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讲给大家的诗经2

讲给大家的诗经2

作者:李山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21cm 页数: 11,275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0(5.5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讲给大家的诗经2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20915
  • 条形码:9787520720915 ; 978-7-5207-209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讲给大家的诗经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热衷文学和传统经典的读者;2.给自己丰富知识储备的在校教师;3.青少年及其家长网友评论: 李老师谈笑风生、诙谐幽默,雅俗之事出口成文,古今典故信手捭阖,回想起来,那节课真是让我开了眼界,感叹那本佶屈聱牙的破书还可以被搞得那么意趣盎然。 我喜欢李山老师,语言流畅而凝练,时有隽语。专业上能深入,能浅出。 学习文化,不只是文学。老师从历史、文化、甚至地理等各方面全方位的介绍解读诗经,了解文学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李老师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解,更接近《诗经》的历史意义。

讲给大家的诗经2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诗经》研究专家李山教授讲给大众读者的《诗经》课。在李山教授看来, 真正的国学不能是浮皮潦草的, 应该是纯净的、有建设意义的, 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引申出经典的现代意义。本书以平易流畅的语言解读《诗经》中的精彩篇目, 以帮助读者从源头处理解中国文学之美与传统文化精神, 并将其中的先人智慧精粹传递出来。

讲给大家的诗经2 目录

《小雅·斯干》:给中国建筑提出灵魂性要求 001

吓坏了晋悼公的桑林之舞 001

“如翚斯飞”为建筑立法 004

诗从何时出?《商颂》是商代的诗吗? 011

《小雅·瓠叶》:我们的酒文化*初什么样? 015

“酒过三巡”的来历 015

累人的典礼 018

典礼不敬,这种人很糟糕 019

《小雅·蓼萧》:柔婉的周家宴饮 021

款待邻邦贵客 022

祝颂君子 025

《小雅·湛露》:酒后还能踩准音乐节拍吗? 027

比较慷慨也比较放松的酒歌 027

何为“令仪”? 030

《小雅·宾之初筵》:录下贵族饮酒无度的丑态 033

商代多酒器,周代多食器 034

古人醉酒之后是什么样子? 035

唯酒无量,不及乱 041

《周颂·有客》《小雅·白驹》:千年未变的好客之道 043

礼,人情之田的果实 044

客人已去,深谷遗音 046

《小雅·常棣》:“兄弟如手足”的正确打开方式 049

从唐玄宗修花萼楼说起 050

兄弟情亲的宴会 053

一番谆谆切切,在一派明媚之中 059

《召南·摽有梅》:坐在家里写不出来的歌 061

周家胸怀与南方风情 061

急切的待嫁心情 065

《齐风·著》:调笑新娘子的羞涩 067

《鄘风·桑中》: 男女风情与桑林 070

自言咏唱的热烈记忆 071

风俗的东西,有符合人性的地方 076

《齐风·南山》:隐晦曲折的讽刺 078

齐襄公和妹妹文姜的牙碜事 078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080

为何发生在齐国? 082

《陈风·株林》: 对违礼丑态侧目而视 086

写宣淫无忌之情跃然纸上 086

吴越争霸与夏姬 088

《秦风·黄鸟》: 有一种历史,是黑洞洞的墓葬 090

秦人的来历及迁移历史 091

痛惜“三良”,并不是反杀殉恶俗 093

《小雅·出车》: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098

“仆夫况瘁”的悲悯 099

国家典礼上的一出歌剧 102

《小雅·鼓钟》:*早的军事安魂曲 104

小民看战争 105

战争中的人本精神 106

《周南·麟之趾》:检阅亲兵卫队的军歌 111

诸侯公子的赞美诗 111

*早的军事歌曲之一 115

……


展开全部

讲给大家的诗经2 节选

