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五味斋随笔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561891
- 条形码:9787544561891 ; 978-7-5445-618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五味斋随笔 本书特色
舌尖的味,写的是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心尖的人,写的是一众书生为文、为官、为事、为人的依凭;笔尖的道,写的是人类为探求客观世界所做的努力。本书所写的是金恩晖先生舌尖的人生、心尖的书生、笔尖的众生。愿先生对人生与众生的理解,伴着书香,影响到每一个人。
五味斋随笔 内容简介
通观全书,对一些人的回忆弥漫在字里行间。这些人都是金恩晖先生心尖的人,也是我们后辈应该崇敬的人。 《五味斋随笔》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金恩晖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所研究的课题的一些理论探求。 此外,金恩晖先生还探讨了历史小说表达的正途。他认为,历史小说的成败得失及其现实意义,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作家能否冷静而炽烈地,真实而生动地开掘历史人物灵魂的宝库,将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历史的精神交给今天的人们。
五味斋随笔 目录
作家梦难圆 解梦人堪忆——《胡昭日记》使我恢复了尘封半个世纪以来的记忆
生长在北方土地上的红高粱——重读《星公杂谈》有感
长忆恩师不了情
寒凝大地时发光的燧石——评公木同志的《棘之歌》
有爱国情怀的军旅作家
白天忙工作 晚间忙写作——记张庆春笔耕不辍的非凡人生
一项富有历史意义的学术文化工程——谈《长白山诗词选》
著名女作家赵淑侠、赵淑敏姐妹素描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杜鹃啼血——梁肃戎与台湾“和统会”》后记
读朱晶的《文学观察手记》
忆李杰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第二辑 记住本来,延续根脉
吉林省图书馆馆藏韶山毛氏族谱概述
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乡愁”情感的启示
迈向新世纪明珠更璀璨——《香港百年风云录》代序
关于启动《中国民间私藏历代文物目录大观》工程的建议——《国藏是湖,民藏是海》续
吉林人参采集传统与人文背景
我在北大图书馆学求学四年(1957—1961)日程简记
阅读疗法使我在宅居独处中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
与诸友悼念亡妻书信(二十七章)
孙女的诗和爷爷的诗,究竟哪首较好些
寻根当年学子梦 会友回乡古稀时——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中1954级三班部分同学重聚时的呼唤与思考
耄耋老人来聚会 湖滨忆昔少年时
人生耄耋观晚霞——寄自海南乐东的诗文
第三辑 文艺批评及其艺术性琐谈
注意对生活形象观察的具体性
掌握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领
不言而喻和有言在先
漫谈艺术构思
谈超短篇小说的写作
谈艺拾零(六章)
第四辑 将军的风范与家事新考
张学良将军98岁华诞庆典亲历记
张学良、赵一荻走向基督之路
“卿名凤至不一般”——洛杉矶祭于凤至故宅、墓地有感
于凤至诞生年代考
一部于凤至生平史料的集锦性力作——《于凤至生平史迹资料选辑》序
妻何聪明夫何怪,人何寥落鬼何多——读张学良将军晚年题诗随笔
张学良将军晚年的吟诗与题字
凤至小学和于凤至
从一滴水珠看江海——于凤至在吉林省家乡倡办农村小学教育
读《东北人物志》中的“张于凤至”词条有感
谆谆长兄语 悠悠少帅情——披露张学良将军七十余年前一封珍贵家信
第五辑 美学学步录以备考
论美学及其科学的研究途径——读冯文炳先生《美是客观存在和美学》后的几点意见
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重大发展——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跋
五味斋随笔 节选
《五味斋随笔》: 作家梦难圆 解梦人堪忆——《胡昭日记》使我恢复了尘封半个世纪以来的记忆 人到了古稀之年,浮现于脑际的,多是一些往事,此即所谓忆旧,其实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反思。有些事天天、月月在做,有的人经常、经年往来,但平平淡淡,习以为常,引不起我的注意和思索,有的人和事只是生命旅途中的偶然,却会对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常常引起自己回忆的情感波澜,这种感情越到晚年,越趋强烈,令我挥之不去。尽管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这类回忆微不足道,但对当事者来说,总希望那些对自己生命旅途中弥足珍贵的反思,能够有一些文字上的留驻。 我和诗人胡昭(1933—2004)先生,有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就是令我挥之不去的记忆。