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双重审视

双重审视

作者:牛学智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9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双重审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10842
  • 条形码:9787521210842 ; 978-7-5212-108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双重审视 本书特色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当代文学批评的针对性、战斗性和原则性,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 ”第二辑,以对中国当代文学不良现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为研究内容,集中展示敢说真话、有力量、有风骨、敢于亮剑的文学批评著作。

双重审视 内容简介

《双重审视》一书主要是对批评问题和叙事惯性问题的研究。批评问题包括宏微观及延伸问题。宏观问题包括批评的现代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心灵叙事等;微观问题有与创作同步的批评现象、批评主体性、批评话语、批评空间、批评刊物及批评知识规定性等。通过宏微观探讨可知,当前批评之所以问题丛生,重要原因是批评耽于对第二生活甚至流行趣味的盗用。一切追求同步,导致一切独立属性被取消。批评只好沦为对第二生活现场的赋形与卖力,无力谛听来自生活现场乃至创造性发现撬动新的时代变迁的话语方式及价值机制。? ?

双重审视 目录

目 录

????自??序/1

????**辑:批评问题审视(2004—2019)

**章??李泽厚的现代思想与今天现代性批评问题/3

第二章??雷达的现实经验与今天“宏观批评”问题/23

第三章??路遥的现实主义与今天走向现象化的“现实主义”/37

第四章??毕飞宇现代性体验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深化/52

第五章??“心灵叙事”与常态伦理叙事辨析/67

第六章??当前创作缺失与批评问题/78

第七章??当前批评的主体性问题/89

第八章??当前批评的话语问题/97

第九章??批评应该走出四个规定性/103

第十章??当前批评的同质化与思想空间问题/107

第十一章??批评刊物“主持人化”与当代文学批评/113

第十二章??现实关怀是文学永恒的生命/124

第十三章??当前典型影视与流行文化价值趋向/138

第十四章??文化现代性与《人民的名义》剧热背后的理论观念问题/147

第十五章??《灵与肉》影视改编中的流行元素与张贤亮

??????????文学思想遗产/156

????第二辑:叙事惯性批判(2007—2019)

第十六章??当前长篇小说与现代性叙事的距离/171

第十七章??当前短篇小说与鲁迅启蒙思想的距离/185

第十八章??当前小说流行叙事批判/196

第十九章??当前小型叙事及其批评理念问题/201

第二十章??当前小型叙事文化价值趋向及其问题/224

第二十一章??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现状与前景/246

第二十二章??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思想审视/253

第二十三章??当代西部文学研究价值模式审视/267

第二十四章??当前小说之“温情叙事”批判/295

第二十五章??当前小说之“普遍人性论”批判/306

第二十六章??当前小说之“底层叙事”批判/317

第二十七章??当前诗歌之“文化地域化”批判/326

第二十八章??当前诗歌之“审美形式”批判/337

第二十九章??海子叙事与思想遗忘/342

????附录:(2014—2019)