  《小雅·斯干》:给中国建筑提出灵魂性要求《诗经》的出现,乃至成为我们民族开创性的经典,是随着文明水准的提高而实现的。它是精神文明进步的结晶。 吓坏了晋悼公的桑林之舞 这要从商周文化的不同说起。有一段历史往事记录在《左传》当中。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 年),晋国作为霸主国家,到东方去攻打东夷,军队回来时路过宋国。宋国为了巴结晋国,给他们演出了桑林之舞。桑林之舞我们并不陌生,在《庄子》里就谈到过,庖丁解牛的动作优美、有旋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但是,宋国人给晋悼公演出的桑林之舞,可不是那么优美。宋国人是殷商的后裔,他们把这个商汤时期的古老音乐拿出来演。舞乐一开始,就有一个大旗张出来,叫作旌夏,是用涂得五颜六色的羽毛做的。果不其然,这个旌夏真是一个“惊吓”,样子非常可怕。晋悼公看到之后,不自觉地滋溜一声,钻到后面的帐子里去了。没办法,宋国人只好把大旗撤掉,勉强把礼乐演完了。结果,晋悼公在回国的路上发高烧、说胡话,看病的巫医就说桑林之神附在他身上了,实际上就是吓出毛病来了。由此可见殷商文化的阴森可怖。殷商文化的阴森可怖,还可以盖房子为例。中国人盖房子特别讲究挖地基,拿到一块新的宅基地,如果里面有坟、尸骨,一定要先清出去,因为嫌那些东西不吉利。但是,在商代,人们盖房子时,一定要在房屋四角的柱子下面各埋一个小孩,没有小孩的话埋妇女,没有妇女就埋男人。此外,安门、安窗子、上梁都要杀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房子的吉祥、安全。考古发现,殷墟有一个被标名为21 的宫殿群落,为了盖这些宫殿,一共杀了六百四十多人。殷商人用人的鲜血和生命为房子祈福,以制造更多鬼魂的方式来防止鬼魂。这是精神状况不佳的表现,我们叫它鬼魅缠身。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很难唱出优美的歌声。处于如此精神状态的人,虽然可以制造青铜器,但他们的歌唱却未必是祥和的。 到了周代,人们开始信仰新的观点,即“六畜不相为用”(见于《左传》)。按照这个观点,如果祭祀鸡神,你不能杀鸡;如果祭祀猪神,你不能杀猪。因为万物有灵。要祭祀人神,当然也不能杀人。考古在今天的宝鸡、扶风一些地方发现了多处西周高级贵族宫殿的遗址,再也没有发现在墙角、地基埋活人。这就是精神的进步和解放,懂得珍惜生命了。 《小雅·斯干》这样的诗歌便是在改变了过去殷商那种蛮昧做法、内心文明提高之后诞生的作品。它记录了周人给房子祈福的新方式:优美的歌唱。 秩秩(zhì)斯干(jiàn),幽幽南山。如竹苞(páo)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hǎo)矣,无(wú)相(xiāng)犹(yóu)矣。 似(sì)续妣(bǐ)祖,筑室百堵(dǔ),西南其户。爰(yuán)居爰处(chǔ),爰笑爰语。 约(yuē)之阁(gé)阁,椓(zhuó)之橐(tuó)橐。风雨攸(yōu)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yǔ)。 如跂(qǐ)斯翼,如矢(shǐ)斯棘(jí),如鸟斯革(hé),如翚(huī)斯飞,君子攸(yōu)跻(jī)。 殖(zhí)殖其庭,有觉(jué)其楹(yíng)。哙(kuài)哙其正,哕(huì)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guān)上簟(diàn),乃安斯寝。乃寝乃兴(xīng),乃占(zhān)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pí),维虺(huǐ)维蛇。大(dà)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zài)寝(qǐn)之床,载(zài)衣(yì)之裳,载(zài)弄之璋(zhāng)。其泣喤(huáng)喤,朱芾(fú)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tì),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yí)罹(lí)。 “如翚斯飞”为建筑立法 “秩秩斯干”,“秩秩”,形容清澈的样子。“斯”就是“此”;“干”读jiàn,与涧通,溪涧之意。这是说清澈的小河流、溪涧水,波纹闪耀,是近景。周围有水,古人和我们今天在选择房屋建筑上的理想是一样的。所以,海景房总是价格奇高。“幽幽南山”,“幽幽”,指远山青幽的样子。这个南山很确定,就是指终南山。山色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在北京的西山,只有走到山前看,山才是绿色的;远看,尤其是在晴天,山是青色的,还泛着蓝。古人形容这种颜色,就是“幽然”。这两句诗只用八个字,就把房子周围环境的优美展现出来了。中国后来很多古典诗歌,只用四句话就能创造优美的意境。像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斯干》这首诗接下来用了比喻,“如竹苞矣”,像竹一样,房子不是只盖一间,而是根连根,是一座一座的。“苞”字意为丛生。“如松茂矣”,如松柏一样茂盛,房子高而挺拔。“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兄弟们在这儿生活,永远相好,不相图谋。“式”,是个语词,带有愿望的意思。“犹”就是图谋、尔虞我诈,在《诗经》里很多见,现在很少这么用了。 