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心理学的邀请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16955
- 条形码:9787301316955 ; 978-7-301-31695-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心理学的邀请 本书特色
真正的《心理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Psychology)完整版,中文正版专属授权。
心理学的邀请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为什么是一门科学? 如何真正运用批判性思维?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性? 你会抑郁、焦虑、感到压力大吗?如何缓解? 为什么你很难减肥?你知道脂肪细胞吗? …… 心理学是一门贴近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无所不包,从先天的基因遗传到后天的环境改变,涉及人的所有;它的研究跨度更是无所不容,从胎儿期到老年期,横贯人的一生,可谓与人的毕生发展息息相关。 本书按照个人成长经历的六个方面——自我、身体、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生活——通过独特的组织方式、引人入胜的生动叙述、给人启迪的鲜活案例,展示了心理科学的方方面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行为的构架,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心理学研究领域,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和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 本书易读、易学、易入,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兼容,尤其注重培养你的批判性和科学思维,这也是本书有别于同类书籍的*大特点。本书适用于寻求心理学入门的人、有兴趣深入探索自身内在工作秘密的人。如果你想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实现自我,就请接受我们的邀请,进入心理学为你开启的这扇大门。
心理学的邀请 目录
作者的话 005
指导性原则和特色 007
第五版的新颖之处 012
作者致谢 013
关于作者 020
**章 心理学是什么 003
科学心理学 004
心理学家做些什么 010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维 014
描述性研究:确立事实 020
相关研究:探索关系 025
实验研究:寻找原因 028
评估结果 03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036
学以致用:心理学能为你做些什么 037
第二章 人格理论 043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044
关于人格的现代研究 052
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055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061
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065
内部经验 071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074
学以致用:怎样避免“ 巴纳姆”效应 075
第三章 毕生发展 081
从怀孕到出生后**年 082
语言发展 089
认知发展 094
道德发展 099
性别发展 102
青春期 108
成年期 111
复原力的源泉 119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120
学以致用:抚养孩子 121
第四章 神经元、激素和大脑 127
神经系统:基本蓝图 128
神经系统的信息交流 131
大脑成像 140
漫游大脑 143
大脑的两个半球 150
大脑研究的两个难题 154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158
学以致用:神经学的化妆品——修整大脑 159
第五章 身体节律和心理状态 165
生物节律:体验的波动 166
睡眠节律 174
探索梦的世界 180
催眠的奥秘 186
改变意识状态的药物 191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198
学以致用:如何获得良好的睡眠 200
第六章 感觉与知觉 205
我们的感觉 207
视觉 213
听觉 226
其他感觉 229
知觉的来源和知觉的作用 238
无意识觉察 24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245
学以致用:超感觉知觉存在吗 246
第七章 思维和智力 251
思维:利用我们所知道的 252
理性推理 257
理性推理的障碍 261
测量智力:心理测量方法 269
剖析智力:认知理论 274
智力的起源 277
动物的心智 28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290
学以致用: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性 291
第八章 记忆 297
重构过去 298
记忆和暗示的力量 302
记忆的研究 306
记忆的三箱模型 309
记忆的生理机制 315
我们如何记忆 318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321
自传体记忆 328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331
学以致用:如何记住你所学到的知识 332
第九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337
经典条件反射 338
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343
操作性条件反射 348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352
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57
