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10477
- 条形码:9787521210477 ; 978-7-5212-104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 本书特色
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之繁荣昌盛恐怕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难以企及的;可是何以作家与读者买账者甚少?换言之,批评没有失语,但批评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批评的话语如江河般汪洋恣肆、泥沙俱下,然而自顾自地流淌过后,却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独特且深刻的印记。返顾间,是否真实存在过,亦有恍惚之感。作为批评者之一,我深以为憾,且“焦虑”不已;也曾茫然无措,十余载,青春年华就这样消殒无痕,心有不甘。 其实我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我所谓“新笔记体批评”的真实面貌,虽然已经开始了尝试,但仍然还在想象与尝试之中。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相似之处,我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不可能无视强大而卓越的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而且重新闭关锁国非但不可取,并且也不可能。还有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追求呢?不过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认定的,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舍与得,此之谓也。 ——作者跋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 内容简介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新笔记体批评》是80后批评家傅逸尘近年文学批评成果的结集。本批评集的突出特点是:文体新颖,个性鲜明,文字散文化,强调批评的文学性意味;尤其是借鉴了中国古典文论中“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概念,与西方现代理论批评相融合,提出并尝试一种具有新意的“新笔记体批评”概念;强调批评家的现场感受、直觉判断与即兴思考,尽可能地保留阅读痕迹和思想路径;迥异于学院化的论文程式,呈现出一种鲜活、生动的批评话语,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关注与好评。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 目录
《装台》:幽暗处的一抹人性之光
“底层叙事”的新向度:精神困境的觉醒与挣扎
——读李凤群长篇小说《大野》笔记
写出幽微无言的生活之深
——黄咏梅短篇小说集《走甜》读记
吊诡:历史与现实在虚空中和解
——王甜短篇小说《雾天的行军》的哲学意味
在荒诞、反讽中理想主义
——朱山坡“长篇小说”《蛋镇电影院》读记
记忆之河的沉潜与超越
——张庆国长篇小说《老鹰之歌》读记
为知识分子的灵魂赋形
——读祖阔长篇小说《喧城》记
“乡村叙事”的诗性与浪漫
——海飞作品集《卧铺里的鱼》边读边记
浸泡在历史、人文与战争中的英雄情怀
——读四卷本《朱增泉散文与随笔》之笔记
战争背面的别样风情与生命暗影
——徐怀中长篇小说《牵风记》的“超验主义”
叙事话语
“现代性”叙事:重构人与历史的关联
——徐贵祥长篇小说《英雄山》读札
青春为谁而浪漫?
——石钟山中篇小说《二哥是军人》读记
中编
没有结局的小说与“漂泊者”的命运及状态
——读徐则臣中短篇小说记
任性地涂抹苍茫辽远的命途底色
——董夏青青中短篇小说批评笔记
心灵在幽暗处游荡
——王甜小说论
70后小说:超越经验的局限
——以长篇小说《城中之城》《北上》为例
极简写作的诗意与深情
——海飞“谍战世界小说”读记
建构内心的困境与挣扎
——马晓丽小说的一种读法
痛感叙事的思辨意涵与存在之境
——王凯小说论
“反英雄叙事”的精神内面
——西元军旅中篇小说读记
下编
21世纪中国小说如何伟大起来?
批评的焦虑与困境
“形而下叙事”:我们离优雅高贵的文学有多远
闯入“活”的历史
——21世纪初年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读记
叙事伦理嬗变与英雄话语涅槃
——中国当代军旅文学70年整体观
悲剧精神的觉醒与建构
——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的审美超越
“后新时期”:一个文学“王潮”的绝响
——读《王干文集》之文学批评记
建构“大时代”的文学批评
重构有温度的批评场域
跋:“新笔记体批评”随想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 节选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新笔记体批评)》: 梵高是荷兰人,艺术交易的物质主义让他产生了幻灭感,他问弟弟提奥:“我干什么合适呢?”提奥的答复却是预言性的:成为一名艺术家。学习绘画五年后,在弟弟提奥的建议下,梵高来到了法国巴黎,并看到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梵高被他们的色彩,以及厚涂技法所迷惑,一时间竟应接不暇,但他却顿悟了。还是提奥的建议,梵高前往法国南部的单纯而美丽的阿尔勒小镇,在金黄的田野里,他发现了与北方完全不同的太阳的光芒制造出的强烈色彩,这让他激动不已,创作的热情突然爆发,无法遏抑,他居然在短短的十四个月里绘制出两百余幅作品,包括诸多代表作。梵高显然超越了印象派艺术家,他描绘的是他的所见之感受,而不是印象派的印象,甚至景象;为此,他不惜扭曲笔下的形象,用夸张的方法来达至他想象的主观的艺术效果。咖啡馆、树木、寝室、农民、向日葵、夜晚的星空、田野里奔走的人和太阳,等等,这些日常生活里平凡的物象与场景都成为了梵高笔下描绘的物象,梵高以表现主义的方法让这些扭曲夸张的形象走向未来难以企及的现代艺术的高度。 1971年出生的海飞的故乡是中国江南诸暨的一个名叫“丹桂房”的乡村,他在散文与短篇小说集《卧铺里的鱼》里,讲述或者说描绘了他参军之前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农民的普通的乡村生活,以及“丹桂房”里的人事与场景。那个只有一条街、一条小河、一座山丘和林子的逼仄的空间,如费老所言,完全可以被城里人藐视为“土气”;那里没有让人惊讶与震撼的事情发生,有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甚至根本就不值得一说,更不要说书写的琐碎,海飞就在这样逼仄的空间晃荡了十八年。在村里人的眼中或印象里,海飞是个热心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会赶去帮忙,外面偶尔戏班子来演出,他又是帮人家搭台,又是帮人家搬弄戏装道具,一分工钱都不知道要,有时甚至都不用人家来招呼。虽然如此,他居然被村里人瞅不大上眼,连对象都没人给介绍。父亲为此多次说过海飞,让他学门手艺;但海飞不跟村里人计较,包括父亲的话也有如耳旁风,既不恼怒,也不改正。 海飞的超凡脱俗哪里是“土气”的村里人,包括父亲能领略得到的呢?在那个毫无文化可言的乡村里,海飞多少有些“诗人”的气质,或者说海飞骨子里就是个“诗人”,虽然他没有如村里唯一的一位“诗人”那般地啊啊咿咿;海飞本色地感觉到了一种只有他能感受得到的乡村里独特的“诗性”,这“诗性”氤氲弥漫在街道、房前院后,以及空旷的田野与河流,还有炊烟袅袅村庄的上空。就像画家梵高一样,不是“诗性”改变了海飞的生活,而是海飞就是“诗性”地生活。这一点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它们之间有着哲学的本质的不同。“土气”的乡村“丹桂房”的空间里,可以说根本没有可供海飞浪漫的自然与物事;但海飞却有着乡村人很难理解的浪漫情怀,他与现实几乎没有任何交易式关联,或者说他就不曾活在世俗的现实中。简直是一身的魏晋气质与风度,这样的比喻无疑是夸张的,因为海飞面对的对象与环境与魏晋时的文人截然不同。 ……
文学场:反诘与叩问 作者简介
傅逸尘,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著有理论专著、评论集、长篇纪实文学、绘本多种;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以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等。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