看!写房子,先放眼周围的环境,这就是精神解放,审美出现。人类审美的眼光是很奢华的,物质条件不够不行,内在精神文明条件不够也不行。所以,中国人到了用唱诗来歌颂生活的阶段,是历史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这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家里有个小孩。两三岁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一片懵懂、昏天黑地,不知道讲卫生,也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等他上了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悄悄地买一个笔记本,写日记,还锁到抽屉里边,不让大人看。这表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了,是一种精神进步。文学的发展也是这样。 接着看第二章,“似续妣祖”,“似续”就是继续,“妣”指女祖,说我们盖房的这块地方,是继承自男老祖和女老祖,不是抢来的也不是买来的。“筑室百堵”,“筑”就是夯筑;“堵”,中国古代盖房子用版打墙,一版从底下往上夯,夯到一定高度,一般是长一丈高三丈,或者长三丈高一丈,算一堵。然后“西南其户”,向西向南开窗、开门户。“爰居爰处”,我们在这儿居,我们在这儿处,“爰”就是“在此”。“爰笑爰语”,我们在这儿笑,我们在这儿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约”字在这儿意为拿绳子捆,捆什么呢?版打墙要立桩子,固定木板,所以要用绳子捆绑。“阁阁”是象声词。木桩子嘎吱嘎吱响,就叫“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椓”是击打,“橐橐”是状声词,土填进去要用夯来击打。这样筑出来的墙怎么样?“风雨攸除”,就是除掉风雨。接着来了一句“鸟鼠攸去”,我们筑的房子,墙特别结实,连小家贼和小老鼠都要远离,所以,“君子攸芋”,“芋”指宁静地安居。对鸟、鼠的反感,一直到今天的农村还有这样的体验。人们住平房就烦这两样东西。老鼠长大牙,爱咬墙,时间久了,房子到处是窟窿,一烧火,烟囱不冒烟,四下里到处冒烟。小麻雀在房檐上做窝,叽叽喳喳。中午人想休息,办不到。说房子结实,挡风挡雨容易想到,而这里说到小麻雀进不来、小老鼠盗不动,体现出生活气息。这首诗距今已经近三千年了,是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我们今天读起来好亲切呀。 第四章的**句“如跂斯翼”非常传神,“跂”指抬起脚后跟,“翼”就是两手贴身、悚然翼立。房子的总体形状像鸟,鸟一蹬腿,翅膀一奓,这种将飞未飞的感觉,就将中国建筑的神韵写出来了。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飞檐斗拱,它有曲线,向上翘。论中国古典建筑的审美,这是灵魂性的东西。有意思的是,考古在岐山、扶风一带发现的周人建筑遗址,房顶子只是一个梯形,往上翘的感觉不是很明显。要飞动,还得再等等,要到战国时期。也就是说,在飞檐斗拱还没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诗人就给中国建筑提了一个灵魂性的要求——飞起来。后来中国建筑就真的沿着这个方向走了,和西方建筑完全大异其趣,真是太奇妙了。 接下来,“如矢斯棘”,“棘”是直的意思,“矢”就是箭杆。房子在曲线之外要有直线,直得像箭杆一样,形容宫室四角棱角分明的样子。“如鸟斯革”,就是鸟扇翅膀,“革”是“ ”的省体。“如翚斯飞”,像翚在飞动,“翚”就是野鸡。前面几句是描写一座宫殿,此句写翚扇翅飞翔,则是在形容宫室群落中,房檐与房檐之间你扇我扇、彼此交错的样子。另外,翚的羽毛是五颜六色的,这色彩正好又和中国建筑的另一个特点相连。土木建筑为了保护木料要刷漆,有学者就认为这句是在说颜色。“君子攸跻”,“跻”就是升,和“跻身世界五百强”的“跻”是一个意思。盖了新房子,乔迁就是往上升。前一章强调房子的厚重、结实,在这里,辩证法出来了,又强调要灵动,要翘起来。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殖殖”意为宽阔,这个意思今天很少用了。“楹”我们还在用,就是楹联。“觉”指高大。这是说庭院要大,柱子要高。“哙哙其正”,“正”就是正厅,“哙”就是明亮。“哕哕其冥”,“哕”是幽暗,“冥”指一些小房间、小居室。正厅要明;一些偏房,比如卧室,要暗一点儿。后面来了一句“君子攸宁”,君子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边会安宁。这一章所写的不正是我们今天对住宅的需求吗?现在装修、布置房子,拉帘子、开窗户,不也在追求同样的效果吗? 以上就是诗的一到五章,写房屋周围的光景、造房地的来历,再写房子的结实、灵动、设计合理、性价比高。房子写完了,诗会到此为止吗? 诗人还不过瘾,他做了一个梦,就用梦境来展开诗境。“下莞上簟,乃安斯寝”,“莞”和“簟”就是指席子、凉席,用草或竹子编的,一层层地铺上,安然地睡了一觉。