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作者:张力奋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58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6.2(5.2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617099
  • 条形码:9787548617099 ; 978-7-5486-170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牛津笔记》是一部讲述英伦制度文明的笔记体著作,力奋集记者敏锐的洞察力与作家丰富的感受力于一身,在节制、内敛的语调下,跌宕起伏的世界风云,况味良多的个人遭际,构成一部真实可信的个体当代史。从内容上来看,本书涉及政治、经济、家庭、教育、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编织成一本绚丽的留英小百科全书;从行文结构上来看,70余篇日记独立成篇且互相呼应;从语言风格上来看,作者善用短句,文风简洁明快、平实流畅,笔意温婉俊逸、汪洋恣肆。 不同于其他笔记体著作,力奋的《牛津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久违的陌生化体验,他的语言仿佛汪洋大海中漂浮的浮冰,是碎片化的,同时又是温情的、娓娓道来的,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可爱的灵魂和宏阔的视野。 作为《牛津笔记》的精装典藏版,本书在**版的基础上,还特别收录了再版序言、作者访谈、名家书评、牛津手绘地图等内容,更好地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牛津的独特风貌。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日记体,结合文字和黑白影像记录了作者在牛津大学客座一学期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英伦制度文明,回望东方传统文明,70余篇日记独立成篇但互相呼应,涵盖政治、经济、家庭、教育、文化等方面,讲述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知性与情感、人与自然。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目录

