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42566
- 条形码:9787569042566 ; 978-7-5690-425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 在文化的视野下, 运用文化诗学主体性、文化性和对话性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 研究文学翻译主体性问题, 包括文学翻译主体从作者转换为译者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等。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目录
**章 理论与阐释: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节 在对话中重构:从文化诗学的理论出发
1.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研究范式转变
2.文化转向背景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的提出
3.文化诗学: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主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1.主体性的黄昏与主体间性的黎明
2.翻译主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辨析
3.中国翻译界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第三节 译者的隐身与译者的显现
1.译者的隐身与译本的透明
2.译者的从属性与主体性
3.译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译者的显现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跨越差异与拥抱差异:当代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节 译者主体性与翻译伦理
1.译者主体性的文化阐释
2.翻译规范与翻译伦理的回归
3.翻译伦理与文化他者
第二节 “离散译者”与“趋同求异
1.文化的趋同和求异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2.跨越差异与拥抱差异
3.“离散译者”与第三种翻译方式
第三节 女性译者主体意识的文化意义
1.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翻译
2.女性主义的“重写翻译”与“身体翻译”
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
**节 文化人类学与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
1.表现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与翻译研究
2.译者: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穿行
3.第三种文化:译者的文化归属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
1.文学翻译与“歌德模式
2.文化相异性的本土化改造
3.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发起研究
第三节 深度翻译:译者的话语空间
1.深度描写与阐释之阐释
2.深度翻译:译本的语境化和历史化
3.深度翻译:译者在作者阐释之上的再阐释手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认知与身体体验:文学翻译主体性再认识
**节 文学翻译的文化认知
1.文学翻译的文学性与文化性
2.文学翻译的文化心理分析
3.语言学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翻译
第二节 转向译者与体验翻译
1.关于译者主体性的再认识
2.翻译的理性与翻译的感性
3.”个体身体学“与”从心所欲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身体学
1.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2.认知语言学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解释力
3.译者主体性:认知与体验、理智与情感的对话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倾听与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节选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翻译界比较有影响的女性译者有《堂吉诃德》的**位西班牙文翻译者杨绛,翻译《名利场》、杨绛的胞妹杨必(1922-1968),《草叶集》的翻译者赵萝蕤(1912-1998),新中国成立后《红与黑》的**个中译本的译者罗玉君(1907-1988)等。在当代中国译坛上,有日本文学翻译家唐月梅、文洁若,英美文学翻译家戴乃迭(Gladys Yang,1919-1999),以及港台翻译家金圣华和张爱玲(1921-1995)等。鉴于我们所讨论的文学翻译主题,在以上所列举的为数不多的女性译者中,没有包括新中国成立后活跃在中国译坛上的女性口译者,如王海容、唐闻生等。 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提到的,女性译者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重新发现、女性译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译者主体意识觉醒的政治含义等议题,是同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又同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紧密联系,使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中国由于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以及文学现实同西方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也同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总体而言,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权运动” (张岩冰,1998: 190)。同样,“由于国情不同、语言形态不同、宗教因素不同等原因,我国迄今尚没有真正的女性主义译者”(蒋骁华,2004: 14)。关于**个命题,我们如果要证伪它,必须首先证实中国的女性运动是以反对男权思想的统治为目的而开展的。但纵观20世纪初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历史,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张岩冰认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给妇女的地位带来了变化,但妇女运动只是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妇女自身不是目的,妇女解放只是一种争取社会进步的标志、一种反封建的手段。妇女将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社会活动的进程中,忘记了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自身特殊性的认识。1949年以后,妇女骄傲地撑起了半边天,但这种表面上的平等更是以女性忽略自身特殊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为前提的,是一种女性向男性转变的“雄化”(张岩冰,1998: 190-192)。 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接受需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身价值意识的觉醒;另一个就是这个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女性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传人中国,也就是在上述两个条件成熟以后。20世纪80年代初,朱虹开始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引入国内,成为国内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的**人(穆雷,2003:41-44)。而此时正是国内译介和研究女性主义的高潮,随着女性主义文论影响的逐步扩大,中国文学创作界提出了“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的概念,并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但女性主义理论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甚微,直到20世纪末,当女性主义思潮趋于平缓,中国翻译理论界才开始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有所关注。据蒋骁华统计,2000年出版的廖七一所著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论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界*早涉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之后的2002年,中国译坛陆续开始了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评介和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翻译实践的文章,其中包括王晓元的《性别、女性主义与文学翻译》、孟翔珍的《女权主义在翻译文学中的创造性叛逆》、廖七一的《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阎建华等的《性别差异与翻译:解读女性主义翻译观》、刘亚儒的《翻译与女性》、刘勇的《从女性翻译理论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蒋骁华,2004: 10-15)。这一时期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上,其中也有文章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用于翻译批评进行译本分析;但因对此理论的总体把握和对中国语境的深入了解不够,他们仅在语言层面进行分析,将一些语言中的非标记现象当做标记现象,缺乏说服力。2003年发表有穆雷的《翻译与女性文学——朱虹教授访谈录》、葛校琴的《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等文章。2004年是国内翻译界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比较深入的一年,以《中国翻译》组织的第4期专栏为代表,表现了中国翻译界对女性翻译理论全面而理性的思考和研究,尤其注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研究,以及中西话语的双向阐发研究。 ……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作者简介
段峰,博士,四川大学外因语学院教授、博导。任中国荚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专业委员会会长、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承担或已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5.0¥4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9.5¥39.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4.4¥4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2.6¥26.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6.2¥42.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6.7¥3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6¥10.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