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汇集了13篇布朗肖论卡夫卡的文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2.0(3.8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135095
  • 条形码:9787305135095 ; 978-7-305-13509-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内容简介

  《布朗肖作品集: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汇集了13篇布朗肖论卡夫卡的文章。从卡夫卡开始,到卡夫卡结束,这是一部向文学大师卡夫卡致敬的书。卡夫卡对布朗肖的影响在布朗肖的著名文论《文学空间》里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当写作成为“祈祷的形式”,毫无疑问写作是出自其他形式的,即使在我们这个不幸的世界的视景下,写作已经停止成为作品,卡夫卡在宽恕的时刻认出了文学的追寻者,并且明白不应该再写了——一个字也太多!卡夫卡想毁掉其作品,可能是因为他认为那必会倍增众人的误解。在此混沌的研读过程里,我们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就是映射在某些残篇、未尽作品之上,被所识与被所掩的部分光线,因而,总是更加加剧了那些作品的分裂,*后碎裂成细尘那般大小,如同总是与道德脱不了干系的遗作,在面对这类多半遭到长篇大论的评论所侵袭的寂静之作,这类成为可以无限发表题材的未刊之作,这类沦为历史注脚的永恒之作时,不得不扪心自问,是否卡夫卡自己,早就在辉煌的胜利中,预感到同等程度的灾难。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目录

导论
文学及死亡权利(1947)
卡夫卡的阅读(1943)
卡夫卡及文学(1949)
卡夫卡及作品的索求(1958)
满意的死亡(1952)
卡夫卡及布侯(1954)
米莲娜的失败(1954)
说书之声(1964)
木桥(1964)
定论(1959)
*终定论(1968)
展开全部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节选

《布朗肖作品集:从卡夫卡到卡夫卡》:在书写的过程里,他无法为了本身的可能性牺牲掉单纯的一夜,因为作品除了活动于这类的夜晚①,除了流变为书写者*富特异性的以及*远离已被揭示之生存物的白昼,除了自显于日常生存之中以外,别无他法。书写者确实想要藉由书写任务以便自我实现:然而,书写的单纯操作却使其自身从其结果中被独立出来。正是这样使人联想到瓦雷里。假设:假定书写者把艺术视作纯学问来钻研,这个技巧就像是众多方法中的独门研究管道,即在众多方法中唯一至今还未被写下之物,现在被写下了。然而,倘若想要实践这个学问,则现实上检证无法过滤它的这些尚未定论、漫天横生并且笼罩在不可掌握之未来的无限多样与牵连之中的结果的操作。而想要只关心于作品如何成形的书写者,只能眼睁睁地任其才能消失于世界中,任其才能纠缠在历史整体中;因为作品同时也在他以外之处产生,而随即所有的严谨性(他刻意审慎操作、修饰词藻)也会跟着瞬间被吸入那偶然性活动(写作者既无法控制也无处观察的)的把戏里。然则,他的验证并非毫无意义:在书写的过程中,他已经亲身体验到自己如同著作(travail)中的虚无,而在写作完成之后,他察觉其作品同如某消逝之物。作品消逝,然而,消逝的此事实以持续消失(状似一种本质与一种对历史洪流的卷入)来使作品自我实现的运动维持着。在此检证中,书写者本身的目的不再是昙花一现的作品,而是创造性的否定威力(状似汇集了尝试书写的个体的此作品和这个作品的真理以外),以及运动中的作品,并且因此得以肯定这个否定和超越的威力之作。这个崭新的词条[也即黑格尔所谓的此物件本身]在文学结构里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重点不在于其是否包含*多样化的象征意涵:而是在作品之上的艺术、作品试图再现的观念、观念于此模拟的这般世界(大写)、汇集于创造力的价值、这个奋力的真理性;是这些全体(其皆早已潜藏于对象之中,以便降临于作品之中)维持了使书写者意欲显露作品并且能够从其作品中辨认作品自由的形态,本质和心灵真理①。此目的并非书写者所定夺的,然而却是其所成就的真理。因为此缘故,书写者得以被视为公正,真诚的意识:真诚者。然而,当心哪:一旦使诚信介入文学,假象便已根植。在此情况下,坏信念得成真理,并且越是用道德或严肃的意图强化它,便越确实把它带往骗局与诈欺。文学确实是一种判准评断,它藉由各种庸作前仆后继地出版,而俨然成为它们的真理与它们所欠缺之处一样,以便使它不断地攀升其地位。而后呢?无论书写者做或者没做什么,他都必然会深陷一种永恒的诱惑与捉迷藏的刺激之中:包含书写者刻意所为底下的,以及称奇作品并非昙花一现之物,而是包含作品以及所有作品之精神的这种借口中,而他的真诚意愿便是从这二者之中幻化成训诫与光环。受这个真诚意识驱使,认定有它守护着我们,便无所谓著作的溃败:对真诚的意识而言,这样成形的著作是彻底完善的,因为失败乃著作的根本,它的消逝促使著作实现,因而真诚的意识在著作中欢愉着,因为失败正是极致。然而,若因此著述甚至无法诞生,而仅是滞留于纯虚无中又该如何呢?倘若如此,自然更好:寂静、虚无正是这样作为文学的根本,“此物件(大写)本身”。书写者确实一厢情愿地认定:其作品当中*珍贵的意义是保留给他个人的。因而作品的优劣与流传千古与否并不重要。假使境况埋葬他的作品,则书写者为此感到庆幸,因为他只为了否定境况而写。……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法)布朗肖 作者简介

  莫里·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潘怡帆,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当代法国哲学与文学理论,著有《论书写: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问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