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悠长的慢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446660
- 条形码:9787560446660 ; 978-7-5604-466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悠长的慢板 本书特色
这本散文集中*动人的篇章,是作者记录下的青少年时期身边的人物,如大舅、崔煜、孙纲、老毋等。这些普通的劳动者身上,总有着朴实的人性美,相处中流露的是真情,人与人之间不设防。前工业社会已是渐渐远去了,为什么还令人们留恋,还不时唤醒人们的乡愁?这也许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人类沿着文明的轨迹一路走来,形影难离的是什么?是真善美,不然,人类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所谓乡愁,恐怕就是对真善美的温馨的回望。 这本散文集收入作者84篇散文,大都写于2019年,即作者退休的第二年。这一年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走,笔不停地写,动力何在?可以说,**出之于充盈的情趣。岁月静好,自在从容,山间访友,窗前赏月,文章似乎是从泉源中自动喷流出来的!
悠长的慢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三年创作的80篇散文作品。或追忆亲友, 或寻幽探胜, 以平视的视角, 平实的语言, 直挚的情感, 通过对过往生活中的人和事的追忆, 反映了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和生存本真状态, 映射出人性之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 通过对游历祖国壮美河山、境外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景点的感悟和描绘, 展露出宽广的胸怀、灵动的思索和敏锐的目光。对日本、尼泊尔等异域文化和文明的观察细致入微, 以小见大, 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注和体察。
悠长的慢板 目录
悠长的慢板 节选
《悠长的慢板》: 父亲已走了整整七年,总想为他写点什么,也总是难以落笔。那年他访日归来写了几篇文章,想让我帮着整理修改一下文字,包括后来写回忆录,我都因为穷忙没能为他做点什么,留下终身愧疚而难以释怀。也才真正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 父亲是陕北人,虽然十四五岁离开故土,当了名小八路,但乡情很浓,总忘不了家乡的吃食。搞得一家人也钟情于“洋芋擦擦、钱钱饭”,“猪肉翘板粉”和“羊肉饴铬、揪片面”,乃至“荞面碗饦”“糜子糕”之类。而*难忘的则是,每年过春节时,他都要领着一大家子做“油炸炸”。油炸炸陕北人又称“油花花”,关中人唤作“麻叶”或“馓子”,甘肃、青海一带叫“花馃馃”,河南和山东有叫它为“麻糖”和“翻花子”的。那阵子缺油少盐,无论城乡都很难尝到这种食品,就感到特别稀罕,并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从我记事到父亲走了之前,每当临近年三十的时候,父亲都要亲自张罗炸上些油炸炸,一是用来招待客人,二是给孩子们当零食,以增添传统佳节的气氛。 尤其是小的时候,总是盼着过年。不仅会有点压岁钱,还能吃上平常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平日忙得不着家的父亲,也会想法置办些年货带回家中。全家动员杀鸡剖鱼、煮肉蒸馍,*热闹的便是支起案板、锅灶,做油炸炸的场面了。父亲挽袖子、打鸡蛋,放糖或盐揉成甜咸两种面团醒好,然后一家大小分工协作围在一起,有的将面团擀成面条薄厚的圆片折成几折,切成一指长短的条块对折,再用刀切出一根根细条;有的将切好的面叶套拧三两下,或捏成层层叠在一起的花瓣模样;有的负责烧火下锅炸制。 出锅前的那一刻,那油炸炸在油锅里上下翻滚,开出一朵朵金黄色的菊花或莲花,油香裹着面香四溢扑鼻。还不等凉透,孩子们就你抓一个他抓一个,吹吹放进口中还有点烫嘴,边吃边说谁捏的花样好看。母亲笑了:“还是你爸捏得*好!”懂事的弟弟,拣了一个*大的油炸炸递了过去让父亲尝。父亲慈祥地喊:“都慢些,多着呢,当心烫着,冷了好吃。” 的确,那油炸炸温热的时候还有些软顽,等凉透了才酥脆可口。一家人边做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一直持续至炸完一大铝盆。母亲还准备了那时孩子们爱吃、大人们佐酒的虾片,更有丸子、酥肉、条子肉、带鱼以及垫碗子用的红苕、土豆块一一下锅过油。偶尔还会发些“起面”炸点油饼、麻糖,使年味更加浓厚。 有年春节姑姑从陕北下来,捎来老家的黄馍馍、油糕和红枣。父亲自然是高兴,又在雍村住的小院张罗起做油炸炸。那天由我和姑姑坐在油锅旁炸制,她往油锅里放捏好的面花,由我掌握火候捞出。不知怎么搞的,那油锅突然爆响了一声,滚烫的油溅在我的左眉梢处,立时火辣辣地疼痛,忍不住地“啊’了一声。父亲闻声过来查看,找到家中常备的獾油为我涂上,问疼不疼,要紧不?说擦了獾油就没事了。吓得姑姑不敢吭气。我说不疼,只是吓了一跳,坚持将剩下的油炸炸炸完。不过那被热油烫伤的眉毛处留下了疤痕,过了好多年才长得看不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兄妹先后成家立业有了子女,父亲也离休居家,颐养天年。每到春节时他仍坚持炸些油炸炸,儿孙们也都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忙活。有了那次溅油事故,他总要强调注意安全,在油锅旁千万小心不要弄水。捏花花时他还是那么认真,一个一个捏得有模有样,并摆得整整齐齐。看着孙辈们争着抢着吃油炸炸,他会兴致勃勃地唱起《赶牲灵》,临走时他总是包好些油炸炸,特意吩咐我们一定带回去。 在父亲走后的第三年,我带着媳妇和孩子回了趟绥德老家。站在郝家坪的山峁上俯视生他养他的小山沟,还去老坟上了香。我心中在想,他是怎么走出这个离县城还有90里的穷乡僻壤的?而自他走后,家中再也没有过一起炸油炸炸的场景…… ……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