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中西丛书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48381
- 条形码:9787101148381 ; 978-7-101-1483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西丛书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为刘东先生对中西文化进行长期比较思考的结晶。书名“长问西东”从清华校歌“无问西东”中来。作者深入究诘“无问西东”下的西方话语隐喻,示例性地扫描了历史哲学、国际汉学、比较文学、美学、地域文化、大学研究、文化批评等领域,而又旁及边疆史学、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显示了宽广的关切领域和深沉的问题意识。在如此发散的思绪中,却又紧扣思想的主线,即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边界。作者认为,只有紧紧扣住这条边界线,才能展示近百年来*为激烈的冲突;并且,在如此震荡的界面上,可能正孕育着未来文明的增长点。全书行文流畅、论说精彩,推理细密繁复、结论斩截自信,显示了作者恢廓的学术抱负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中西丛书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原为清华国学院副院长,现任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收在这里的两篇一组的文章,示例性地扫描了历史哲学、靠前汉学、比较文学、美学、地域文化、大学研究、文化批评等领域,而又旁及边疆史学、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显示了宽广的关切领域和深沉的问题意识。然而,在如此发散的思绪中,却又聚敛了思想的主线,即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边界。这样的一条边界线,无疑正展示着很为激烈的冲突;但也有可能,恰又在如此震荡的界面上,反而孕育着未来文明的增长点。于是,这本书就既构成了他对过往工作的总结,也寄寓着他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中西丛书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目录
“无问西东”,还是“长问西东”?(自序)
对于往事的中国记述
论史料的颠覆性
多重误读下的国民性话语
如何看待“汉化”
比较的风险
马戏团的母猴子:比较思维的放纵与收束
审美现代性,还是现代感应性?
当先锋艺术不再挑战
江苏文脉的激活
重振江南的文运
大学并非天然合理
这回是别人“厉害了”
仁心一刻也不能断根
真理原在辩难中
我们并未“功成名就”(代后记)
中西丛书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节选
对于往事的中国记述 ——作为一种文化的历史学 (一) 让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谈起。作为一个“爱智者”,他虽然淡化了其老师柏拉图对于诗人的愤怒与轻蔑,却仍在这本书中排出了“哲学强于文学、文学强于史学”的知识等级序列。 所以,如果我们还保有对于异在文明的敏感,尚未被近代以来的西方冲击所全然同化,那么我们就不妨说,在古希腊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之所以有传统上所谓的“文学年代”和“哲学年代”等等,其底层的原因就在于,文学、哲学和史学各科,一直都在相争与角力。 然而这种情况,对于同样处在“轴心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却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无论如何,史家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显然都是相对更高的、和不受争议的;而他们所代表的那种知识类型,也是所有学者都必须具备的。 由此,也就想到了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相对主义”,——无论她的具体论点如何受到学术史的洗汰,然而她那种富含平等精神的方法革新,都从未显得过时。 而从这样的立场革新出发,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对于处于不同“文化模式”的人类部落而言,“记述往事”这样一件文化工作,尽管从来都属不可缺少,但其意义也是不可通分的,而它们经由源头流过来的河床,也是大相径庭的。 就中国的与西方的不同史家传统而言,简要一点儿说,它们一个是来自《尚书》和孔夫子、司马迁和司马光,另一个则是来自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吉本和兰克。 那么与此相应,虽然同样都在记述往事,然而文化记忆这件事本身,在中国文明的结构中,却是由具有不同地位的社会精英所承担的,由此它的地位也要显赫得多,和被看重得多。 对于这一点,即使到了中国文明已在解体的时代,我们也还能从早期清华国学院的教师构成中看出来,——它那举世闻名的“五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虽然其知识面都非常渊博,但其中为主的都还是以史学名家的。 (二) 尽管在运用像“文学”、“哲学”这类产生于文明间的“洋泾浜术语”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如今被视作“文学”的、代表着礼乐精神的《诗经》,在当年的语境下更应被说成是“经学”,不过,我们眼下可以姑且假设一下,如果在古代中国确实有过类乎“文学”和“史学”的精神样态的话,那么,对应着古希腊的从“迷索思”向“逻格斯”的过渡、或者对应着它从“文学年代”向“哲学年代”的过渡,在中国这边的相应知识类型分化或发展,就应当是孟子所说的“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离娄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写作《春秋》之前,神州就没有对于往事的记述了,相反,这种工作在此前也是由来已久的。