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作者:黑陶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1(6.4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37806
  • 条形码:9787559837806 ; 978-7-5598-3780-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本书特色

黑陶在冷静节制的文字下面,潜隐着汹涌的热情。他在构筑一个“江南”的梦想。——张炜 黑陶写作有个性、有思想,刻印了生活的烙痕,文字深潜其间,朴实而有力量。 ——冯秋子 读到黑陶的散文时,我的饥渴,感到了深深慰藉。于是不止一次地读它。常读常新。且相信,它所蕴生的,一定比我所感受到的要更多。——刘烨园 我借此读懂了黑陶——文学就是文学,他没有在意别人所说的“文学”的组织形式和约定俗成,他……不受任何一种文学意识形态的规定性所约束。——张杰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内容简介

《夜晚灼烫》是由39篇散文构成,其中包括《绿袖子》《南街与时间》《时间的形式》《呼吸在湖水的绿荫下》《夜晚的印痕》《海子家乡》《时代一瞬》……书中,黑陶的文字从乡村的景物,例如茶馆、供销社、桥、塘溪等,再到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生命,例如邻舍,父亲等,在时间的长河里,他借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他自出生起就浸泡的南方水乡的点点滴滴。他在书中说:“上述所有的行文仅仅只是很浅的印象和观感,正式的以及我想诉说的水乡,依然存于心中……” 全书意象密度丰厚,颜色浓烈,辞藻华美,语词间燃烧着诗意的火焰,力量充满了行文布局,让人感觉到江南土地是从文字间喷出来的。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目录

