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作者:朱晓宏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647437
  • 条形码:9787565647437 ; 978-7-5656-474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内容简介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加大。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使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和重新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入职、平稳度过适应期,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逐步成为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2018年1月20日,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推荐条件。"因此,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新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目录

**章 大学教师的口碑及其影响
**节 重新理解“好老师”的内涵
第二节 教师口碑源自课堂教学与师生交往

第二章 透视大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形象之变迁
**节 重新审视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意识
第二节 重新理解当代大学教师的专业职能

第三章 在日常工作中形塑专业自我
**节 教学与科研关系异化之探析
第二节 找寻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

第四章 在师生交往中成己成人
**节 探讨师生关系异化之源
第二节 大学师生关系之重构

第五章 在同事交往中找寻学术同路人
**节 大学同事关系问题探析
第二节 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学术共同体构建

第六章 制度化生活中的专业定位
**节 大学教师在制度化生活中的得与失
第二节 重新理解大学的制度化生活

第七章 走出象牙之塔的大学教师
**节 探析大学教师的非学术性工作
第二节 重新理解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

结语:重新理解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附录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市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展开全部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节选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仔细回味上述案例中那些青年教师的经历,虽说是他们个人的职业生活境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呈现了青年教师入职后所面临的工作困惑与应对之策。其中,问题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症结则是大学的两项基本任务——教学与科研的本然一体关系被人为割裂了。  众所周知,教学与研究是大学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那么,从事这两项工作也是每一位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活常态。对此,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明确指出:“只要大学想通过科学的途径去寻求真理,研究就必然成为大学的基本任务。又因为这一基本任务以传承为先决条件,所以研究工作离不开教学。”①但是,在上述青年教师的具体职业生活展开过程中,我们无法看到教学与研究本然一体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教学与科研本然一体的关系被人为割裂了?我们试做如下分析:一、“重科研轻教学”的绩效观是当代大学制度文化的主流  自西方中世纪大学诞生至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崛起,教学业绩优劣基本上是大学内部评判教师资格和水平高低的唯一变量。19世纪末,美国部分大学出现一种新的教师业绩观,预示着一种新的绩效制度产生。这种新生的绩效制度倾向于关注可测量成果的产生,如学术论文和著作就是便于客观可测量的指标,这些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论文或著作)不仅表明作者的学术能力,也可以提升学者本人的学术影响力,还扩大其所在大学的社会知名度。因此,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的大学首次在制度上把研究成果与教师的聘任捆绑在一起,“Publish-or-Perish”(要么发表,要么出局)和“Up-or-Out”(非升即走)成为大学里的流行语。②虽然,美国大学的管理制度规范文本中没有出现上述强制性语言,但是,实质上反映出大学内部对于教师业绩的认可取向。  在我国,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科教兴国战略,促使国内诸多大学陆续出台一系列量化评价制度,旨在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方面,国内高校比较主流的做法是大学生通过教学系统给任课教师评分,教学评估结果对于多数教师生存并不构成利害关系。与此同时,倒是科研考核指标细化到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和申请课题的级别,这些均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绩效工资,无疑在客观上引导着广大教师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  现行的学校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标准“软化”,科研标准“硬化”,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大学里,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的时候,关键看其科研成果是否在申请副教授的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教学工作方面只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学生评价分数在正常状态即可,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则无关紧要。  鉴于上述事实,对于广大青年教师而言,求生存是**位的,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潜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即传统的大学助教制度正在弱化,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则处于无组织状态,如果教师个人对此缺乏清醒意识,不仅耽误学生,更影响其个人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因为,大学不同于单纯的研究型学术机构,真正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也是其专业素养的构成要件。  重温大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共识。当然,对于新教师来说,教学与研究是必须直接面对的两项重要任务。现实情况表明,教学效果无法精确评价,研究成果已经进入精细化指标,这无疑影响大学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但是,目前大学的评价导向潜伏着巨大隐患。“一般工商业部门以产品和利润作为统整目标和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的依据,但大学的产品则是人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研究成果,尽管也包括一些其他有形的资源,然而它不可能凌驾于无形资源之上。人的精神多姿多彩、不同领域的研究取向、研究成果的价值,都难以把它们统整到一个具体的目标之下。”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