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作者:杨庆峰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5
中 图 价:¥38.9(6.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140011
  • 条形码:9787567140011 ; 978-7-5671-400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内容简介

本书对1960年代以来记忆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展开研究,概括出其总体逻辑、转向逻辑和进化逻辑,并进一步对记忆研究的基本问题,如记忆的本质、记忆行为、记忆内容和记忆主体等问题进行哲学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记忆研究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哲学构建的意义。除前言和结语外,总共包括八章,论述了记忆现象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作者指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记忆与智能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来。成像技术导致了记忆研究的推进,与心理学、生物学一起成为记忆研究的核心。书稿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章。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目录

前言
**章 被当代现象学轻视的记忆问题
**节 心理学对记忆现象的直接关注
第二节 现象学家对记忆问题的间接关注
第三节 后现象学对记忆的错失

第二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复兴
第三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多重逻辑
**节 记忆研究的总体逻辑
第二节 记忆研究的转向逻辑
第三节 记忆研究的进化逻辑

第四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节 记忆研究三剑客
第二节 记忆研究技术演变
第三节 记忆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
第六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研究纲领
第七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基本问题
**节 记忆与认知
第二节 记忆内容
第三节 记忆行为
第四节 记忆主体

第八章 记忆哲学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
**节 记忆是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重要范畴
第二节 记忆哲学是解码人工智能及其发展的钥匙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中的记忆问题
第四节 记忆哲学与人工智能代际发展
第五节 灾难性遗忘与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第六节 人工智能改变人类劳动记忆的可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节选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萨门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有钱人家,从小体弱多病,后来师从著名的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1834-1919)学习。海克尔是当时世界一流的生物学家。受海克尔影响,他也希望在生物学领域内有所作为。他在海克尔的理论框架内抓住了生物遗传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一些已获得的东西的代代相传如何解释?他试图从记忆角度去解释遗传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甚至到澳大利亚游历两年(18911893)。回国后写了《记忆》(1904)和《记忆心理学》(1908)两部著作。可惜的是,这两本著作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没有为同时代生物学家肯定。他的**本著作出来,受到当时生物学家的围攻,第二部著作出版后更是无人问津。  1918年,萨门自杀。斯卡特曾经从兴趣点、术语、立场以及证据等角度分析了萨门作品被遗忘的原因,但是对于他为什么自杀却没有做出详细解释。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萨门自杀有三重原因:一是学术受冷、中年丧妻和理想破灭。萨门自杀的**个原因是学术受冷。他所处的时代是达尔文进化论风靡一时的时期,导师海克尔更是进化论的支持者。受其影响他也希望在生物学界产生影响,但是这也是其人生悲剧的源头,他作品发表后恰恰是受到了很多支持达尔文思想的人的批判和冷遇。45岁时学术上的连续受冷使得他开始怀疑自身,这让我们想到了胡塞尔在42岁的时候也依然不停地怀疑自己。导致萨门自杀的第二个原因是妻子的病故。萨门和他的妻子关系很好,他们彼此相爱。但是由于他妻子患有癌症,*后死于疾病。这彻底摧毁了他生活的支柱。萨门自杀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理想的破灭。他是一个普鲁士主义者,坚信德国崛起的理想。但是随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国战败,四处赔偿。他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在这三重事件的打击下,1918年他用枪指向了自己的脑袋。萨门死的方式充满了理想主义。正如斯卡特在萨门传记中记载的那样,他在卧室的床上整齐地铺好了一面德国国旗,凝视着国旗和他心爱的妻子躺过的地方,然后心里默念着心爱人的名字以及德国的名字,一声枪响过后,一切都结束了。  由于当时学界的不理解,他的这一理论沉睡了近半个世纪。1978年被心理学家斯卡特发现和挖掘,2010年以后被神经科学家利根川进的团队承认。他的成果作为了进一步研究记忆印迹细胞识别、标记和改造的理论根基。  萨门求学的时候受到海克尔的影响。海克尔在哲学上是一个整体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从整体的、统一的原则解释自然现象。这显然是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结果。因此,萨门也开始追求这样一种方式。他关心的问题是遗传学,尤其是生物各代之间遗传的同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没有采取达尔文式的经验观察方法,而是带有极浓厚的思辨和实验方法。他找到了“记忆”这样一个原则,在他看来这一原则能够解释自然物种之间的遗传同一问题,通过到澳大利亚游历,他能够找到经验证据。在后来出版的著作中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印迹概念,其定义是“由刺激物产生的存在于应急物质中的持久的然而是原初潜在的变更”。另一个概念是唤起(ecphory),其定义是“将记忆印迹或者印痕从潜在状态中唤醒进入到明显活动的影响”。这两个概念成为他解释所有自然现象的出发点,而这两个概念也成为后来记忆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萨门的著作没有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中产生较好的影响,反而是受到极大批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学术共同体范式的不可通约造成的。在19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成为生物学领域的标准范式,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淘汰成为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这一范式对社会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竞争、狼群社会等都是这种影响的体现。而萨门所提出的通过记忆原则解释自然现象,无疑从两个方面向达尔文范式提出挑战:一方面是记忆作为思辨的、同一的原则无法被经验证实;另一方面是强调了不同生物代际间的遗传同一性。此外,除了挑战权威当红范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同一原则的寻求更是对当时实证精神的一种宣战。如胡塞尔所言,整个时代都是为实证科学精神造就的具有实证精神的人。所以,当他的思想与当红的进化论范式和实证精神产生碰撞时,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杨庆峰,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上海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7)。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职业伦理和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记忆哲学、数据伦理与人工智能伦理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有《技术现象学初探》(2005)、《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2011)、《翱翔的信天翁: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研究》(2015)等专著及《创新系统的治理》(2011)、《将技术道德化:理解与设计物的道德》(合译)等译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