A辑

绿袖子 / 003

南街与时间 / 012

塘溪,塘溪 / 036

时间的形式 / 045

大池河 / 053

记事簿里的南方 / 060

甜蜜屈服 / 063

呼吸在湖水的绿荫之下 / 085

郊区之歌 / 093

刻或影 / 098

时代一瞬 / 103

姑苏 / 115

兄弟 / 132

生涯备忘:看黄河 / 142

雨意少年 / 159

雪松与钟楼的年代 / 164

飞翔 / 179

B辑

春天汹涌 / 191

幽暗 / 195

水乡 / 201

夜晚的印痕 / 204

越中三笔 / 209

片段的苏北大海 / 216

徽地 / 220

海子家乡:黄昏和夜晚 / 233

私人金陵 / 243

大海拍撼近旁的世俗生活 / 250

西园八章 / 262

倾斜并且尖锐的阴影 / 278

戕害史 / 284

拆 / 286

清凉 / 289

窥视者 / 294

C辑

漆园吏哲学 / 309

幻见录 / 312

固执地持之以恒 / 319

从未飘逝的灵魂 / 321

恒星札记 / 331

书简身影 / 364

代跋 检测散文的*大潜力 / 377

展开全部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节选

绿袖子 ……乡村渐渐上升的温度,在午后销蚀着残冬冰凌。从江滨漫拂过来的风,翻越遥远处那低矮连绵的淡青山丘,一路掠过开始拼命绿起来的广阔麦田,到达步行者裸露的脖颈和额头(温和的凉意爽心悦脑),又毫不停留地向空旷的远方继续跑去。板结的土块挣裂无形捆绑,脚尖稍微一碰,便纷泻般酥松开来——黝黑的、酥松的土块,我能听见它们大口大口呼吸的声音。从天地间突然流动起来的气息里,苏醒的泥土,索取着新鲜和湿润。 河水依然有些矜持,像遇到陌生人的村中女孩子,害羞地静寂着。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变化:原先光滑的河面,现在皱起了粼粼花纹,美丽、精致、丰富——在一阵又一阵拂来的风中,像梦中曾经做到过的、她所向往的裙子的花边。弯曲河流环绕住一个很大的土墩,无人涉足的墩上,覆满了去岁牵扯不清的杂木乱藤,奋力掷一土块上去,便会惊起枯叶般纷飞的大小鸟雀。隐藏了飞翔和声音的神秘河墩。 墩与河的西面,是我们刚才经过的村庄。一只红冠锦羽的骄傲公鸡,在午后空虚村庄的高处(砖堆上),威风凛凛地巡视,火焰的肉冠一抖一抖,样子真是“潇洒”极了。粗糙的有着腐败菜叶的水泥井台上,那位妇女正蹲着在洗红漆“拗手”(一种有把手的木盆)内的孩子衣衫。门前檐下,坐在靠背竹椅上晒太阳的瘦老头已经渐入睡乡,他的桃木拐杖,静静倚在身旁的方凳上。一只肥蜂,金黄调皮,在拐杖和老头的周围盘旋着嗡嗡鸣叫。 ……乡村真静啊。润润的油菜已经挺出了薹——或茁壮,或依然柔弱的茎,顶上,是密麻麻的花蕾。她们含苞——紧紧地抱住身子,使劲不让自己处女胴体的光芒泄露出一丝一毫;而地上的风和地下春天的油,同样在一天天使劲地怂恿她们、催促她们:开吧,开吧!终于,像挠痒痒似的,实在忍不住的她们在一夜全部绽放了自己。璀璨的轰响的世界(而油菜花汹涌的黄昏,在南方天空下的故乡村庄,又显得是多么空虚啊)。但是,土地喷吐辉煌金属的季节毕竟要晚些时候到来,现在还只是清冷的午后的早春。远处田野上,几株矮柏围住的,是河边的坟,是曾经的——在细细春雨中被打湿额头的人的*后归宿。安宁的归宿,与土地融为一体的归宿(死亡是如此自然,就像白昼的屋顶缓缓浸入又一个来临的黑夜)。我们还走过一棵高直的樟树,低垂的天空下,干爽的树叶子在风中不停喧响。它并不如刚才我们远望它时所想象的那样忍受孤独——健康、平朴,在2月的江南原野上,它正尽情享受着生命的自由和生长。 1.李中林。2.火车驶向大海。丰满的海体被坚锐的铁器撞割开来,白色的肌肤分开、翻卷,甚至来不及渗出暗蓝色的血。——在对书籍的阅读过程中,脑中总会显现类似斑斓的幻象。 一个名字和一段幻象,神异书籍是两者的联系之桥。书籍,闪耀深邃、庄重和在野之光的汉字。民间藏书者、乡镇中学历史教师李中林(已经年逼花甲)踱过祝塘镇中心的崭新水泥平桥,走在用青砖铺成人字形的短巷内,与刚从农贸市场出来的那个侏儒镇人大声笑打招呼。去学校,教书,返家——这是李中林日常的“官方”生活,此外,他的生命中几乎全部充满了书:已经购买的、尚待购买的、正在阅读的、尚待阅读的、正在写作的和已在构思的书。 古镇祝塘地处江南腹心,与徐霞客的祖居地不远。时代热气腾腾的巨手也在拨动着这块小世界,各处的旧房陆续被推倒老墙,掀去椽瓦;代之而起的是簇新的小镇商厦和各式铺子,外界嘈杂的*新流行歌曲通过劣质喇叭,同样响彻街巷狭窄的上空。江南乡镇的今天。 祝塘镇北街9号,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沿街两层楼房,是李中林的家。时代的热量不可避免地漫进这个家中(源自生存的需求?)。两层楼房的底层,是李中林妻子的牙医诊所,来自四乡八邻患有牙疾的男女,总在这里,仰头对着明亮的光,尽量张开鲜红的、有着各种气味的口腔,由他妻子判断并且进行相应的操作。血肉模糊的衰老牙根(“光拔出的牙齿就有一面口袋了”),叮当作响形制怪异的不锈钢器械,因为隐痛而略歪的嘴角和微动的耳朵。——而他的妻子一眼看去就是一位善良女人。底层还有一个很大的厨房,每天中午由他女儿主勺,操持一顿可以称是“庞大”的饭食,进餐者除了李氏家族大小成员以外,还有他儿子摩托车修理铺的若干伙计。然而,在家中的另外一些地方,我还是强烈地嗅到了另外的气息。在临街房屋的里侧,仍有半爿未拆的旧宅(古镇保留在当代的碎片或遗痕)。李中林介绍,这是他家的老屋,*早曾被太平天国的战火焚毁过。