“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兴”是说起床。睡醒了要占梦。古代有预测未来的专业人员,这当然有点儿迷信了。“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说“我”做了吉梦,梦见了很多熊、罴,虺、蛇。结果请大人占卜,“维熊维罴,男子之祥”,说熊、罴是多生男孩的象征;“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虺、蛇是多生女孩的象征。虺是一种毒蛇、短蛇,而蛇就有点长的意思,俗称“长虫”。有时两个同义词放在一起,会在对比中产生分别,虺和蛇此处就是这个用法。本来虺是毒蛇,但是此处不取其毒而取其短。这里写梦境是说房子有吉祥的征兆,实际上也是一种祝愿,祝愿主人多生男孩多生女孩。 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写西周宣王盖房子。他是西周倒数第二代王。他的父亲是周厉王,因为得罪了贵族和百姓而被人驱逐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放火烧了宫殿。于是宣王即位后要恢复一下。他即位时很年轻,所以要祝愿他多生男孩女孩。就是没想到,当时祝愿的“维熊维罴”的熊、罴里还包含了他的儿子周幽王——小亡国君。这是题外话了。 接着顺着梦往下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若是的意思;“床”是高起来的台子,可以睡觉的地方;“璋”是参加重要典礼时手执的半圆形玉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如果生了男孩,让他躺在床上,给他穿上小礼服,给他一块玉器。这是祝愿男孩将来做君做王。直到今天,我们有朋友生了小孩,也要出个份子钱,买奶粉用,再雅一点儿的话,要写个“弄璋之喜”的贺词。唐朝有一个口蜜腹剑又不学无术的宰相李林甫,他不知道从哪听到这个成语,结果他给人写祝贺词的时候,错将璋字写成了獐字。他也由此得了个雅号“弄獐宰相”。这是个玩笑了。接着看诗,“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说男孩的哭声喤喤然,很大。朱熹《诗集传》中就说喤字意为“大声也”。“朱芾”是小皮裙,周贵族的一种打扮,用茜草将小皮裙染成赤黄色,扎在腰里面。“斯皇”就是煌煌然。“室家君王”,做天下、国家的主人。这里说宣王家的儿子,将来做诸侯,甚至做国君。这有点儿像后来的“洗三”。看老舍的《正红旗下》,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我”出生三天的时候,来了一大帮中年妇女,给“我”洗三,一边洗一边念叨:“洗洗沟,做知州,洗洗蛋,做知县”,表示祝愿。现在也有这种习俗,满族和汉族都有。 诗接着说生了女子怎么办,就是*后一章。这就有点儿区别了。“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说生了女孩,把她放到地上,给她穿上一个裼。“裼”就是小袄的意思,跟裳相比比较短。“瓦”,是说当建筑工人吗?当然不是,它是纺锤的意思,说将来好纺线做家庭主妇。男耕女织是周人的本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非”,不要有过错,这个“无仪”也是无非的意思。“仪”(繁体为“儀”)字,有学者说它通“俄”,俄的本义是歪头、歪斜,不合规矩礼数。“无非无仪”就是不要有差错。“唯酒食是议”,意思是整天想着如何做好酒和饭。“无父母诒罹”,“诒”就是遗留,“罹”是祸患、糟心事。这样就不会给父母带来忧愁。女孩如果没有过错,能做好饭做好酒,嫁出去,就能平稳地由姑娘变成媳妇。中国古代的婚姻有个试婚期,新媳妇嫁进夫家之后,有一段时间不可以进祖庙祭祖。什么意思?夫家在考察她,如果她不合格,是可以退回去的。所以,生了女孩子,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这是三千年前的重男轻女,我们要批评,但也要原谅,毕竟人类是慢慢进步的。对女性的看法是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在《诗经》的其他篇章里,有不少地方对女性还是高看一眼的。诗的末尾,顺着梦境,祝愿男孩们将来有成就,为君做王。虽然有点俗气吧,但也是祝愿大家都好。女孩子们呢?学做家务,当好人家的主妇。 诗从何时出?《商颂》是商代的诗吗? 拿这首诗的描写和殷商人盖房子做比较,可以看出商周完全是两种文明状态。这个问题与一个老的学术公案有关,那就是:商代有没有诗?在今天的《诗经》里,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其中,《商颂》有五首,很多学者认为是商代作品。他们的依据主要是考古发现了很多商代的文物,比如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可见商代的青铜器制造很发达。然后据此推论:商代也会有诗篇。