2020:隔离与断片(再版序言)/ 001 /

序 / 015 /

自序 / 021 /

2017年4月17日 / 001 /

2017年4月18日 / 008/

2017年4月19日 / 018 /

2017年4月20日 / 029 /

2017年4月21日 / 037 /

2017年4月22日 / 044 /

2017年4月23日 / 053 /

2017年4月24日 / 057 /

2017年4月25日 / 063 /

2017年4月26日 / 072 /

2017年4月27日 / 080 /

2017年4月28日 / 086 /

2017年4月29日 / 094 /

2017年4月30日 / 102 /

2017年5月1日 / 111 /

2017年5月2日 / 122 /

2017年5月3日 / 128 /

2017年5月4日 / 133 /

2017年5月5日 / 139 /

2017年5月6日 / 148 /

2017年5月7日 / 154 /

2017年5月8日 / 161 /

2017年5月9日 / 169 /

2017年5月10日 / 177 /

2017年5月11日 / 185 /

2017年5月12日 / 193 /

2017年5月13日 / 199 /

2017年5月14日 / 206 /

2017年5月15日 / 216 /

2017年5月16日 / 225 /

2017年5月17日 / 231 /

2017年5月18日 / 239 /

2017年5月19日 / 246 /

2017年5月20日 / 250 /

2017年5月21日 / 256 /

2017年5月22日 / 261 /

2017年5月23日 / 266 /

2017年5月24日 / 272 /

2017年5月25日 / 278 /

2017年5月26日 / 284 /

2017年5月27日 / 289 /

2017年5月28日 / 293 /

2017年5月29日 / 300 /

2017年5月30日 / 304 /

2017年5月31日 / 314 /

2017年6月1日 / 320 /

2017年6月2日 / 326 /

2017年6月3日 / 331 /

2017年6月4日 / 335 /

2017年6月5日 / 340 /

2017年6月6日 / 346 /

2017年6月7日 / 352 /

2017年6月8日 / 361 /

2017年6月9日 / 369 /

2017年6月10日 / 374 /

2017年6月11日 / 380 /

2017年6月12日 / 386 /

2017年6月13日 / 394 /

2017年6月14日 / 405 /

2017年6月15日 / 410 /

2017年6月16日 / 417 /

2017年6月17日 / 421 /

2017年6月18日 / 425 /

2017年6月19日 / 436/

2017年6月20日 / 440 /

2017年6月21日 / 446 /

2017年6月22日 / 458 /

2017年6月23日 / 463/

2017年6月24日 / 471/

鸣谢/ 476

附录/ 480

人名索引/ 514


展开全部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节选

2017年4月17日 周一 伦敦 晴 几声风笛飘来,提醒我,要告别爱丁堡了。据说风笛源于中东。不过我记忆中,她只属于苏格兰高地的旷野风啸。音色像中国唢呐,高亢如军乐出征,嘹亮得如同金属的光泽,哀婉时也可呼天抢地。风笛的气囊如肺,靠簧管振动发声。音乐的记忆,多半与**次听到它时的场景有关。二十多年前,去苏格兰佛特威廉的黄昏途中,远处风笛声,若有若无,掠过莽原。风笛就此与苏格兰绑定终身。人生,单行街上的旅行,一站站向前,月台上相逢与离别。跋涉久了,或对人世间漠然,或心生感恩。 离开爱丁堡前,突然有种莫名的冲动,想去老城的皇家英里大道(Royal Miles),看一眼站在那里的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没有特别的理由。两尊青铜雕像,立于老街两侧,相隔数十米。高等法院门口,是休谟,披着罗马袍,坐在高昂的基石上,骑士般潇洒,脚背裸露,已被旅客摸得发亮,手握巨书,低眉沉思中。亚当·斯密,他站着,左手挽在胸前,上身前倾,似乎在与人辩论。太阳逆光刺目,把斯密的面目打得模糊,只留下轮廓的光晕。这两位18世纪苏格兰启蒙学派的巨子,早年就惺惺相惜。斯密终身未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体弱多病,早早把后事托付给休谟,特别是身后受理他的遗著。未料1776年休谟先亡,斯密为他送葬。发表《国富论》后,这位伦理学教授令英国和欧洲知识界疯狂,用他“看不见的手”摘得经济学鼻祖的桂冠。他的“有限政府”学说,开始驯化利维坦。18世纪的苏格兰,有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双城记,是新思想的麦加,甚至比伦敦前卫,如哲学、法学和医学。格拉斯哥大学奠定了近代临床医学、解剖学的基石。苏格兰思想启蒙运动,一时天才成群出现。除了斯密、休谟,还有弗格森、里德。 前几天,应邀去爱丁堡大学讲演,题目是《社交媒体与中国日常生活》。近百位听众中,多半是爱丁堡当地的教授、政府官员、商人、学生,也有听众从斯特灵远道赶来。苏格兰与中国有些缘分。19世纪中叶,中国新闻之父、改良派思想家王韬为逃避清政府通缉,曾辗转到苏格兰避难多年。19世纪下半叶,辜鸿铭曾在爱丁堡大学留学。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Reginald Johnston)就是爱丁堡人,据说溥仪的英语也带丁点苏格兰口音。 