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80904
- 条形码:9787520380904 ; 978-7-5203-809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中外文字与图像关系,以及图像理论与视觉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字与图像、文字艺术与图像艺术的内部机制、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结论。该著的特点在于,尽量从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结合中西理论与文艺实践,阐述文字与图像的核心问题与复杂关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该著在文字与图像关系、语言与文字关系、语言构建形象、图像中的表象与思想、文字与图像中的言象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原创性的发现与阐述。
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文字与图像
**节 文字、图像与艺术视野
一 文字与图像的内涵与范围
二 艺术视野
第二节 读图时代的诗画差异
一 诗画同一说与诗画差异说
二 莱辛诗画差异说的主要内容
三 莱辛诗画差异说的局限
四 读图时代诗画之间的主要界限
第三节 视觉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分层
一 从文字与图像的角度看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的不同类型
二 从思想与表象的角度看语言文化内部的分层
三 从表象与思想的角度看视觉文化内部的分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字与图像的相互关系
**节 文字与图像的异质和互渗
一 文字与图像的异质性
二 文字与图像的互渗性
三 文字与图像的此消彼长
第二节 文字与图像的实指与虚指
一 文字与图像同居一个文本时谁居主导
二 文字用所指表征世界,图像用能指表征世界
三 语言与图像的实指和虚指及其相互转化
四 文字与图像的实指和虚指的常态与变态
第三节 可能世界理论与文字和图像艺术中的虚构世界
一 可能世界的相关理论
二 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
三 可能世界与虚构世界
四 文字与图像艺术中的虚构世界的真实性问题
五 文字艺术虚构世界与图像艺术虚构世界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学语言与文学形象的相互关系
**节 语言与文字关系辨析
一 语音的物质与心理两个层面
二 文字与语言同属一个系统
三 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差异
第二节 语言构建形象
一 语言如何构成形象
二 语言为什么能够构建形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字与文学中的具象与思想
**节 文字的能指与具象的构建
一 文字的能指在具象构建中的作用
二 文字的所指在能指构建具象的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文字转化为具象与这种转化的不完全性
一 文字转化为具象
二 文字转化为具象的不完全性
第三节 转化不完全性的原因
一 从文字的角度看转化不完全性的原因
二 从形象的角度看转化不完全性的原因
第四节 文字词义与形象思想之间的关系
一 视觉性形象中词义与思想的关系
二 非视觉性形象中词义与思想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像中的表象与思想
**节 图像与表象
一 表象与物象
二 异态的表象
第二节 图像的思想
一 图像表达思想
二 图像为什么能够表现思想
第三节 图像表象与思想的相互关系
一 图像表象与思想的相互作用
二 图像的象意关系与接受者
第四节 艺术家主观因素的渗入图像
一 艺术家主观因素渗入图像的几个阶段
二 艺术家突出主观因素的手段
第五节 图像与文字表达思想的差异
一 图像与文字在表达思想上的区别及其原因
二 图像与文字在思想表达方面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字与图像作品中的“言象意”关系
**节 王弼的“言象意”观及其意义和局限
一 王弼的“言象意”观及其意义
二 王弼的“言象意”观的局限及其原因
第二节 “言象意”三者关系与人类四种表征方式
一 “表征”内涵探讨
二 人类的四种表征方式
三 四类表征方式与“言象意”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 审美之“象”与表意之“象”
一 审美之“象”
二 表意之“象”
三 审美之“象”与表意之“象”的相辅相成
本章小结
附录
**节 作为符号的戏剧
一 戏剧能指的一次性
二 戏剧符号的多中介问题
三 戏剧符号与戏剧观众
四 剧本能指与舞台能指
第二节 媒介与媒体:传媒的两种含义及其区分
一 媒介与传媒
二 媒体与传媒
第三节 鲍勃·迪伦事件与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文学观
一 鲍勃·迪伦事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的突破
二 鲍勃·迪伦事件对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的突破
三 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能否分享同一奖项?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 文字与图像
**节 文字、图像与艺术视野
一 文字与图像的内涵与范围
二 艺术视野
第二节 读图时代的诗画差异
一 诗画同一说与诗画差异说
二 莱辛诗画差异说的主要内容
三 莱辛诗画差异说的局限
四 读图时代诗画之间的主要界限
第三节 视觉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分层
一 从文字与图像的角度看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的不同类型
二 从思想与表象的角度看语言文化内部的分层
三 从表象与思想的角度看视觉文化内部的分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字与图像的相互关系
**节 文字与图像的异质和互渗
一 文字与图像的异质性
二 文字与图像的互渗性
三 文字与图像的此消彼长
第二节 文字与图像的实指与虚指
一 文字与图像同居一个文本时谁居主导
二 文字用所指表征世界,图像用能指表征世界
三 语言与图像的实指和虚指及其相互转化
四 文字与图像的实指和虚指的常态与变态
第三节 可能世界理论与文字和图像艺术中的虚构世界
一 可能世界的相关理论
二 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
三 可能世界与虚构世界
四 文字与图像艺术中的虚构世界的真实性问题
五 文字艺术虚构世界与图像艺术虚构世界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学语言与文学形象的相互关系
**节 语言与文字关系辨析
一 语音的物质与心理两个层面
二 文字与语言同属一个系统
三 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差异
第二节 语言构建形象
一 语言如何构成形象
二 语言为什么能够构建形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字与文学中的具象与思想
**节 文字的能指与具象的构建
一 文字的能指在具象构建中的作用
二 文字的所指在能指构建具象的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文字转化为具象与这种转化的不完全性
一 文字转化为具象
二 文字转化为具象的不完全性
第三节 转化不完全性的原因
一 从文字的角度看转化不完全性的原因
二 从形象的角度看转化不完全性的原因
第四节 文字词义与形象思想之间的关系
一 视觉性形象中词义与思想的关系
二 非视觉性形象中词义与思想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像中的表象与思想
**节 图像与表象
一 表象与物象
二 异态的表象
第二节 图像的思想
一 图像表达思想
二 图像为什么能够表现思想
第三节 图像表象与思想的相互关系
一 图像表象与思想的相互作用
二 图像的象意关系与接受者
第四节 艺术家主观因素的渗入图像
一 艺术家主观因素渗入图像的几个阶段
二 艺术家突出主观因素的手段
第五节 图像与文字表达思想的差异
一 图像与文字在表达思想上的区别及其原因
二 图像与文字在思想表达方面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字与图像作品中的“言象意”关系
**节 王弼的“言象意”观及其意义和局限
一 王弼的“言象意”观及其意义
二 王弼的“言象意”观的局限及其原因
第二节 “言象意”三者关系与人类四种表征方式
一 “表征”内涵探讨
二 人类的四种表征方式
三 四类表征方式与“言象意”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 审美之“象”与表意之“象”
一 审美之“象”
二 表意之“象”
三 审美之“象”与表意之“象”的相辅相成
本章小结
附录
**节 作为符号的戏剧
一 戏剧能指的一次性
二 戏剧符号的多中介问题
三 戏剧符号与戏剧观众
四 剧本能指与舞台能指
第二节 媒介与媒体:传媒的两种含义及其区分
一 媒介与传媒
二 媒体与传媒
第三节 鲍勃·迪伦事件与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文学观
一 鲍勃·迪伦事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的突破
二 鲍勃·迪伦事件对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的突破
三 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能否分享同一奖项?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赵炎秋,男,1953年生,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文艺学专业、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南“12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成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
书友推荐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本类畅销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