然及物理科学与较古老的自然哲学传统之间的断裂。在人文科学中,这个新科学时代的潜在革命性影响不下于物理科学曾发生过的变革。其他人则赞同“连续”理论,将此种新科学探究途径视为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潜在承诺的实现。上述两种理论皆认为智识生活史在历经了神学、形而上学及哲学等的思辨黑暗期之后,才出现实证科学的胜利。 社会科学家对自身学科的理解又为哲学内部的发展所强化。早期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知识三分法——分析的、综合的或无意义的——一旦确立了,社会政治哲学将无正当的地位。此一宏伟的知识殿堂一旦将其经验的(综合的)要素与定义的(分析的)要素分门别类,便不得不被拆解了。对于这些学科的规范层面的态度差距颇大:从*极端且*好斗的立场,即认为此类论述皆无意义或者*多是情绪性的,到较不极端的看法,认为哲学分析至少可以厘清规范性的术语及讨论的用法。因此,伦理学被元伦理学所取代了。哲学家的工作是要阐明伦理学讨论,而非提出规范性的声明。或许适合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性话语也是同样道理。我之所以说“或许”,乃是因为受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论影响的哲学家们,把大量的智识精力贯注于元伦理学的研究中,而对于社会政治问题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坚信:一旦认识论和伦理学中的棘手难题能厘清,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即使分析哲学中产生“日常语言”的革命,此种情形起初仍未改变。日常语言运动的**道曙光包括了下述三种趋势:对正统实证主义之过度科学主义的严厉抨击,且对不同形式的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不可化约性渐增其敏感度,以及一种新的哲学分析观。如今我们可以说道德话语——或是更一般性的规范话语——不会因其无法满足科学讨论的标准而有所缺憾。道德话语自有其结构、语法及规则。哲学家的工作是阐明及探讨这些话语,并且厘清道德术语的细微差别。不过,日常语言哲学家与其较具实证主义倾向的对手仍有共同的信念,即真正的哲学工作是阐明道德话语,而非提出伪装的规范主张或是虚假的辩护。在此,哲学同样被视为是第二层级(尽管是极为重要的)学科。 简言之,由于盎格鲁—撒克逊哲学中*精致、*严谨的发展,已经假定政治社会哲学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能产生真正知识的这种理性训练,所以政治社会哲学的传统已经破灭了。主流社会科学家肯定不会为此传统之消逝或崩溃而哀叹;相反,他们自己的领域缺乏科学发展,经常被他们归咎于受到这种传统的局限,以及经验理论与规范理论之间范畴区别的概念混淆。 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已敏锐地描绘出数学和自然科学如何经历概念革命,正是这种革命将其转变成为真正的科学。一旦这样的革命发生,它们才展现出在人类知识成长中,逐渐成熟的学科特征。主流社会科学家们相信,在20世纪,类似的革命已发生在针对复杂人际关系中之个人的科学研究上。对于当时情况的这种集体感受,以及关于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的未来发展所抱持的这种乐观主义,在克拉克·赫尔1943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有所表述: ……有理由希望在未来百年中,在这个领域中将会看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方面乐观主义的一个理由在于,至少在美国人当中,把“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当作真正的自然科学,而非当作精神科学的趋势日益增长。与此种趋势紧密结合的是日益把逻辑的、民俗的及拟人化的考虑,排除在推定的主要行为解释因素表列之外。与这些趋势完全吻合的是,对行为科学中要求明确陈述及充分验证的逐渐扩大的承认。假如这三种趋势持续增强,似乎很可能,有良好的理由期望行为科学不久将会展现足以媲美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物理科学所显现的发展。 正当社会科学家们逐渐对其自身学科的科学地位具有信心时,他们感觉有必要去厘清这些学科在逻辑上及认识论上的特征,特别是在可能被拿来与已经确立的自然科学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的层面上。瑞安虽然提及对于“极端事实主义”的担心,但其他方面的影响亦敦促对于社会学科的科学地位加以阐明,特别是对于经验理论的性质与意义。从事实际研究的社会科学家日渐关注其领域的内部混淆。而当科学哲学家们对于自然科学的主要特征以及理论在其间所扮演的确切角色逐渐理解之后,他们便对方法论精练的社会科学家们发挥了强而有力的影响。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人文与社会译丛 作者简介
理查德、J. 伯恩斯坦(1932— ) 1958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然后留校任教。现为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讲座教授。伯思斯坦主要研究实用主义、社会政治哲学、批判理论等。著有《实践与行动》(1971)、《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1983)、《汉娜·阿伦特与犹太问题》(1996)等。伯恩斯坦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哈贝马斯思想的重量级研究者和诠释者,后实证主义和后经验主义的主要旗手之一,也是批判理论的倡导者。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2.9¥30.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2.4¥4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0.9¥3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