学习和心理 36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367
学以致用:媒体暴力会使你变得暴力吗 368
第十章 社会和文化情境中的行为 373
角色和规则 374
社会对信念和行为的影响 382
群体中的个体 390
我们对他们:群体同一性 396
群体冲突和偏见 400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408
学以致用:应对文化差异 410
第十一章 心理障碍 415
心理障碍的界定和诊断 416
焦虑障碍 423
心境障碍 428
反社会/ 变态人格障碍 432
药物滥用和成瘾 435
同一性分裂障碍 441
精神分裂症 44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447
学以致用:当一个朋友自杀的时候 448
第十二章 治疗的途径与疗法 453
心理障碍的生物疗法 454
心理疗法的主要流派 461
评价心理疗法 470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477
学以致用:成为一个聪明的心理治疗的消费者 478
第十三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483
情绪的本质 484
情绪与文化 494
压力的本质 499
压力与情绪 506
应对压力 510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515
学以致用:生气的窘境——“ 发泄”还是“ 控制” 516
第十四章 生活中的主要动机:饮食、爱情、性欲与工作 521
饥饿的动物:觅食动机 522
社会性动物:寻求爱的动机 529
欲望性动物:寻求性的动机 535
有能力的动物:获得成就的动机 547
动机、价值和幸福 555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557
学以致用:如何实现目标 558
附录 统计方法 562
词表 572
参考文献 583
版权所有 621
名称索引 624
心理学的邀请 节选
心理学是什么 当今新闻里充满着英雄事迹和懦夫的故事、对现存法律和社会准则的质疑、有趣的娱乐活动或残忍的恐怖行为、人类的非凡创造或愚蠢表现。这些内容到底与心理学有哪些关系呢? 答案是:都有关系。 人们通常把心理学与心理障碍、情绪失调、个人问题和心理治疗等联系起来。其实,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们所做的一切美好或邪恶的事情——那些你天天耳闻目睹的事情。他们想要知道为什么在“捣蛋”游行中,那些快乐的游行者通常是性格外向的人,而性格内向的人们通常都以遵从社会传统为原则而安于默默无闻地生活?他们调查了为什么人们会成为异性恋者、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为什么一些异性恋者害怕或是厌恶同性恋者,为什么人们对同性恋结婚有不同的态度。他们探究为什么一些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会做出牺牲数百无辜者生命的恐怖行为,而另一些人则自愿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他人。为什么有的儿童能够摆脱早期的创伤成长为健康的成年人,而有些人却一直无法摆脱伤痛。心理学家在探索,当科学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用为给孩子注射了疫苗而自责时,为什么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恼火了。 在本书中,我们将会讨论一些由新闻故事引发的心理学主题。但是,心理学并不仅仅只是关注这些有新闻价值的行为。心理学家对普通人的生活同样感兴趣,并试图研究人们的学习、记忆、情感、问题解决和人际交往等问题。因此,他们往往会去研究人们的一些日常经历,如抚育孩子、闲聊、记住一份购物清单、白日梦、性生活和挣钱谋生等。如果你曾想探究他人做某种事情的原因,或想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你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现在我们就邀请你走进心理世界的大门,并带你一同探索这个星球上*为复杂的主题:人。 科学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及其如何受有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科学。不过这一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好比是将一辆小汽车解释成“把人从一个地方运载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工具”,它既不能说明小汽车与火车或公共汽车的区别,也不能说明福特牌与法拉利牌小汽车的区别,更不能解释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工作的。因此,如果你想真正弄清楚心理学是什么,你就需要对它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解释结果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心理学、伪科学和常识 让我们先从什么不是心理学开始谈起。首先,真正的心理学与那些自助书籍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大众心理学(pop psych)相去甚远。近年来,公众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心理呓语”(psychobabble)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心理呓语”指的是披着心理学术语言外衣的一种伪科学和骗术。这种伪科学声称可以快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譬如,重新体验一遍童年时可能遭受的精神创伤就可解决当前的苦恼,或者可以对你的大脑进行重新编程使它更加富有创造性。我们认为,真正的心理学要比伪科学更为复杂、有更多内涵,并且更为有用,因为它基于严谨的研究和实证的(empirical)证据而产生,而且这些证据都是通过精心观察、实验和测量得到的。 