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作者:苏海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84.7(7.3折) 定价  ¥11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71193
  • 条形码:9787520371193 ; 978-7-5203-711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指由历目前的秦地(关中)西行,翻越陇山南段,经陇右地区南部(陇西黄土高原南缘、河湟地区)至河西走廊东部与域外沟通的靠前交通线路。本书在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实地调查等传统方法及卫星影像调查与分析、谷歌地球路径模拟测量等新手段,考察了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演变的时间过程、线路走向及沿线所经,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秦陇南道演变的原因及区域文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秦陇南道演变的规律。本书关于汉唐长安通姑臧南道交通线路走向的高精度复原研究的尝试,对历史交通线路研究思路的突破和研究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具有借鉴意义。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目录

**章 绪论
一 秦陇与秦陇南道的相关概念问题
二 研究现状
三 相关研究理论
四 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节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一 黄土、黄土高原与丝绸之路
二 河湟地区与丝绸之路
三 柴达木盆地与丝绸之路
四 祁连山地与丝绸之路
第二节 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与演变的地理机制
一 从空间互补性原理看丝绸之路的形成机制
二 从区域可达性原理看丝绸之路的演变机制
三 从干扰机会原理看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第三章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孕育与形成
**节 彩陶之路
一 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时期彩陶文化的西进
二 马家窑文化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孕育——青铜之路
一 青铜时代早期甘青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
二 青铜时代晚期甘青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 西北铁器时代的区域文化互动与中西交流
一 焉不拉克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
二 苏贝希文化与阿尔泰、南西伯利亚文化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互动
三 苏贝希文化与沙井文化的互动
四 沙井文化与杨郎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互动
五 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的互动
六 寺洼文化与周文化的互动
第四节 秦、西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和丝绸之路的形成
一 秦、西戎文化与斯基泰文化的互动
二 秦文化、西戎文化中的塔加尔文化因素
三 羌人西迁、塞人东迁与丝绸之路东段南道的形成
第五节 丝绸之路孕育与形成的动因
一 气候变化与彩陶之路
二 气候变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

第四章 汉魏时期长安至姑臧南道交通线
**节 长安至凉州刺史治段线路复原研究
第二节 陇坻道
第三节 长安通姑臧南道凉州刺史至姑臧段
第四节 长安通姑臧南道支线

第五章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秦陇南道
**节 地缘政治与丝路东段南道的演变
一 丝绸之路起点的变化
二 秦陇南道运行状况与线路走向的变化
第二节 十六国南北朝秦陇南道上的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
一 炳灵寺石窟与丝绸之路
二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与丝绸之路
三 麦积山石窟与丝绸之路
……
第六章 隋唐时期长安通凉州南道
第七章 北宋时期的秦陇南道
第八章 元明时期的秦陇南道
第九章 秦陇南道的演变规律及其动因
展开全部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节选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西北铁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0-前5世纪)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地区的斯基泰一塔加尔文化与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秦文化和西戎文化中的黄金及其加工技术和艺术、铁器制造及其错金银技术、对鸟触角式剑、华格剑、三叉护手剑、环首剑可能受到斯基泰一塔加尔文化的影响;甘肃东部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化和西戎文化中的透雕饰、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织品、楚文化中的“四山纹”铜镜及秦代漆盘也出现在阿尔泰地区。战国晚期以前,斯基泰一塔加尔文化与秦文化、西戎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不是直接接触的结果,而是经历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类似于接力棒式的文化传递过程,即阿尔泰一南西伯利亚游牧文化因素经新疆阿尔泰山南麓的克尔木齐文化(公元前12世纪一前1千纪中叶)、吐鲁番盆地的苏贝希文化(公元前1100-前100年)、巴里坤草原至哈密盆地的焉不拉克文化、河西走廊东段的沙井文化(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甘肃东南的寺洼文化(公元前1400-前500年)或宁夏南部至甘肃东南的杨郎文化(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传人甘肃秦文化分布区,秦文化、西戎文化乃至中原文化因素溯上述通道传人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及更远的地区。斯基秦一塔加尔文化与秦文化、西戎文化之间的共同因素并不是直接接触的结果,而是要经过较多的中间环节。然而这些“中间环节”并没有引起目前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西北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考古学文化的相继发掘,逐渐清晰地揭示了甘肃东部经河西走廊、新疆北部与阿尔泰一南西伯利亚地区的文化交流的可能通道,这对认识中国西北铁器时代早期丝绸之路的孕育与产生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焉不拉克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  继公元前2000年前后、前1500年前后中西文化在新疆东部的碰撞与融合,公元前1300-前500年,以辛店文化为代表的甘青彩陶文化与印欧人青铜文化在新疆东部再次相遇,形成焉不拉克文化。辛店文化因1924年在甘肃临洮辛店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湟水和大夏河流域,渭河上游有少量分布。辛店文化遗址发现石器、骨器、陶器、铜器、装饰品、动物骨骼等遗物和窖穴等遗迹。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青铜器显示出某种停止状态。在数量和器类上,辛店文化的铜器数量并不突出,有些遗址甚至不见任何铜器,墓葬中也鲜有发现。目前考古所见辛店文化的铜器基本为小件的刀、锥、矛头、铃、扣、泡、联珠饰、牌、带钩、镞等。公元前14世纪,一部分以辛店文化为代表的羌人可能由青海湖向西,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西进,出当金山口,经河西走廊西部进入新疆东部哈密地区,与欧罗巴人种相遇,创造了焉不拉克文化(公元前1300年一前500年)。焉不拉克文化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哈密盆地和巴里坤草原,典型陶器腹耳壶和单耳豆在辛店文化和四坝文化中也同样是主要代表器形,其中腹耳壶形制完全一样且均多绘彩。其次,焉不拉克文化与辛店文化、四坝文化的彩陶基本上都是在红色或黄白色陶衣上绘黑色花纹,主要花纹母题如S形纹、双钩纹、横竖线纹、曲线纹、动物纹以及器耳上的花纹等完全相同或相似,①焉不拉克文化中的四坝文化因素是从天山北路继承下来的,因为天山北路文化与四坝文化同时并进且地域相邻,双方文化交流频繁;辛店文化晚于四坝文化和天山北路文化而早于焉不拉克文化,因此焉不拉克文化中的辛店文化因素,可能是以辛店文化为代表的一部分羌人西迁的结果。焉不拉克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大约相当于西周早期,可能上溯至商代晚期,中期相当于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晚期,晚期可能相当于春秋中晚期。根据颅骨形态学特征,焉不拉克古代居民明显分为两种类型,即属于蒙古人种的M组和属于欧罗巴人种的C组,后者与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墓地青铜时期居民相似,同属原始欧洲人种的古欧洲人类。  ……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作者简介

  苏海洋,男,1971年1月生,甘肃天水人。200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地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甘青地区文明起源和西北史地研究。在《地理信息世界》《青海民族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史研究动态》《亚洲农业研究》《农业考古》《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敦煌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及文集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独立或以作者名义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战略研究项目等各类项目9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