附一??叶炜和他的“三部曲”/353

附二??别样的思想冲击/362

附三??金瓯小说与现代性/368

附四??王漫曦及其短篇小说《陪读时代》/376

????后??记/381


展开全部

双重审视 节选

**章??李泽厚的现代思想与今天??现代性批评问题 一 李泽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哲学思想界的风云人物,更是“青年导师”,也被后来的研究者誉为唯一建立了创造性思想体系的一位中国当代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对于这样一位人物,我个人的阅读及接受,的确经历了非常复杂甚至许多反复的过程。 **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初读他《美的历程》时,老实说,那时多半为了赶时髦,读得囫囵吞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们都在谈他说他论他,不读心里似乎过意不去,为着增添点谈资,也得弄两本他的著作置于案头,以示不落伍。然而,为年龄、知识、阅历所限,即便“美学热”“文化热”炒得再厉害,本人就是觉得与己无关。非但如此,还觉得那些向壁务虚的口水唾沫挺没意思。一个初入职,又在偏远农村教小学课的小青年,拿着170元工资,*关心的事是如何进城、如何找个对象成家、如何涨点工资买双皮鞋等等,而不是当代文学往何处去、当代美学及其思想往何处去一类“国”字号大问题。就这么着,《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一类苦涩读物,马上被《读者》《青年文摘》,至多《作家文摘》等刊物报纸代替了。它们作为枕边摆设,显得落落寡合。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至新世纪**个十年之间,李泽厚这三个汉字连同他的著作,开始悄悄从我书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人及其著述,比如吉登斯、鲍德里亚、泰勒、伊格尔顿、麦克卢汉等。甚至通过对后者的渐深了解,内心开始抵触这位风云人物及其思想,觉得他已过时,至少需要颠覆或批判地看待。其中原委说来话长,简而言之,与大语境有关。在社会剧烈分层以及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泛滥的当前,关注社会尖锐问题要比四平八稳体验美更攸关。另外,他一直力倡的“开明专制”,确实歧义丛生,由此辐射到文学艺术美学,可想而知,其被误读、改造的负作用不能说不大。如此等等,相比较一些世界一流当代哲学社会学家,他似乎真过气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了。沉陷于当前文学文本和理论批评文本,无聊与日俱增,偶然机会,再读李泽厚皇皇几册对话,突然眼前一亮。目前炒得一塌糊涂的这个学那个主义,原来早被李泽厚谈过写过了,有些甚至都是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出版、发表文章的重要批判对象,如今类似方面的论述不过是低层次重复罢了。 有了这个基本背景再来重新体认和理解李泽厚,顿觉他的重要了。单从文学及理论批评的发展看,今天已经出现的现象,只不过是对二十甚至三十年前李泽厚预言的应验,这不仅让我吃惊,还倍感恐惧。说明在文学理论批评道路上的绝大多数从业者,均在有意无意生产正确的废话、制造貌美而实质陈旧破败的价值。顺便举一例,大家就能感受到废到什么程度、破败到什么地步了:“我一直觉得好小说是生活赐予作者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不仅要敏锐地触及生活现实的感知肌理,而且还要出离寻常,带有某种难以言说的神秘性和惊异感,能够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 这是一位青年研究者对另一位青年小说家新长篇小说评说的打头话语,“好小说”“生活赐予”“生活现实”“感知肌理”“神秘感”“惊异感”“回味”等,均属于说了和没说一样的空词。既无具体指涉,又无明确对象,基本是些似是而非的个人好恶。既为个人好恶,古人、今人,外国人、中国人,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以及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富的、穷的、在上的、在下的,发达社会个体、落后社会个体,都会有,而且大体相同。可是,再怎么百科全书式,一部长篇小说不可能关顾如此全乎。这就构成了逻辑上的悖论,要么确有这般天书,要么评者在说胡话。事实证明,情况只能是后者。情况还不止如此,细读这行文,感觉做研究罢,写小说也罢,其实是闭着眼睛自个儿与自个儿内心感受的玩耍,不单是“去政治化”,还是“去社会化”,几乎每一个用词每一句话,都与具体生存环境无关。放到十年前也行,放到二十年前也行,甚至放到《红楼梦》的评论上也行,空洞、抽象,再加上一些心理学词语和不管什么时候都差不多的感觉体会描述,大概就是他们需要的小说和研究了。这即是典型的废话,典型的说了等于没说,典型的不知所云,以及典型的文字赘疣。这一类所谓文学研究、文学批评,随便一抓一大把,充斥于大小版面,与同样水平的文学作品一起,相互鼓荡、相互忽悠,书写着并养活着时人的文学梦,既无自知之愧意也无自省之赧颜,推推搡搡、嘻嘻哈哈,弄得文学的天空乌烟瘴气。 我现在又开始喜欢李泽厚,原因之一就在于,要从根本上解决类似上例普遍性问题,就得首先从思想根基上重新认识今天这个时代和社会,才能再深一步认识各不同专业的既有行规与惯性。而要做到这一点,目前来看,只有李泽厚成体系的学说,才能满足。至于他思想学说内部的个别偏激与矛盾,的确也该认真审视和清理,这篇文章暂不涉及这一点。这里重点想就《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中的一些文学研究或批评思想,看看当前乃至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问题。

双重审视 作者简介

牛学智,1973年8月出生于宁夏西吉县,汉族,现任宁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出版《话语构建与现象批判》《当代批评的众神肖像》《当代批评的本土话语审视》《文化现代性批评视野》等10部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及《新华文摘》转载或摘编多次;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5项;入选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贴专家,宁夏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宁夏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称号;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