其次,心理学与诸如笔迹学(笔迹分析)、算命、数字命理学(根据出生日期等数字来解释人的性格或占卜祸福)以及广为流行的占星术等非科学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些从业人员与心理学家一样,都试图解释人们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行为做出预测。比如,当你遇到恋爱情感问题时,占星家也许会劝你*好选择白羊座而不要选择水瓶座的恋人;而轮回论者也许会告诉你,你现在的感情受挫是因为你在前世抛弃过恋人。这类伪科学的信奉者越来越多。然而,无论是通灵者还是占星家,他们的预测都是极尽可能地模糊,以至于那些话要么都是废话,要么根本就是错误的。(Radford,2010;Shaffer & Jadwiszczok,2010)在2008 年,一个举世闻名的加拿大超能力者曾预言,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将会结婚生子;西恩·潘(Sean Penn)将会在中东受伤;在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退出竞选后,约翰·爱德华兹(John Edwards)将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很明显,她都预测错了。而且,与你在电视上的通灵节目或者通灵网站看到的相反,没有哪个通灵者曾经使用超能力找到过失踪的孩子,他们也没有查出连环杀手或帮助警察侦破任何犯罪案件。他们的线索只会徒增受害者家属的伤感。 *后,心理学并不是常识的代名词。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往往会否定人们的常识。这本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被压抑的痛苦记忆能否在几年之后,像倒带一样清晰地回忆出来?大多数女人都患有经前综合征吗?限酒政策能降低酗酒率吗?婴儿会因为你为她弹奏贝多芬交响曲而变聪明吗?此类常识性的观念早已被心理学的实证证据所否定。在开始上普通心理学课程前,许多学生持有的观念都基于大众文化、个人经验或者生活常识,它们都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依据。两名老师在上课的**天给90名选修普通心理学的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要求学生对心理学知识进行真假判断。这个问卷中的所有命题都是假命题,例如,“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只使用了我们大脑的10%”或者“在催眠状态下,你能表现出在其他情况下所不能表现出的成就”。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的正确率仅在38.5%,比靠运气猜测的概率还要低。(Taylor &Kowalski,2004)但是,在课程的*后一周,当同学们重做这份测试后,他们整体的准确率提升到了66.3%,虽然他们还有可改进的空间,但他们已经对先前持有的错误观念失去了信心,这表明他们正在抛弃错误观念的路上。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学到了科学中的*重要的一课:对没有检验过的假设抱有怀疑的态度,这会是一件好事。 这本书和你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样不断地让你明白,大众的观点和常识并不能总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靠的指导。你所看到的科学研究也并不总是能为你提供你所期待的答案,而且有时没有明确的解答。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重视的科学研究对现实做出的解释比常识要正确得多。当然,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并不一定非要出人意料,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一样,心理学研究者不仅致力于探索新的现象或纠正错误观点,而且也在通过明确爱的类型、暴力的起源、性的非生理性动机和记忆的秘密等,来不断加深我们对这个自认为非常熟悉的世界的理解。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从亚里士多德到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曾思考过我们今天称之为心理学的问题。他们想弄清楚人们如何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取外部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各种问题,并在不同动机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表现。他们也曾探索过情绪的本质,想了解到底是情绪在控制我们,还是我们在控制情绪。像心理学家一样,他们想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描述、预测、理解和修正,以便丰富人类的认识并使人们能够变得更加快乐。不过与现代心理学家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学者从不注重实证证据,他们经常只是对一些奇闻逸事或个案进行描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现代心理学的先驱总是错的。相反,他们都很有远见,他们的观察结论往往都为后来的研究所证实。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通过观察脑部受到损伤的病人,推断出大脑是“我们愉快、喜悦、欢乐以及痛苦、悲伤、哀痛的根源”。早在公元1 世纪,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就通过观察发现,人类生气、悲伤、忧虑不是因为某些具体的事件,而是因为他们对那些事件的看法和解释。后来的研究也证实了他们的观点。 但是,由于缺少实验方法的支持,他们也会犯一些严重的错误。19 世纪早期在美国和欧洲广为流行的颅相学(phrenology,希腊语义为“大脑研究”)就是一个明证。据奥地利医生弗朗茨·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1758—1828)的文章记载:颅相学家认为不同的性格和人格特质可以用大脑的不同部位来解释。按照这种观点,从隆起的头盖骨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人格特征,比如“吝啬”和“虔诚”。例如,他们认为窃贼的耳朵上方有一块大的隆骨。若是碰到有“窃骨”特征的而非窃贼的人,他们就解释说那是因为这些人有别的隆骨,抑制了偷窃的欲望。