开裂干燥的墙内木柱深埋记忆,半爿漏进光亮的瓦屋顶下,现在是这个家族废弃物品的堆放地:铁锈农具、一只黑胶套鞋、歪扭木桌、塑料桶、长竹篙以及各式各样的蒙满灰尘的脏污杂物。我注意到靠墙角放着的一只石井栏——井口一圈石头上,三两条深深的、被绳子磨出的印痕令我心惊(哦,一个家族的历史和秘密,原来顽强地隐匿于此,月夜或清晨,春夏或秋冬,这个家族中无数次拉绳提水的手,全被灵性的石头默默地刻写了下来)。 后来,踏着简易陡窄的水泥板楼梯,李中林带我们进入了他的天地。真正的李中林的天地。汉字的汪洋。古老浓郁的汉字芳香,充溢了二楼两间不规则的大小房间。粗糙的水泥地面,有些驳蚀和蛛网的石灰墙。请牙医妻子熟识的木匠打的一排又一排没有油漆的书架(李中林嫌书架打得不好:“不结实,不牢,但又不好说。”对生活无比宽容的他对此却总是耿耿于怀),占领了东面大房间90%的空间(站立的书架放得很密,两架之间人很难蹲下翻看底层的书籍),西面小房间的书架则环壁而立。所有的架子上,堆满、挤满、插满了他的财宝。我看见了老子、孔子、庄子、司马迁、曹雪芹、陈寿;《新华文摘》《世界文学》;卡夫卡、纳博科夫、克洛代尔、契诃夫、鲁迅;《二十五史》和《中国历代笔记小说大全》。步行去镇东北角新建的中学,教学生中国和世界历史,穿半个镇子返家,经过托住人家嘴巴探究着的忙碌妻子——日常生活——踏上简易陡窄的水泥板楼梯,李中林便到达真正可以个人呼吸的自由沉浸之地。汉字,汪洋般活泼或深沉的汉字血液,经由目光和大脑,汩汩流入他的体内——这种不同于医学意义的输血,使得隐身于繁杂小镇芸芸众生中的李中林具有了某种超拔的气韵。南方民间生活中隐秘的精神梦游者。汉字的血液在李中林的体内翻卷、融合、新生,并喧腾地、跃跃欲试地需要倾诉。但是,至少小镇缺乏倾听的耳朵。因此,月夜和休息日的李中林是孤独的,小镇上的李中林是孤独的——好在还有笔,便也就有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倾诉通道。诗歌、小说、散文,他野心勃勃地想要写尽祝塘小镇的“百年风云”。那些遥远的外部世界的回应——刊登在各种报刊上印有“李中林”名字的诗与文,在我看来,就成了他如醉酒般梦游的历历证据。我见过他的“写作地”:东面房间的东南墙角,一张堆放杂乱书报的简易小桌。桌上有一盏“台灯”——裸露的白炽灯泡昂首向天,上面,沾满了日积月累的灰尘。李中林说,地方虽小,但在这里写灵感很好。其实西面小房间南窗下有一张面积大得多的老旧书桌,而李中林只是更多地利用它进行阅读。西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一排排的中国古籍之外,就是挂在墙上的那副边角已经残损的郑板桥印刷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在“文革”中所买,起先一直卷着,后来就把它挂了出来,“经常看看”。“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坐在小镇李中林这间房内的长条凳上,喝着红茶,想着兴化前辈的这八个字,我一下子觉得触摸到了写作的某种本质,在技法和方向上的本质(耳中又响起苏东坡、博尔赫斯的类似声音)。午饭就在楼上的书房(真正的书房)里吃的。不擅喝酒的李中林一个劲地要我们多喝。他女儿烧鱼的手艺好极了,尤其是掺了静静书香的鱼香。菜、汤的热气在充满书籍的(水泥地面、石灰墙壁)房内袅袅——这是民间书痴李中林的世俗生活。 渎。又要写到渎边公路。成百上千条蚕丝般明亮的“渎”(词典解释为“沟渠;水道”),由西面和西南的荆溪和苕溪(分别发源于江苏的宜溧山区和浙江的天目山区)分汊而成,横穿长江之南无数村庄、乡镇在月光下木门的阴影,分开旺盛的麦子和稻子,越过空寂的渎边公路,从地上或空中,奔溅射入这个流域的源地:太湖(多么像一个正在孕育着胎儿的子宫)。蚕丝般明亮的水,和斜射的金色的太阳光线,在吴越天地间编织成一页圣美的网,金银相间,熠熠耀闪。 想象与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远?细雨的20世纪的*后一个初春,在晃荡前行在渎边公路上的“中巴”车内,我努力敞开车窗和肌肤,去感受那些从高处“奔溅射入”太湖的水意和水光——但……现实的“渎”……累累段落受蚀并且发黑……正在失却“蚕丝般的明亮”。腐烂菜皮、飞扬脏损的塑料袋和积满污泥的半沉水泥船壅塞了大地的血脉。受伤的地……和水。细雨初春,土地仍在冒油,渎上的柳枝仍在爆芽(新柳如烟。细雨蒙蒙中的淡烟。烟,初春中国乡村的一个多么准确而又生动的汉字)。那个微小的男孩,在雨绿的田垄上滑倒又爬起,向他的村庄蹒跚走去——我的内心盛满了感动,我又看见了自己,那个遥远的、童年的乡村男孩。 ......

极度文丛·黑陶作品系列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作者简介

黑陶,中国诗人、散文家,1968年出生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陶瓷古镇。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烧陶工人。在故乡的火焰与大海之间,呼吸独异的江南空气。个人作品主要有“江南三书”:《泥与焰:南方笔记》《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以及散文集《中国册页》《烧制汉语》、诗集《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布鲁诺.舒尔茨诗篇》《寂火》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