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作者:曾峻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5.8(3.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版权信息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内容简介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试图用“合金”来概括并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政治体制改革视为一个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并重新塑造“合金型”政治制度的过程。“合金”是十多年来笔者思考中国模式的一个角度,该书以此作为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轴概念。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前提下,改革不适应、不科学因素,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化完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目录

绪论

**章 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缘起与演化
一、中西政治制度的近代碰撞
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
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探索

第二章 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启与推进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与设计
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并举

第三章 新时代政治体制改革的拓展与深化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新格局
二、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三、全面推进职能转变与组织体系变革
四、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权力监督

第四章 理论与实践的三重来源及其整合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治理经验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

第五章 多元目标的平衡与中国式诠释
一、多元目标任务及其关系
二、民主政治的中国主张
三、法治国家的中国内涵
四、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表达

第六章 渐进策略与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总基调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
四、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方法

第七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展望
一、评价政治制度的中国标准
二、渐进式改革的革命性成效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性贡献
四、政治体制改革未有穷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节选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从结果角度看,政治体制改革的谋篇布局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布局。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报告都会作出总体安排,内容涵盖民主、法治、行政、监督、统一战线等各个领域;其二,单个领域改革的布局。比如,民主政治建设会涵盖人大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法治会涵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多个方面。但是,从过程角度看,系统性布局却是长期分步实践、逐步积累的结果。*初,改革会有一个大致设计,否则就会凌乱无序。但这种设计也只能是粗线条的,原则性地提出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经过一定时期实践后,再充实原有设计。即使是相对完备的方案,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也不会平均用力,而是有所侧重。这样,不同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保持结构一致性或相似性的同时,又呈现出侧重点上的差异性。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侧重党政关系,90年代的改革侧重行政体制,21世纪头10年的改革侧重发展党内民主,近年来则侧重党的领导、法治建设。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反映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切人点与突破口选择;切人点与突破口的选择则是基于对当时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判断,其中也包含了思想认识的状况以及对改革节奏的把握。总体设计、分类推进、再总体设计、再分类推进,如此循环往复,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螺旋式上升。对此,我们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作进一步说明。  与政治领域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行政体制改革本身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首先,行政体制改革是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同时受到其他改革的影响。其次,行政体制改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因素各自发展程度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决定了行政系统的效能。单纯从学理方面看,行政体制由行政职能、行政体制、行政流程、行政行为四大要素构成。行政职能回答和解决政府干什么、不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分清政府与政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角色和功能,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行政体制的核心是两大问题:**,不同层级政府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指从中央到基层各级政府的权责利划分。第二,同一层级不同政府工作部门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行政职能通过配置活动与行政体制联系起来,不考虑行政职能配置问题,职能和体制就是两张皮,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也将被割裂开来。纵向和横向政府职能配置结果不尽相同,各级政府的机构设置也不能整齐划一,同级政府的人员编制也不能完全划一,相应地其可支配财力也不能完全相同。这是机构改革、人事改革和财政改革的基本依据。行政流程实际上是行政管理的机制问题,核心是处理决策、执行、监督三类管理行为的关系问题。行政行为,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个体公务员服务态度和工作方法问题。二是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问题。三是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的业绩评价问题。  从行政体制涉及到的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看,改革的理想顺序应该是,环境决定职能、职能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流程、流程影响行为。然而,实际改革的顺序则是先从行政体制和运行暴露的突出问题人手,逐项改革、逐步深化,然后达到系统性改革。1982年,中国开始**次行政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在当时叫作“政府机构改革”,着眼点是精简机构。因为当时机构臃肿、层次繁多及由此带来的效率低、成本高、官僚主义等问题已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1988年、1993年、1998年的行政改革基本上拘泥于机构改革,但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已经提出,机构改革也不再局限于行政系统内部,而是把市场、社会考虑进来,通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培育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来取代原有政府机构。  ……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 作者简介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读于湖北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7年4月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1月至4月,美国佐治亚大学卡尔·文森政府研究所访问学者;2005年9月至10月美国锡拉丘茨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学习。2014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研究,出版个人专著3本,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专著《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该书被学界称为“我国学者独立构建的第一个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综合与协同:城市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研究》(主编)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003年)、上海市劳动模范(2007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年)等荣誉称号,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09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