在美国,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老师和雇主都向颅相学家寻求意见。(Benjamin,1998)而实际上颅相学是一种典型的极为荒谬的伪科学。 就在颅相学广为流行的时候,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先驱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问题。1879 年,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成立了**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早年研究医学和哲学,后来转向精神问题的研究并开创了经过训练的内省法(trained introspection)。通过这种方法,他训练参与者仔细地观察,然后分析并描述出自己的感受、想象和情绪反应。内省法需要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实验仅1.5 秒,内省者则要花20分钟报告自己的内在体验。这种方法就像化学家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一样,目的在于将行为分解成*基本的元素。由于内省法主观性太强,后来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反对这种方法。尽管如此,冯特仍受到后人的敬仰,因为是他正式开创了心理学科学化的进程。在北美,很多早期的心理学家都在冯特的实验室接受过训练。 科学心理学的另一研究取向是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这一取向着重研究行为的机能,而不是对行为进行分析和描述。机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他是一名美国哲学家、医生和心理学家。他曾写到(1890 / 1950),尝试通过反省的方法来掌握思维的本质,“就像抓住陀螺的顶端来捕捉它的运动,或快速地打开煤气灯来看清黑暗是什么样子”(他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受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进化论的启示,詹姆斯和其他机能主义者开始研究不同的行为是如何帮助人类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机能主义注重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这加速了心理学科学化的进程。 奥地利维也纳也是心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还是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疗法首次被提出的地方。当其他心理学家为建立科学心理学而在实验室里努力从事研究的时候,当时还不怎么有名的神经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则在他的工作室里倾听患者对自己的抑郁、紧张情绪和强迫性习惯的报告。他总结出,患者的痛苦源于他们童年早期的冲突和情感创伤。他们无法在意识层面记住这些冲突或创伤,因为它们太具威胁力,例如,对父母有性感受是被禁止的。弗洛伊德的观点后来发展成为一门人格理论,他的理论及其治疗患者情绪问题的方法构成了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的基础。到此为止,心理学已由早期依附于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领域,*终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不同专业、理论取向以及研究方法的复杂学科。(在其他章节里,你将会学到关于心理学发展史的更多知识,以及在心理学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当代心理学领域很像一个毫无秩序的大家庭,家庭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然而,有些表亲之间关系亲密,有些相互争吵,还有的则老死不相往来。 当代心理学 心理学的不同研究取向*终形成了当代的五大主流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不同方面,并对大脑如何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假设,而且*重要的是,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1 生物学的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主要关注生理事件如何影响行为、情绪和思想。电脉冲沿着复杂的神经通路发出,激素通过血液的流动控制内脏的工作频率,化学物质在人体内狭小的空隙中穿梭流动以区分不同的大脑微型细胞。生物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些生理事件的研究,了解它们如何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如何使人类产生知觉、记忆、情绪和许多其他的行为特征。同时,他们还研究有关基因和其他生物因素对能力和人格特质发展的作用。受机能主义影响所产生的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这一学派关注那些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因其功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而被遗传下来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于我们当前的行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特质中的。生理学方法的理念是,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就不能了解真正的自己。 2 学习的观点(learning perspective)。研究环境和经验怎样影响个体(人或动物)的行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有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家(behaviorist)重视在环境中能够保持或抑制特定行为的那些奖励和惩罚。