这是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 但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终究不是一种文明。而且,即使商代有诗歌,在周武王灭商的时候,让不让它传下来,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四川有个三星堆,这个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但是人们发现,里面的器物都是被砸过、烧过的。到底是谁砸谁烧的?我们不清楚,可是按照一般的历史情况,一个王朝灭亡的时候,征服者首先要消灭它的意识形态。三星堆的器物也很可能是这样。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商代有发达的青铜器,又看到《诗经》里有标名为《商颂》的诗篇,就率真地认为那是商代的作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宁愿思维复杂一点。 商朝灭亡之后,周人本着一种“灭人国家不灭人后代”的精神,封了商朝人的后裔到今天的商丘,去“血食先王”,就是定期上冷猪肉、冷羊肉祭祀先王,不要让他们变成孤魂野鬼来作祟。宋国人把殷商老的礼乐保存下来了,有音乐有舞蹈,还有旗帜。桑林之舞就是当年商汤为了祈雨而做的舞蹈。在宋国人生活的东夷这一片地方,一直到了春秋时期,还保存着食人社。食人社是祭祀土地的地方,旁边有个大水坑,水边有一片怪石,阴森可怖,因为在那里经常拿活人祭祀。这就是殷商的文化。 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商颂》作品里,却没有那么阴森吓人的内容。虽然和周礼熏陶下产生的篇章有一点不同,也绝没有阴森到把一国之君吓得生病的地步。《商颂》里也有盖房子的诗,就是《殷武》篇,诗的大意是,商朝的都城高耸着,那是四方的标准,彰显它赫赫的声望、宏大的威灵,在这样的宫殿里生活,长寿安宁,而且保佑后代。为了修建这样的宫殿,我们登上景山,把很多挺拔的松柏砍断,搬到都城来,做房屋的椽子……做成的宫殿非常安详。诗里没有任何鬼神气息,和杀六百多人建宫殿的状态,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认为《商颂》不是殷商时期的诗。 关于《商颂》的创作年代,我赞同王国维先生的看法,即西周中期,是商朝人的后裔宋国人为祭祖而写。他这样说是根据诗篇的字词、句式与出土金文所做的比较。《商颂》中的很多语词和西周中期金文的语词高度相似。王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和权威,他的感觉非常准确。只是虽然他说出了这个观点,后来很多学者却不理会。 不过,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商颂》诗篇的创作还有一个契机。西周到了第四代王昭王的时候,曾经在今天的淮水和汉水流域,和东南方人群发生战争,镇压当地不服从政府的部落人群。昭王在位一共二十年,从十五年开始就反复打,到二十年的时候,打胜了仗回家,夏天路过汉水,被淹死了。有一件青铜器物上讲了一个昭王十九年发生的故事:有一位王的作册,也就是写文件的秘书,那是个很清贵的官员了,这个人是殷商后裔。王命令他到一个叫相(xiàng)的地方(有学者提出来,这里指的就是宋),赏赐了他一块土地,就在离商丘不远的孟诸泽这一带。而那一年,正是昭王在东南前线打仗*热闹的时候。对于这件事,*低的估计,是王朝想笼络宋国人;如果高一点儿地估计,一定是宋国人在打击南方敌对分子的时候有所表现。这个赏赐动作非同小可。它意味着当周王朝面对敌对势力的时候,宋人和他们站在了同一立场上。殷商的后裔开始在心理上归顺周王朝。在那之后,周人也觉得宋是自己人,给了他们特权,让他们祭祖,也可以作作诗了。《商颂》就开始了创作。所以,《商颂》的产生,实际上表示殷周两个人群融合了,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你是征服者,我是被征服者,互相之间有芥蒂,有防备之心。我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商颂》是西周作品,它和西周礼乐文明的创作高潮是相一致的。

讲给大家的诗经2 作者简介

李山,1963年生,河北新城人,汉族。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过诗经研究、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多门专业课程。曾被北师大学生票选“十佳教师”。主攻先秦两汉文学,曾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中国文化史》、《先秦文化史讲义》《牟宗三传》《魏晋南北朝散文史》《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等专著多部,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