——比如,李泽厚就曾撰文认为,当时的史官这个职业,是从再往前的巫师那里演化而来的。 但无论如何,儒家当时对于历史叙事的突出的道德关切,却开辟了记述往事的新型流派乃至主流流派,从而决定性地构成了中国史学的主要底色。 正是基于它的高蹈于众的地位,我们才能领悟到,为什么孔子又会说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事实上,正如我以前撰文论述过的,孔子这里所使用的、和“野”相对的那“史”字,首先都不是在描摹某种状态,而是在刻画某种社会分工。 这也就意味着,“史”这个字在这里指称的,当然不会是能写出《春秋》的“良史”,而是在此之前已然普遍堕落的、正分工掌管着文书的“祝史”,或者被孔子所深度厌恶的、只会“巧言令色”的“佞史”。对于这种社会的分化,章学诚的表述虽然不同,但也有大致仿佛的论述: 三代以上之为史,与三代以下之为史,其同异之故可知也。三代以上,记注有成法,而撰述无定名;三代以下,撰述有定名,而记注无成法。夫记注无成法,则取材也难;撰述有定名,则成书也易。成书易,则文胜质矣。取材难,则伪乱真矣。伪乱真而文胜质,史学不亡而亡矣。良史之才,间世一出,补偏救弊,惫且不支。非后人学识不如前人,《周官》之法亡,而《尚书》之教绝,其势不得不然也。 由此可知,虽然此前早已有了这方面的从业者,但由《春秋》所代表的史学革新,仍然是非常关键的转折。——无论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的说法,是否确实是于史有征的,总之都因其演成了儒家的标准说法,所以至少在后世的沿革中,对于中国的史学起到了关键的型塑作用。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顺势看到,对于道义和价值的深切关怀,对于人物品行的评判臧否,对于历史责任的牢牢铭记,也就贯穿始终地成为这种独特史学的典型特征。 (三) 进一步说,既然是“《诗》亡然后《春秋》作”,那么进行“作《春秋》”这样的积极主体活动,也就获得了其先入为主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说,人们记述、提醒和评论往事的基本目的,不可动摇地在于修正和扳回此后的历史轨迹,使之逐渐返回到那个足以产生“思无邪”的《诗经》的淳厚年代,这也就是所谓有着“王者之迹”的“三代”。 对于这一点,如果那些有考古癖的还原主义者,此刻又想科学地来“古史辨”一把,那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的。——就算这个理想化的“三代”,是被前人虚拟地幻想出来的,然而对于后人来说,他们对于“三代”的不断热心怀想,却也是现实存在和确凿无疑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不妨说,实则此后的中国历史,就是在以一种“向后回溯”的表面形式,来独特地展开其向前的展望,和开辟其发展的路径。——它很有理由地认为,要是没有对于原初人类生活状态的理想假设,也就失去了让后世复归于此的说服力。 由此,就可以顺便澄清一个由来已久的误解了。自从中西文化在近代碰撞以来,人们便一直循着“种加属差”的定义规则,来寻找某种导致中国“落后”的肇因,——而这样一来,跟没有“悲剧”的文体大体相同,人们也一直在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荷马式的“史诗”文体,而深深地引以为耻。 有意思的是,大概正是为了洗雪这种“国耻”,还专门在这么一个现时代,利用位于中国境内的边远西藏,以现代手段发明了举世*长的中国史诗——《格萨尔王》。可惜,大概除了有意发明它的人和不得不努力校对它的人,它已经长到了不可卒读的程度。 然而,如果把思想解放一下,反而可以转而悟到,不再依靠盲诗人的集体传唱来记述往事,正说明古代中国早在往事记述方面,有了更加个性化的、从而更加发达的写作方式,——也正是这一点,才使得史学在中国社会的权重更大。 这种尊重史学的文化心理,作为一种**的文化修养,当然也同样传递给了后来的统治者,对此只要看看范祖禹的《帝学》,就可以获得笃定的了解。而由此就更反过来保障了,中国历代史官的高尚地位,从来都跟西方历史学家的地位完全不同。 我们再看看素为历代士夫所重的官修正史,再回想一下它的俨然编修过程,也同样可以知道,这种把对于往事的记述看得“惟此为大”的传统,的确是一直在中国文明的进程中传递和延续了下来。 另一方面,正由于有了“《诗》亡然后《春秋》作”的道义起点,有了圣人训诫的耳提面命,又使得中国的那些史家们,即使身在官场甚至宫中,也仍然相当程度地保留了“秉笔直书”的史德,——在这方面,正如人们所长期熟知和传诵的,出现过许多非常感人的英雄故事。
中西丛书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作者简介
刘东,1955年生,曾先后任职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等各洲,现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创办并主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代表著作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国学的当代性》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7¥14.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23.1¥49 -
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九品)
¥18.9¥56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3.8¥58 -
新书--常见别字辨析手册(精装)
¥14.2¥38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8.8¥39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