他们不借助心理因素来解释行为,而只研究环境中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因为这些行为和事件才是他们唯一能观察到并可直接进行测量的。例如,你有过不能坚持完成计划、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或者情绪失控等方面的经历吗?行为主义学家可能会分析环境中让你分心或让你情绪爆发的因素。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家(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ist)则综合了行为主义与有关思维、价值观和目的的研究,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让自身行为去适应环境来学习,也可以通过模仿他人及思考周围发生的事件来学习。就像我们将会在其他章节中看到的那样,学习的观点有很多实际的用处。 3 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主要研究人脑中发生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推理、记忆、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解释经验、获得道德标准并形成信念的。(在拉丁文中,“认知”就是“去了解”的意思。)认知心理学家运用巧妙的研究方法,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推断人们的内在心理过程。他们能够研究那些曾经仅能推测的心理过程,如情绪、动机和洞察力。他们设计的电脑程序能够模拟人们如何完成复杂作业,揭示婴儿思维的变化,不使用传统的IQ 测试便能区分智力类型。认知的观点是心理学中*强大的力量之一,它开启了对人类错综复杂的心智进行的一系列研究。 4 社会文化的观点(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着重研究个体之外的社会和文化的力量影响个体行为的过程。从接吻的方式到用餐的种类和地点等都是可研究的对象。我们如何感知世界、表达喜怒哀乐、与家人相处、对待朋友和敌人等日常行为,都会受到周围人、社会背景和文化规范的影响——很多人往往低估了这种影响力。我们就像那些不知道自己终日生活在水中的鱼一样。社会文化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就是“水”——人们每天都在其中游来游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由于人类是深受所处文化世界影响的社会性动物,所以社会文化学观点使心理学成为一个更具有代表性、更严谨的学科。 5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关注的是个体的无意识动力因素,如内驱力、冲突或本能等。它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今,这种观点存在许多不同的派别。心理动力学理论学家把自己看成是精神的考古学家,他们试图从人的表面行为里发掘出人格的根源。读完第二章你会发现,如果说心理学是一只手,那么心理动力学理论就是这只手的大拇指——它与其他手指融为一体又彼此分离,因为它与其他理论在术语运用、研究方法和评判事实的标准上迥然不同。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心理动力学观点应属于哲学或文学,而不是理论心理学。然而,一些心理治疗师和外行人却往往对心理动力学观点所强调的如性的力量、对死亡的普遍恐惧等这些极为重要的心理学问题很感兴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坚决拥护一种观点,许多心理学家都会吸收不同学派中他们认为*合理的部分。此外,许多心理学家还受到了社会变化和文化趋势的影响,如人本主义和女权主义,这些都不完全符合于任何一种流派的主要观点,或者贯穿所有的理论流派。尽管心理学的理论取向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学科内部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上都是一致的。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反对对事件进行超自然的解释 ——邪恶的灵魂、通灵力量、奇迹等。大部分心理学家都强调收集实证证据的重要性,认为不能简单地依赖于个人直觉或信念的力量。正是这种坚持实证的严格标准,将心理学与其他对人类经验所做的非科学的解释区别开来。
心理学的邀请 作者简介
著者: 卡萝尔·韦德(Carole Wade),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加州多明尼克大学。美国心理学会(APA)教务部主席,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与卡罗尔·塔佛瑞斯合著的书,除本书外,还有《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透视》(Psychology in Perspective)等。 卡罗尔·塔佛瑞斯(Carol Tavris),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作家、演说家,除与卡萝尔·韦德合著的书以外,她还著有《误测女性》(The Mismeasure of Woman)、《愤怒:被误解的情绪》(Anger: The Misunderstood Emotion)等。 译者: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2.7¥4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0.9¥38 -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手记
¥21.3¥56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2.8¥36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3.8¥36.8 -
走出心灵荒野:用表达性写作摆脱孤独与迷茫
¥15.4¥42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31.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