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69.4(7.8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99896
  • 条形码:9787100199896 ; 978-7-100-19989-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本科及以上比较文《跨文化对话》44辑内容非常丰富,很多论题都是前沿研究的新课题,如跨文化的卫生研究、跨文化的管理比较研究、不同宗教的仪式音乐比较、魔幻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研究等,大大扩宽了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较好体现了本刊介绍和传播学术前沿优秀成果的定位。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内容简介

《跨文化对话》44辑突出的特点是外籍作者的比例大幅提高,作者来自于中、法、英、意大利等国,外籍作者约占一半。本辑的研究范围也较从前更大,出现了乡土文化研究、法国传统汉学研究、大学管理比较研究等新课题,使辑刊的研究前沿性和多样性特点更为鲜明。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目录

专稿:跨文化学导论 (三)

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法﹞汪德迈

跨文化学的对话理论 程正民

沙畹与《史记》 ﹝法﹞裴 程

屏风所见:跨文化美学研究纲要 ﹝意﹞马尔切洛??吉拉尔迪(何 琳译)

清洁卫生技术的跨文化分析 ﹝英﹞白馥兰(董晓萍译)

论 稿

中世纪游吟诗史 ﹝法﹞米歇尔;冉刻(王以培 译)

梵语诗:神圣与世俗 ﹝法﹞佛辽若(赵 悠 译)

马拉美与中国当代诗学 ﹝法﹞金丝燕

跨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俄罗斯诗学 程正民

中西文艺作品中月亮表征的跨文化考察 张 弛

中朝古代诗学:李仁老的诗画同源论 马金科 杨雅琪

超自然时空体、多体裁文本与大众文化语境——以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为个案 谢开来

犹太精神与德国语言的结合——黑塞评马丁;布伯 马 剑

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对话中但丁的多重文化身份——但丁700周年祭 李婧敬

从天主教仪式音乐看中西跨文化对话 麻 莉

英国剑桥大学行政管理初探 张 强

短 讯

青海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启动“高科院丝路跨文化研究”重大项目

曹煜源

走向一种共生性的全球生态文明——第12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综述 张 磊 樊美筠

“中国学研究与跨文化学方法论”博士研究生高级研修 ﹝法﹞金丝燕 董晓萍

“文化转场:观念与艺术”国际会议纪要 刘 曼 ﹝意﹞路易萨 ﹝法﹞华兰亭

作译者简介


展开全部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节选

法国汉学的产生与发展 ﹝法﹞裴 程 自公元16世纪起,西方传教士开始有组织地大批来到中国。其中*著名的有利玛窦、金尼阁、汤若望、南怀仁等。他们都是接受天主教会的使命来华传教的。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钦命五位耶稣会士来华。他们是:白晋(Joachim Bouvet 1656-1730)、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 1643-1710)、张诚(Jean-François Gerbillon 1654-1707)、李明(Louis Le Comte 1655-1728)、刘应(Claude de Visdelou 1656-1737)。他们都兼具宗教和科学双重身份,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博物学等自然科学,而且直接受国王委派,史称“国王数学家”。路易十四曾经明确指示,希望他们的活动不仅限于传教,而且要对中国的科学作考察研究,带回对法国科学发展有用的知识。路易十四本人爱好藏书,对中国书颇感好奇。他专门嘱托,希望传教士们在宗教活动之余,不要忘记收集“中国*有趣的书籍”。由此可见,法国国王派出的传教士的使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向中国传播福音。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易十四派出的是一个对华“科学文化考察团”。法国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国,同时也是一个对中国知识的吸收国。法国对华传教从一开始就不乏学术精神。所以戴密微认为,作为一门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学术性研究,汉学起源于法国。 康熙于1693年7月,任命白晋为自己的特使,回法国招募更多的法国传教士到中国服务。在康熙交给白晋带回法国给路易十四的礼品中,有中国书籍312册,收入国王图书馆(即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珍藏。从此以后,整个18世纪,国王图书馆经传教士之手,收集了大量的中国书籍,奠定了法图中国古籍收藏的老家底。在学术上,除了专著和翻译外,18世纪法国出了两套百科全书式的汉学著作:《中华帝国志》(1735,四卷)、《中国全书》(1776—1814,十六卷)。 1814年,法兰西公学院开设“汉、鞑靼、满语言文学”讲座,简称“汉学讲座”。这标志了汉学开始脱离宗教传播,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与此同时,法国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汉学家,其中*杰出的两位当属雷慕沙(Jean-Pierre Abel Rémusat)和儒莲(Stanislas Julien)。 由于罗马教廷内部关于天主教义和中国本土文化关系的“礼仪之争”,触怒了清廷。康熙六十年(1721年)下令禁教,结束了大清和传教士的“蜜月”。自此,清廷对西方变得越来越封闭。在这种大环境下,像雷慕沙、儒莲这一代汉学家从未去过中国。然而,18世纪传教士们积累下来的文献和图书馆丰富的中文藏书,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雷慕沙和儒莲除了在法兰西公学院担任汉学讲座教授外,都曾经在国王图书馆兼职,负责中文书籍的整理和编目工作,所以他们对图书馆的中文藏书了如指掌。正如雷慕沙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些丰富的藏书“足以让一个勤奋的人在想象中周游遥远的异国他乡”。当时雷慕沙、儒莲为代表的法国汉学,在经史、语言、佛学以及中国和中亚民族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获得重大发展,领先欧洲其他国家。 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汉学臻于成熟。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船坚利炮”强行闯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看,大清的洋务运动和对西方的重新开放,为法国汉学研究走出书本,重新回到中国本土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西方人文科学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领域都获得长足的发展。法国的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于世,对人文科学的实证论方法有重大影响。法国社会也结束了自1789年大革命以后近百年的动荡,进入了第三共和国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作为汉学泰斗的沙畹,就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 (节选自《沙畹与〈史记〉》,题目是编辑所加)

跨文化对话(第44辑) 作者简介

乐黛云(1931年-),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比雄,法国,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教授,学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