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作者:曹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50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54.0(7.5折) 定价  ¥7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21201
  • 条形码:9787301321201 ; 978-7-301-32120-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本书特色

1.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得主、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用时评发出自媒体时代的理性之声。

2.敬一丹、白岩松、柴璐、六神磊磊等大咖,众多中学语文老师、高中生家长倾情推荐。

3.备战高考语文时事议论写作课外参考读物。

4.拓展中学生的时政视野,激发中学生对时政的关注。

5.开启评论思维、提升评论素养,对“键盘侠”说NO。

6.向自媒体狂欢的舆论场,注入不与狂热共舞的评论正义。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内容简介

在越来越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当下,面对舆论场的喧嚣、变幻与混乱,挑战、扭曲着那些被我们视为常识的价值时,需要时事评论来扮演公共价值和常识的守望者的角色,用理智与不妥协,用温和的坚定,匡正一个社会的正直与良知的水位。这也是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通过本书所精选的时评文章,尝试向读者传达的关于一名评论人正直与正义的言论努力。本书分为“抗疫观察”“不同观点”“不平则鸣”“媒介素养”“冰点暖评”“读书杂记”六辑,继续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舆论沸点,以作者一直以来秉持的理性耐心讲理,用犀利且不乏温暖的文字,介入社会的良性运行与舆论的正向引导。
随着时评写作近年来在高考等晋升性考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时评中国》系列升级版,本书在每辑新增“时评这样写”,为时评写作学习者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写作指导,例如,如何“把握大事件的舆论水温”,如何“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多思考五分钟”,如何“在锚定靶子中让评论写作‘热启动’”,如何“借助比喻和意向的延伸去拓展思维”,如何“善于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如何“多读书,积累写作问题意识和对话资本”。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前言

自 序世界越充满不确定,越考验评论的正直与良知

前段时间,我给大学生评论大赛出了一道题:“如果此时你站在2019年末的时间点,跨过2020年,给2021年的人们说几句话,你会说些什么?”这不是考验对时间穿越的想象力,而是一个包含着三重时间维度的哲学拷问。常人的生活时间观是单一且线性的,而在哲学视野中,“存在”是一个多维时间概念,人的时间蕴含着多种可能生活的维度,内含着在无数方向上展开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经历2020年,站在2019年末憧憬2020年,这是一种想象;如果跳过2020年,直接站在2020年末憧憬2021年,这也是一种想象。经历了跌跌撞撞的2020年后,心中是无法抹去2020年的,负载着2020年的我们已经回不去2019年了。

出了这道题后,我也在问自己,怎么答这道题?能对未来说些什么?2020年12月31日,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转发2019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不能断定是SARS》的新闻,那时的人们根本没注意到这条新闻,根本无法想象,整个2020年中国和世界都被这条新闻所支配。就像现在这个时间点,人们根本无法预测2021年将被今天哪条似乎无关紧要的新闻所支配。经历了2020年,人们心中写满了迷茫和不确定。

2019年与2021年的对话,既无法对2020年有先见之明,且经历之后的后见之明,又很无力,能说些什么呢?面对魔幻般的世界与未来,面对唯一可以确定的“不确定”,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下做确定的自己,用良善而稳定的价值观去对抗世界的波谲云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目录

《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
展开全部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节选

“时评这样写”之“借助比喻和意象的延伸去拓展思维”

思维固化是让评论写作者感到很沮丧的一件事,看到一个题目,思维只能在这个题目上转圈,钻进死胡同,跳不出来,角度非常平庸,被别人甩下好几条华尔街。思维开放的人总能找到好角度,看山能见水见桃花,而思维固化的人只能看山见山。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关键是思维方式。比如,可以借助比喻和意象的延伸,去拓展你的思维。

什么叫比喻和意象的延伸呢?举个案例,2020年B站关于“后浪”的演讲很火。“五四”青年节,演员何冰站在一个中年人的视角对年轻人喊话:“奔涌吧,后浪。”—这引起了很多讨论。“后浪”,是一个比喻、一种意象,代表着“90后”“00后”的年轻人。

什么叫意象的延伸呢?就是当你看到这个“后浪”时,你能想到什么?因为“后浪”本身就是一个比喻,那么,围绕着这个比喻会有一个概念家族,即“后浪”这个词的周围有一群相关的词,你能想象到它周围的这个概念家族,这就叫意象的延伸。

