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时过境迁”的村校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488482
- 条形码:9787533488482 ; 978-7-5334-884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时过境迁”的村校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晋南一个普通农村小学 —— 翼城县人望村小学为研究对象, 对该村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变迁进行个案研究, 尝试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对农村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尝试发现农村学校教育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日常, 形成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变迁的基本样貌, 挖掘相关研究背后的鲜活故事, 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不同时期村小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时过境迁”的村校 目录
**章 R小变迁的宏观教育环境考察
**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和气候
三、资源状况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R村人口
二、R村政事
三、R村经济
第三节 文化环境
一、文化活动
二、古代建筑
三、民情风俗
第二章 R小成长期:1949-1976年(从四年制初小到五年制完小)
**节 R小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命运多舛的R村小学校
第二节 R小初立并迅速成长的阶段:1949-1966年
一、R小初立:四年制初小的设立与校址的不断变更
二、学校:从“不算啥”到“搞得好”
三、入学和升学:四年制初小教育的普及
四、课程和考试:内容简单的语文和算术
五、学校作息时间:与村民农耕作息一致
六、“唯成分论”的影响:“好学生”卫志的命运
第三节 特殊发展阶段:1966-1976年
一、学校:规模扩大但教育质量降低
二、教师和学生:“教师归队”和“学工、学农、学军”
三、课程和教学:无所不在的毛主席语录
四、学生个案:“假如没有‘文革’,我肯定也上大学了”
第三章 R小勃兴期:1976-1991年(办学成效斐然的十五年)
**节 勃兴的孕育阶段:1976-1978年(拨乱反正中的恢复)
第二节 蓬勃发展阶段:1978-1987年(*红火的十年)
一、学校:“中卫乡里*火的学校”
二、教师和学生:“中卫乡里的一杆旗”和“人家就是好”
三、学校管理:校长吕吉武的精进管理
四、课程、教学、考试和升学:“考试中心”指挥棒
五、其他活动:文体兼顾,丰富多彩
第三节 平缓发展阶段:1987-1991年(红火之后的冷却)
一、学校,教师和学生:“有点下滑,但是,还是能行”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和形式化
三、教师进修:进修动机的差异与进修实效
四、村校之间:亲密关系的悄然演变
第四章 R小萎缩期:1991-2004年(规模骤减至被撤销)
**节 萎缩阶段:1991-2001年(逐渐淡出乡民视野)
一、学校:复式教学的再现
二、教师:门槛很低
三、学生:数量减少一半
四、教学及其他活动:对往日的延续
五、课程和教材,考试和升学:不变的指挥棒“考试中心”
六、村校之间:渐行渐远的疏离关系
第二节 撤并阶段:2001-2004年(R小的消失)
第五章 R小变迁的特殊性研究
**节 地缘之特殊
一、资源缺乏的影响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
第二节 “学董”之特殊
一、“学董”在山西的演进
二、“学董”对R小变迁的特殊作用
第三节 校长之特殊
一、赵连成对R小变迁的影响
二、吕吉武对R小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村校关系之特殊
一、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村与校的“亲密”
二、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村与校的“疏离”
第六章 思考与启示
**节 对晋南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思考
第二节 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为农”抑或“离农”?
一、“为农”的“三教统筹”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
二、由“三教统筹”引发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第三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
三、对后撤并时代农村学校应然状态的探讨
参考文献
**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和气候
三、资源状况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R村人口
二、R村政事
三、R村经济
第三节 文化环境
一、文化活动
二、古代建筑
三、民情风俗
第二章 R小成长期:1949-1976年(从四年制初小到五年制完小)
**节 R小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命运多舛的R村小学校
第二节 R小初立并迅速成长的阶段:1949-1966年
一、R小初立:四年制初小的设立与校址的不断变更
二、学校:从“不算啥”到“搞得好”
三、入学和升学:四年制初小教育的普及
四、课程和考试:内容简单的语文和算术
五、学校作息时间:与村民农耕作息一致
六、“唯成分论”的影响:“好学生”卫志的命运
第三节 特殊发展阶段:1966-1976年
一、学校:规模扩大但教育质量降低
二、教师和学生:“教师归队”和“学工、学农、学军”
三、课程和教学:无所不在的毛主席语录
四、学生个案:“假如没有‘文革’,我肯定也上大学了”
第三章 R小勃兴期:1976-1991年(办学成效斐然的十五年)
**节 勃兴的孕育阶段:1976-1978年(拨乱反正中的恢复)
第二节 蓬勃发展阶段:1978-1987年(*红火的十年)
一、学校:“中卫乡里*火的学校”
二、教师和学生:“中卫乡里的一杆旗”和“人家就是好”
三、学校管理:校长吕吉武的精进管理
四、课程、教学、考试和升学:“考试中心”指挥棒
五、其他活动:文体兼顾,丰富多彩
第三节 平缓发展阶段:1987-1991年(红火之后的冷却)
一、学校,教师和学生:“有点下滑,但是,还是能行”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和形式化
三、教师进修:进修动机的差异与进修实效
四、村校之间:亲密关系的悄然演变
第四章 R小萎缩期:1991-2004年(规模骤减至被撤销)
**节 萎缩阶段:1991-2001年(逐渐淡出乡民视野)
一、学校:复式教学的再现
二、教师:门槛很低
三、学生:数量减少一半
四、教学及其他活动:对往日的延续
五、课程和教材,考试和升学:不变的指挥棒“考试中心”
六、村校之间:渐行渐远的疏离关系
第二节 撤并阶段:2001-2004年(R小的消失)
第五章 R小变迁的特殊性研究
**节 地缘之特殊
一、资源缺乏的影响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
第二节 “学董”之特殊
一、“学董”在山西的演进
二、“学董”对R小变迁的特殊作用
第三节 校长之特殊
一、赵连成对R小变迁的影响
二、吕吉武对R小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村校关系之特殊
一、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村与校的“亲密”
二、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村与校的“疏离”
第六章 思考与启示
**节 对晋南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思考
第二节 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为农”抑或“离农”?
一、“为农”的“三教统筹”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
二、由“三教统筹”引发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第三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
三、对后撤并时代农村学校应然状态的探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时过境迁”的村校 作者简介
常钊,1975年生,山西翼城人,201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教育史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
书友推荐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