我问听众,谁使用中国的微信,居然哗哗举起一片手臂,目测至少有六成。为记录这一意外的发现,我只得请听众帮忙,再举一次手,让我拍照留存。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民间热衷东方的中国茶、丝绸、瓷器和皇家园林,现在轮到腾讯的微信。 前天,我由贝尔法斯特飞回爱丁堡。起飞时已入夜,青紫的云层,裹住万家灯火。这是我**次去北爱尔兰,大不列颠王国(United Kingdom)*敏感的一块疆土。走在福斯路(Falls Road)上,我有片刻的幻觉。这条长达1600米的街道,曾是BBC新闻中出现频率*高的路名之一。北爱尔兰血腥冲突中,它是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圣地。他们决意脱离英国,追求共和,捍卫爱尔兰独立。一街之隔,是另一条举世闻名的街道——尚基尔路(Shankill Road),新教社区的堡垒,忠于女王和大英王国。1968年,北爱尔兰局势恶化,简称“The Trouble”。接踵之间,两条街道成为对抗、恐怖和血腥的代名词。 沿街,有块墓地。背靠的高墙上,一幅蒙面枪手的巨幅壁画,斑驳褪色。一位老头,精瘦骨感,正埋头清扫墓碑。墓园中的花草,因为背阴,凋零得快,闻得见残花的死气。我上前跟老人打招呼,他没正面搭理,只是浅浅抬抬头,手指戳了戳墓碑,愤愤地说:“他们死得太年轻。我守了一辈子墓,也老了。”他表情有些变形,眼窝深陷,满是悲愤和无奈。北爱尔兰停火了,重获和平,他却失去了战场以及生存的意义。他为爱尔兰独立而战,一生定格在这条街道上。我问他,去过隔壁的尚基尔路吗?他尴尬一笑,说去过几次,夜间偷偷进去的。90年代中叶,我刚到BBC工作,正是北爱冲突*恐怖的岁月。贝尔法斯特和伦敦德里,爆炸、暗杀事件频频,同时殃及伦敦,时间久了司空见惯,以致麻木。死亡只是新闻中的数字游戏。 那年头,记者到贝尔法斯特采访,视为战地。代表爱尔兰共和军的新芬党,成了撒切尔政府的死敌。其党魁是灰白胡子的亚当斯(Gerry Adams),经常在BBC新闻中露脸,抨击英国政府。唐宁街10号极为恼怒,撒切尔把新芬党的媒体曝光称作“暴力的氧气”,但碍于言论自由,无法对新芬党禁言。*后英国*高法院作出一个黑色幽默的裁决:对亚当斯的所有采访,无论电视广播,必须由第三者配音,可见其人,不可闻其声。亚当斯养活了一批靠他为生的配音人。与形象相比,政治家们似乎对自己的声音更在乎,更敏感。撒切尔夫人上任后,专门请了声音教练,让她的高音变得柔和、亲民些。1998年,“星期五和平协议”签署,北爱终告停火,人们重新听到久违的亚当斯低沉的原声。 正如历史上的帝王宫殿、古堡和墓葬日后成为人类文明的奇观,当年北爱敌对社区的隔离带,现在已是游客必到的景点。停火已近20年,仍有1300起谋杀尚未结案。今人不知,20世纪初,贝尔法斯特已是繁华且有品位的欧洲都市,造船业鼎盛一时。1912年“泰坦尼克号”就在此下水。后来,宗教暴力与疯狂渐渐毁了这个城市,将其推向血腥。临行,我赶了个早,沿着拉甘河散步。贝城仍在睡眠中。太阳刚露脸,河面如镜,晃耀金色波光,漫射开来。岸边红砖墙下,有零星的晨跑者,享受失而复得的和平。 回到伦敦家中。回国后,房子一直空着。跟宠物一样,房子得养。主人不在,房子会失落,坏得也快。前年,我将多年的藏书从伦敦海运上海,近70箱。运抵复旦大学时,搬家公司告诉我,重量近3吨。书架不够,只能临时找库房安置。书是读书人的十字架,背上了就很难卸下。伦敦的书没完全搬空,留了些。走道、窗台、洗手间、楼梯角落,东一摞、西一摞,像撒狗粮。有书在,感觉安全些。随手抽出一本,翻几页,也是满足。 一早,去家边上的公园散步。晨雾已升起,停在齐腰的半空,不往上走。一见太阳,刹那间就散了。地平线远处,三三两两的遛狗人,慢慢变大。他们多半是被狗儿女拽出被窝的。共处久了,狗越来越像主人,除了性情,有时面相也越来越近。主人善,狗多半也善。主人心急,狗也暴躁。主人害羞,狗也不擅搭讪社交。对狗,英国人通常很友爱,有时比对自己的同类还仁厚。一位老太太推着婴儿车走近。婴儿车里,端坐着一条狗,耷拉着头。老太太解释说,狗儿已上岁数,患类风湿关节炎,已恶化,跑不动了,只能用婴儿车推它外出溜达。若它情绪好,愿意下车,就走几步,不乐意,就坐着兜风。这些年,我至少向数百个狗主人请教过狗的品种、身世、脾性,听过真实或明显涉嫌美化的狗故事。英国人热衷谈论的日常话题有天气,还有狗。对天气,他们是宿命论者,深知无力掌控,索性就停留在谈论的美学层面,至少没什么后果。对狗,英人有真实的生命体验。聊狗对英语颇有长进,妻子在中学、大学被迫学俄语。初到英国,英语茫然。一天散步,她问一温婉的老妇人,您的狗什么种?老太郑重介绍:“She is a bitch!”妻子觉得耳熟,心想怎么骂街了。再向老太求证。老太太重复:“She is a bitch!”(她是条母狗!)

新书--牛津笔记 典藏版 (精装) 作者简介

张力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留校任教。英国莱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任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副主编、FT中文网创刊总编辑、《FT睿》杂志创刊总编辑、英国广播公司资深记者、新闻主编。曾获亚洲新闻奖等国际奖项。牛津大学、香港大学等校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著有《世纪末的流浪》(合著)、《黑白灰》、《历史的底稿》、《中国领导力》(合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