那么,“后浪”有怎样一个概念家族,周围有哪些词呢?一般人也许都能想到“前浪”,“前”与“后”相对,“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的比喻就是从这句话来的。“后浪”代表着年轻人,“前浪”代表着前辈,代表着老人。这么来思考两者的关系,说明你的思维开始活跃地延伸了,而不是局限、封闭于“后浪”之中。

一般人只能想到“前浪”“后浪”,这也是固定思维,如果你能从“前”“后”,想到还有一个“中间的”,那就甩掉一群人了。

“前浪”“后浪”,还有“中间的”,那就是“中浪”啊。就像社会的人群,有年轻人,有前辈、老人,还有中年人啊。都说年轻借助比喻和意象的延伸去拓展思维思维固化是让评论写作者感到很沮丧的一件事,看到一个题目,思维只能在这个题目上转圈,钻进死胡同,跳不出来,角度非常平庸,被别人甩下好几条华尔街。思维开放的人总能找到好角度,看山能见水见桃花,而思维固化的人只能看山见山。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关键是思维方式。比如,可以借助比喻和意象的延伸,去拓展你的思维。

什么叫比喻和意象的延伸呢?举个案例,2020年B站关于“后浪”的演讲很火。“五四”青年节,演员何冰站在一个中年人的视角对年轻人喊话:“奔涌吧,后浪。”—这引起了很多讨论。“后浪”,是一个比喻、一种意象,代表着“90后”“00后”的年轻人。

什么叫意象的延伸呢?就是当你看到这个“后浪”时,你能想到什么?因为“后浪”本身就是一个比喻,那么,围绕着这个比喻会有一个概念家族,即“后浪”这个词的周围有一群相关的词,你能想象到它周围的这个概念家族,这就叫意象的延伸。

那么,“后浪”有怎样一个概念家族,周围有哪些词呢?一般人也许都能想到“前浪”,“前”与“后”相对,“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的比喻就是从这句话来的。“后浪”代表着年轻人,“前浪”代表着前辈,代表着老人。这么来思考两者的关系,说明你的思维开始活跃地延伸了,而不是局限、封闭于“后浪”之中。

一般人只能想到“前浪”“后浪”,这也是固定思维,如果你能从“前”“后”,想到还有一个“中间的”,那就甩掉一群人了。“前浪”“后浪”,还有“中间的”,那就是“中浪”啊。就像社会的人群,有年轻人,有前辈、老人,还有中年人啊。都说年轻学生欺负新学生,学姐欺负学妹。她的角度是“大学里的婆媳关系”,那些学姐觉得自己“媳妇熬成婆了”,就开始欺负新生了。然后,她的评论围绕“婆媳关系”说了半天,不能欺负人啊,应该尊重同学啊。这样写评论,就被“婆媳关系”这个比喻套住了,跳不出来,思维被局限住了。

如果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比喻和意象的延伸,想象力就被打开了。比如,如果说这是“婆媳关系”,这种关系不正常,那么,一个正常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你可能会想到“兄弟姐妹关系”,好像“兄弟姐妹关系”比“婆媳关系”要正常一些,是平等的。可再想一想,如果是“兄弟姐妹关系”,那谁是家长呢?老师、校长、辅导员?实际上,这还是停留在家长制思维框架中。现代社会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没有人身依附的公民关系。从“婆媳关系”想到“兄弟姐妹关系”,再想到公民间的“平等关系”,你就成功地释放了自己的想象力。

角度和论点,往往是在这种比喻和意象的拓展中进行延伸:从看得见的事物延伸到看不见的,从一个层次延伸到另一个层次,从A面扩展到B面,从一个概念想象到它背后的概念家族,从这个概念家族中寻找到与那个看得见的概念相对的概念,这样,思路就完全打开了。思路打开了,才会有观点。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签章版) 作者简介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新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评论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宣部、教育部“双千计划”入选者,七次获“中国新闻奖”,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得主,著有《时评写作十讲》《时评写作十六讲》《时评中国》系列、《守脑如玉》《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等,多家报纸和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连续多年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授新闻评论课程。多次给中学生讲授高考作文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