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大国治村

作者:李英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3cm 页数: 333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0.9(3.6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国治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959913
  • 条形码:9787533959913 ; 978-7-5339-5991-3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国治村 本书特色

李英这篇报告文学,能够从基层村子的创新努力中敏锐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经深入细致的采访,给予文学报告。这是以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密切参与社会矛盾和建设进程的自觉写作,是实现报告文学创作现实价值的很好实践。 ——李炳银 这部报告文学的意义已超出文学范畴,它可能也将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历史文献。 ——李朝全 李英是一位勇于探索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文学性、艺术性和政论性,让故事揭示主题,让细节记录事实,让思考影响读者。 ——李春雷

大国治村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 聚焦“三治融合”的创新路径,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 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和成功经验。

大国治村 目录

目录

引 言

**部 花开后陈

**章 上访村的阵痛

第二章 胚胎的孕育

第三章 **个监委会诞生

第四章 蒲公英花开遍地

第二部 顾盼塘里

**章 倔强的老孙头

第二章 治村导师

第三章 央金人家

第四章 流淌着诗意的小巷

第三部 幸福花园

**章 花园村的往事

第二章 激荡的青春梦想

第三章 腾飞的翅膀

第四章 村庄里的都市

第四部 下姜起舞

**章 渐行渐远的往事

第二章 好风凭借力

第三章 乡村旅游的行板

第四章 共同富裕之路

第五部 文武上田

**章 茶乡竹海的馈赠

第二章 文化礼堂发源地

第三章 崇礼上田好家风

第四章 “微法庭”的乡村实践

尾 声 乡土变革时代


展开全部

大国治村 节选

尾 声 乡土变革时代 风从浙里来,风从乡村来。 行走在浙江生机勃发的乡村田野上,到处可见鲜花盛开,绿色铺陈;到处都是山清水秀,春意盎然。 一颗颗闪耀的珍珠,串联起散落在浙江大地的美丽乡村。它们万紫千红,如诗如画,点缀于浙江的青山绿水之中;它们宜居宜业,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典范。 多年来,浙江在“八八战略” 指引下,协调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与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走出了一条创新融合的新路径。如今的浙江乡村,一户一风景,村村有法宝,一大批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为推动农村安定有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如何让“三治融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这驱使我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大地,在变革的乡村寻找前沿的苗头现象,通过不同的典型案例,去解读浙江乡村治理的密码。 一 “三治融合” 创新是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在写作《大国治村》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有六十万个乡村,八亿农民的大国应该如何治村?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基层的农民们不乏创新意识,他们的探索努力,为大国治村提出了新路径,回应了当下中国面临的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 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毛泽东同志说过,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无论是初期革命还是建设改革,都是从农村发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从农村发轫的,广袤的农村土地为乡村变革提供了施展的舞台。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进入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35年,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的规划。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广大农村的治理。村庄是中国农村*基层的细胞,是县域、省域、国域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现代化治村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郡县治, 天下安。” 作为一个农业型大国, 乡村社会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变革也是国家规划性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追溯到清末新政肇始, 农村基层治理百余年的实践,基层治理体制不断地变换,中国一直在探寻治理策略的选择和治理技术的创新,摸索乡村治理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乡村治理又是县域治理的末梢。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不乏创新之举,尤其是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深入采访中,我看到了几个典范式的村庄创造的乡村治理模式,为构建乡村治理的中国模式提供了可借鉴、复制和推广的重要经验。 “三治融合” 创新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治理格局。