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史研究论丛(第7辑)

科学史研究论丛(第7辑)

作者:吕变庭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8.6(7.7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史研究论丛(第7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85721
  • 条形码:9787030585721 ; 978-7-03-05857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史研究论丛(第7辑)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论文13篇,综述、书评与书讯3篇及国外科学史名著译介1篇。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史、经济统计与数学史、医学史、工艺史、畜牧史、科技政策与学科建设及文献整理等领域研究,内容涉及马克思《资本论》科学史观,南宋的耕地面积统计,朝鲜百科全书式学者李圭景的数学认知,南宋类书《事林广记·医学类》中“炮制方法”的发现、内容及其意义,近代温州地区首部西医学译著《眼科指蒙》探析,近代西药学名著《西药略释》“吐药”探析,唐宋时期制砚技术的传承与革新,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研究等。既有科学史学界前辈倾心倾力之作,也有青年学者精心雕琢之作,多有新见与创见。 本书适合历史学、科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研究生以及相关学科爱好者阅读。

科学史研究论丛(第7辑) 目录

目录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史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科学史观初探潘思远 / 3
经济统计与数学史
“田为山崖,难计顷亩”与南宋的耕地面积统计吕变庭 马晴晴 / 23
朝鲜百科全书式学者李圭景的数学认知吴东铭 / 43
医学史
南宋类书《事林广记 医学类》中“炮制方法”的发现、内容及其意义韩 毅 / 61
近代温州地区首部西医学译著《眼科指蒙》探析赵思琦 / 81
近代西药学名著《西药略释》中“吐药”探析鞠少欣 / 95
工艺史
唐宋时期制砚技术的传承与革新陈 涛 / 107
技术复制与艺术: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研究—基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 分析周立斌 王彦婷 伞奕宁 / 118
畜牧史
辽代骆驼及其牧养技术探析赵博洋 / 133
科技政策与学科建设
晚清乡绅与新式教育的推行—以温州府学堂改革为例马佰玲 董劭伟 / 149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工科辅导员育人思路创新王晓蕾 / 163
文献整理
中国科技基本典籍刍议孙显斌 / 173
《边城御虏图说》整理马海洋 / 180
研究动态
“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九种述介石元刚 李柯莹 / 191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出版徐 畅 / 2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窑洞研究综述赵亚腾 / 207
国外科学史名著译介
乔治 萨顿《科学史导论》第?1?卷译介吕变庭 / 219
展开全部

