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9153267
- 条形码:9787229153267 ; 978-7-229-15326-7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特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式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由点而面、展开推进,传播成果、交流思想,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重要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理论贡献。 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根固才能枝茂,源畅水才能长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华儿女的骨气、志气和底气,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自知方能自主自强,在《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能了解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重大意义、经验教训、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科学方法等内容,领会到贯穿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详实的案例、流畅的语言,让我们油然而生出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从而更加奋进,为助力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全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关于实施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依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从传承发展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重大意义、经验教训、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传承发展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绪论 赓续中华文脉,助力民族复兴
**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
二、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
三、学术界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观点
第二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文化根基
二、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丰厚文化滋养
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丰富文化资源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文化借鉴
五、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宝贵文化智慧
第三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教训
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
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教训
第四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条件
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近代历程
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机遇
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挑战
第五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思想理念
二、中华传统美德
三、中华人文精神
第六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
五、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第七章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科学区分、梳理萃取
二、加工改造、推陈出新
三、运用升华、服务现实
主要参考文献
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选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颜晓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建设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一次伟大飞跃。现代化是全方位、多领域、各层次的变革和跃升,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现代化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自然演进过程,也需要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灵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文化作为基础和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领域 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反映,同时又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党的文化自觉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规模扩张、力度加大。 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探索。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就提出了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目标。1964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80年代伊始开宗明义:“我们从八十年代的**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加了治理之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可以看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文化建设。“五位一体”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领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成了全面发展、相互支撑的系统格局。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是与其他领域同等重要的领域,文化建设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血脉贯通,没有精神的力量支撑,就不能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将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纳入其中,使文化成为现代化的精神基因。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从“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提升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独特地位。道路自信是以道路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论自信是以对科学理论真理力量的文化信念为底蕴的,制度自信是以对建立制度的文化理念的自信为前提的。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拓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文化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目标。这就表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没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这种社会形式,也经历了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适应现代化、跟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从而实现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文化现代化还是一个政治范畴,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的文化现代化,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现代化。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标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内涵。
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赵坤,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20余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0余部。 耿超,法学博士,副教授。曾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新华社内参、《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0多项。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3.5¥30.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3¥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28.3¥39.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29.9¥3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23.1¥49 -
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九品)
¥18.9¥56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3.8¥58 -
新书--常见别字辨析手册(精装)
¥14.2¥38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8.8¥39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