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理三者的有机统一,既顺利推进了农村法治化进程,又维护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治融合” 创新成为一种充满柔性和韧性的治理力量。自治这种组织制度,它的成长既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农民认同的合法性机制,培育和完善自我规则化机制,以形成制度化的社会自治能力。法治,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都是如此。德治历来为国人所推崇,在“三治融合” 中重构乡土文化秩序,也一定会焕发出熠熠光芒,再现其“至德要道”的暖暖之意。 二 乡野调查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我在写作《大国治村》的过程中,把蹲点采访作为一次乡野调查,企图从中总结出一份关于农村治理的观察报告,也是一次从乡村微观角度探寻、解码“三治融合” 创新的尝试。有一段时间,我在农家吃住,每次少则待三五天,多则住十多天,采访了上百名农村干部和普通百姓,感受当下农村的深刻变化,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状况,甚至是他们的喜怒哀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强起来”到“美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农民在经济富庶以后,更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人的精神追求,更关注的是乡村治理、乡村发展。 谈到基层社会治理,我还是想回过头来再谈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学者郑也夫在一篇文章中说:“费的根据出自一个小时空,而《乡土中国》虽为小书, 却意在概括一个大时空的特征。书名即可证明。乡土当为中国空间之大半;作者未设定时限,就是说他要概括漫长历史中延续、积淀成的乡土社会特征。内容更可证明:差序格局、礼治、无讼、长老、名实分离,均为大时空的乡土社会的特征之概括。不幸,20世纪30年代江村的那个小时空中文字与教育的衰微,未必反映大时空的特征。” 尽管时空飞跃,时代变革,但费孝通对研究乡土中国提出的许多的命题,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他在1936年所写的《江村经济》是对某个村庄方方面面生活的事实勾画,时隔十年以后,他的《乡土中国》则是对传统社会秩序的融会贯通的理论思考。 弗思(Firth) 是*早赏识《江村经济》的一位教授。他说:“我想,社会人类学者可以做出*具价值的贡献或许依然就是这种微型社会学。” 郑也夫用大象的某个局部和社会的某个局部作比拟。单纯从象牙、象尾,不可能认识大象。而文化在时间上先于每个在世的个体,从空间上传播到广阔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导致一个局部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虽然子文化和小传统也决定不了局部, 不可能完全地反映总体。他指出,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共性与个性。他认为,因为对于体量巨大的事物难以把握深入的理解,几乎必然来自可以把握的局部,特别是在迄今为止大数据的威力还未全面释放的社会历史中。《乡土中国》的论述则是对社会总体的把握,整合出局部的共性,这使乡野调查得到了升华。 因此,我在创作《大国治村》的过程中,把武义县后陈村、永康市塘里村、东阳市花园村、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和临安区上田村作为乡野调查的一个个点,深入采访这些村的历史、人文、传统和变迁, 通过这些村的风貌,了解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困境和现状。我把它作为微型社会学去调查、研究、认识,进一步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当前基层治理新的不同的路径。 尽管, 我所记录的这几个村庄和当年费孝通调查的江村一样,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农村,但它们确是乡土变革时代的典型,或者说类型、模式。中国许多农村的自然条件、社会结构和所具有的传统文化,都和这几个村基本相同,所以这几个村固然不能代表中国全部的农村,但不失为乡土变革时代的参照,可以为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不同的路径。 武义县村务监督制度从一个小村的大胆创新,上升为国家法治的一项制度后,又形成浙江省级标准发布执行,*终使“后陈经验” 成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标准,主要包括适用范围、组织建设、监督实施、效能评价等五个方面,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与基本要求、人员的产生与退出、场所与制度建设等进行明确界定,对监督内容、工作方式和履职保障等进行明确规范。标准详细阐述了村务决策监督的流程与要求、村务公开监督的流程与要求、村集体“三资” 管理监督、村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等方面。《村务监督工作规范》打好了基层治理的标准基础。武义县把“三治融合” “*多跑一次” 等向村级延伸, 逐步铺开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目前, 已建立《村级公益性草坪生态公墓建设与管理规范》《农村集体资金支付非现金结算工作规范》等五个标准, 开展标准体系运行评估,在全县域推广实施。为了推进标准有效实施,武义县配套出台《关于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让专业俗语变得接地气,提出二十条老百姓看得懂、干部做得到、实践好操作的标准。武义县计划在2020 年底实现“两百四零” 目标:“两百” 即村务公开规范率100%,村务监督委员会范率100%;“四零”是指打造一批“四零” 示范村,即农村党员干部行使公权力“零违纪”、村务事项“零上访”、工程建设“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

大国治村 作者简介

李英,浙江金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孟祥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感动之城》等。荣获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浙江省“五一个工程”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重要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