科学史研究论丛(第7辑) 节选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史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科学史观初探 潘思远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提 要 马克思《资本论》通过考察机器大生产的历史发展,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另一方面则肯定了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不是就机器而论机器,而是把机器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深刻把握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并由此建立了科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理论。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 机器 马克思有两大历史贡献,一是唯物史观的创立,二是剩余价值的发现。在《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伟大巨著中,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深刻阐释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透过机器的本质生动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结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为了追求*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将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之中,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从中赚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因此,对于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马克思结合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实际,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观。对此,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①,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观。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概括和清晰表达 科学技术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时,首先关注的就是科学技术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首先就是我们外界的一个对象,它有许多性质,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欲望。”②?这种“欲望”应当是人类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科学技术本身使得“外界的一个对象”变成“一个有用物”。于是,“每一种有用物,都是许多性质的集合体,故可在种种方面有效用。发现这种种方面,从而发现有用物的种种效用,是历史的工作”。③“有用物的种种效用”是一个不断被发现的过程,当然,科学技术在其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例如,铁、纸、丝、小麦等“商品体”,“都是一个使用价值,一种财货”。④?在社会运动的实际过程中,商品是人类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有的生产物并不以“商品体”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注意到:“有使用价值之物,可以无价值。对人类有效用但非起原(源)于劳动之物,便是这样。空气,处女地,自然草地,野生林木等等,皆其例。有效用又为人类劳动生产物之物,可以不是商品。以自身劳动生产物满足自身欲望的人,即是只创造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商品。”⑤?与之相应。人类的科学技术按照其社会性质,可以区分为家庭式、社会式和国家式。 (一)家庭式科学和技术 在封建社会里,科学技术发展的家庭形式是其私人劳动的一部分,“一个农民,不但种庄稼,而且自己制作工具,加工农副产品”。⑥?为了从事农业生产而自己制作农具,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便有了诸多的科学发明与创造。如《庄子外篇 天地》篇载: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溢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⑦ 这段话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诠释,这里,我们透过“为圃者”的话语不难推知当时人们已经懂得自制桔槔用于农田浇灌了。至于火炕的发明应归于北方农家长期与寒冷气候做斗争的努力,先是“灶式”炕,如《汉书 苏武传》载“凿地为坎,置煴火”⑧?以取暖。后来出现了在地面上构筑的火炕,如《旧唐书 高丽传》载:“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⑨? (二)社会式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形式主要表现在每个村社和行业内部,如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以及唐代碾硙的兴盛等。以碾硙为例,马克思曾经指出:“罗马帝国,已经以水磨的形态,将机械的原始形态,传于后世。”⑩?又说:“水磨的采用,虽为家庭工业制造破坏的始端,但水磨只能在有水流的地方设立,一个水磨往往和别一个水磨的距离甚远,所以,那与其说是都会组织内一部分,宁说是农村组织的一部分。”11?水磨(即碾硙)作为一种生产力,它对于唐代社会经济的作用,史学界已有不少讨论。其中有论者认为,在手工业阶段,“唐代碾硙业高度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2? (三)国家式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形式主要是以强势的政府行为来体现。例如,制定各种保护生产技术的法规、颁布历法等就是一种政府行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论英国的《工厂法》时说:“社会,对于社会生产过程的自然发生的形态,实以工厂法的制定,为*早的意识的计划的反应。我们讲过,工厂法,和棉纱,自动机,电报一样,是大工业的必然的产物。”13?又说:“未来教育—这种教育,把生产劳动和智育体育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已达一定年龄的儿童皆可享受,此不仅为增加社会生产的方法,且为生产健全人类的**方法—的种子,是从工厂制度发芽的。”14 工厂及其教育是近代科技革命的孵化器,因为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马克思强调:“就令全体系是由蒸汽机关推动,其工作机仍会有若干,在某种动作上,必须有劳动者。”15?当然,大工业时期的劳动者与手工业时期的劳动者有着根本不同,马克思指出:“劳动手段,在其机械形态上,包含着一个物质的存在方法,它会以自然力代替人力,以自然科学之意识的应用,代替经验的例规。”16?此时,科学知识已经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了。正是从这层意义上,马克思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17?所以“另一种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就是科学力量”。18?当时,马克思把这种“科学力量”称之为“社会智慧的一般生产力”。19 如众所知,家庭手工业和作坊手工业都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些生产活动的特点是:“以个人力量和个人熟练为基础,从而,其存在,仍以筋肉的发达,视力的敏锐,手的灵巧为基础。”20?与之不同,工厂手工业则“是以一类劳动者—这一类劳动者的职业,带有半艺术的性质”。21?此时,马克思提出了“主观的生产力”与“客观的生产力”的概念。22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厂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23。而工厂手工业则伴随“机械经营的产业的扩大,新生产部门的机械的侵入”24,不断打破家庭手工业和作坊手工业条件下“人的限制”。25?于是,“一个产业范围内生产方法的革命,唤起别个产业范围内生产方法的革命。因社会分工,而各自生商品,但各皆以总过程一阶段的资格互相连系的诸产业部门,*先如此。所以,机械纺绩业,使机械织布业成为必要;二者合起来,又使漂白业,印花业,染色业,有发生机械化学革命的必要。同样,棉花纺绩上的革命,又唤起缫棉机的发明;必须有缫棉机发明,棉花的生产,才能依必要的大规模生产。工业和农业生产方法的革命,又使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有发生革命的必要,那就是使交通机关运输机关有发生革命的必要”26。这里,马克思以“生产方法的革命”为着力点,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因上凸显了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在此前提下,马克思总结说:“工厂组织发达了,农业革命伴着发生了,于是,不仅其他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机械经营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分解为构成阶段,并应用力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来解决当前的各种问题—到处都成了决定的。”27 科学技术对机械经营过程的这种“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经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清晰表达。 二、科学技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马克思在讲到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时指出:“在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中,皆包含某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或有用劳动。诸使用价值,倘若不是其中所含的有用劳动,各有不同的性质,就无论如何不能当作商品,而互相对待。在生产物皆采取商品形态的社会内,换言之,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内,各个生产者为各自利益而独立进行的有用劳动,是性质不同的。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即社会的分工。”28?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分工”紧密相连,关于这一点,《周礼 考工记》颇能说明问题。马克思指出:“当作使用价值的形成者,当作有用劳动,劳动在任一社会形态中皆是人类的生存条件;这是一个**的自然的必然,没有它,人与自然间将无物质的交换,也就无人类生活。”29?由此可见,科学技术首先是一种“有用劳动”,它是实现“人与自然间物质的交换”的重要媒介。 (一)自然生产率 自然是人类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环境,人在适应自然环境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科学和技术。因此,“科学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和知识形态,又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活动及其过程”。30?马克思指出:“外部的自然条件,在经济方面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即肥沃的土地和富于鱼类的水等等;一是劳动工具的自然富源,如瀑布、航行河道、森林、金属矿山、炭矿等。在文化初期,前一类自然资源具有决定作用;在文化较发达的阶段,则是后一部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作用。”31?所谓“在文化较发达的阶段”是指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工业文明产生之后,大工业生产“**次使自然力,即风、水、蒸汽、电大规模地从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使自然力变成了社会劳动的因素”。32?那么,我们能不能说人类历史就是由环境所决定的呢?不能。在这个方面,G.?V.?普列汉诺夫(G.?V.?Plekhanov,1856—1918年)的头脑中就曾存在着一种糊涂观念。他说:“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由地理环境的性质来决定的。”33?实际上,普列汉诺夫曲解了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道: 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成立,以人类支配自然为前提。过于丰饶的自然,“使人类依赖,像儿童依赖引绳一样。”这种过于丰饶的自然,使人类不把发达自身这件事当作自然的必要。资本的母国,并不是在草木郁然繁茂的热带,而是在温带地方。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依照自然环境的变化,刺激人类,使其欲望,能力,劳动工具,与劳动方法都多样化的,绝不是绝对的土地丰饶性,宁可说是土地的差异性,是土地自然产物的多样性。自然力,必须依人类之手的劳作,加以社会的统制,加以节约,加以大规模的占有和利用的。这个事实,在产业史上,有*决定的作用。34? 在文中,马克思强调的是“土地自然产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决定着产业的发展,这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后工业社会,这个特点就发生变化了。在“后工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兴起,生活资料自然富源与劳动资料自然富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35?既然产业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地理环境就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其性质和特点是绝不相同的。所以美国学者戴蒙德在分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原因时说:“新月沃地的居间的地理位置,控制了把中国和印度与欧洲连接起来的贸易路线,以及中国距离欧亚大陆其他先进的文明国家路途遥远,使中国实际上成为一个大陆内的一个巨大的孤岛。中国的相对孤立状态与它先是采用技术后来又排斥技术这种做法有着特别重要的关系,这使人想起了塔斯马尼亚岛和其他岛屿排斥技术的情形。”36?故此,马克思指出:“在农业中(采矿业中也一样),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37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