那是胡昭逝世的翌年,我在《作家》杂志2005年第2期上,读到了他的女儿胡婷婷整理的《胡昭日记选》,日记记到1978年6月30日这一天,胡昭留下了这么一条短短的记载:“上午昏昏然不能做事,去省图书馆查资料。与金恩晖洽谈许久,多所鼓励。” 胡昭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即以诗歌崭露锋芒,成为驰名国内的青年诗人之一。他自1955年出版**部诗集《光荣的星云》后,又出版诗集多部。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曾任《长春》杂志编辑、副主编等职。但1957年他未能逃过那场劫难,被划成了“右派”。我与他非亲、非故、非同窗,也非同事,他长我5岁,可说是同代人,5岁的年龄差距在和平环境中可以找到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契合点,但他的经历却是我们这代人较少具有的。在东北人民解放战争期问,他14岁时就参加了民主联军,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翻天覆地变革的时代,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多数人,还处于“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状况,是无法与他的经历相比的,那可是“两个社会两代人”啊!与他相近的年纪时,我还在吉林省实验中学里读书,度着自己的青少年岁月。 有一次,胡昭之子、青年作家胡冬林见到了我,问起我同他父亲的友谊,提到了《胡昭日记》上的这段话。在他的印象中,论职业,胡昭是专职作家,而我是一个图书馆工作者,两人既从未在一个单位上过班,平时在家里也不见我们往来,冬林实在不知道这种关系从何说起,便很自然地问起我:“当时,爸爸在他的‘右派’问题还未正式平反的情况下,就去省图找您,与您‘洽谈许久’,可见你们是很熟的,而且似乎很谈得来,不知你们是何时认识的?当时都‘洽谈’了一些什么事?你们又在哪些方面‘多所鼓励’呢?”在冬林、婷婷脑海中,我同他们的父亲显然还有着某些不为他们所知的特殊关系。 这种关系和1978年的那次谈话,只有作为当事人的胡昭和我本人知道。我实实在在回答冬林说:“不错。我和胡昭同志平时接触并不多,从表面上看起来谈不上是什么至交、好友,他平反、重返文坛以后的近30年间,我们之间加上有关会议时见面的机会,总共也不超过十次,再就是仅有的几次通信,像他日记中所说的这种较长时间的‘洽谈’,50年间也不过两次。另一次谈话是1956年,即我们交往的开始,他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种回忆,涉及我五十多年来为追求当‘作家’的梦想而走过的曲折的、坎坷的道路,我和胡昭的友谊是漫长而真挚的,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属于兄弟之情,师生之谊,君子之交,可谓深厚矣!”于是,我便从旧书、旧报刊中查找与当年交往有关的蛛丝马迹,尽力恢复半个世纪以来被尘封了的记忆,像讲故事似的,将这段只属于胡昭和我之间的“隐私”,合盘向冬林做了详细的坦言。 初识胡昭,我产生了长大当作家的梦想 与胡昭初识是1956年,即《胡昭日记》中1978年的前22年,那是胡昭与我**次“洽谈许久”,距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当时,我正在吉林省实验中学读高二,学校响应“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激发同学们对各科知识的兴趣,校内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组。在语文组董印琪、刘劲波等老师帮助下,由学校资助100元,创办了当时吉林省中学中唯一的一种铅印刊物《向阳草》。创刊号出版后,大家推我为代表去省文联联系,期望能得到作家们的直接指导。当时省内的文学刊物只有《吉林文艺》,同年10月改为《长春》月刊(试刊)。11月初,我带着虔诚的求教心情,来到了位于斯大林大街(今人民大街)东侧军人俱乐部内的《长春》编辑部,接待我的人,就是胡昭。 ……
五味斋随笔 作者简介
金恩晖,曾用名金恩辉,1938年生,吉林市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图书馆学,兼及地方史志、古籍文献及文艺理论等。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61至1998年,在吉林省图书馆先后做过中外文分编、业务指导、参考咨询、学会活动、专业刊物编辑等工作。历任吉林省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报》编委、《图书馆学研究》主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吉林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1984至2004年,任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撰写文章400多篇,出版著作40余部,著有《金恩辉图书馆学文选》《(打牲乌拉志典全书)注释及其研究》等,主编《图书馆学引论》,与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胡述兆教授联合主编大型工具书《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4.4¥4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